寄扬州韩绰判官的古诗
一、寄扬州韩绰判官的原文古诗如下:
1、原文,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是唐代诗人杜牧离开扬州以后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此诗着意刻画深秋的扬州依然绿水青山、二十四桥月夜仍然乐声悠扬,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
2、解析,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这两句描绘了扬州的景色,青山绿水,秋意盎然。诗人用隐隐和迢迢形容山的远近高低,水的曲折悠长,形象地描绘了扬州的壮丽景色。而“秋尽江南草未凋”则点明了时令,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秋色的怀念。
3、解析,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两句则描绘了扬州的夜景。在明亮的月光下,二十四桥显得更加清晰,桥上的人们在欣赏着湖中的美景,吹着优美的箫声。诗人用“玉人”来形容这些吹箫的美人,表达了对她们美貌和才情的赞叹。
杜牧的相关知识
1、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他的诗篇大多含蓄蕴藉、韵致深婉,诗风清新、俊逸。
2、杜牧的诗歌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歌语言精炼、色彩鲜明,富有音乐美。他善于将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为一体,气格紧要,笔力贯穿,给人以强烈的感受。他的诗歌中常常融入历史典故和古人的诗句,表现出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3、杜牧的诗歌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被广泛传颂和传承,被选入各种诗歌选本和教材中。杜牧的诗歌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