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箜篌引的古筝鉴赏

古筝曲《箜篌引》中蕴含的美学思想

摘要:古筝曲《箜篌引》是根据唐代诗人李贺《李凭箜篌引》的诗意而创作的。李贺《李凭

箜篌引》为唐代音乐诗篇中“拟声之至文”,他在诗中对李凭箜篌弹奏大胆的想象和充满浪漫

主义的神奇描绘,是同时代音乐描绘诗篇之最。让我们分析这首诗中所蕴含的美学思想,并运

用于古筝曲《箜篌引》的演奏中,使听众在美妙的音乐境界里感受唐代箜篌弹奏的魅力。

关键词:李贺;李凭箜篌引;音乐美学思想;古筝演奏

一、李贺及其《李凭箜篌引》

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李

贺是中国唐代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因为政局混乱及自身失意,其诗多揭露时弊之作和愤懑不

平之音。既有昂扬奋发之气,也有感伤低沉之情;既有热烈奔放的抒怀,也有凄冷虚幻的意境

;既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也有及时行乐的颓唐。他作诗态度认真严肃,呕心沥血,属意创新

,形成了想象奇特、思维奇谲、辞采奇丽的独特风格。在同时代的韩、孟、元、白诸家之外别

树一帜,启迪了晚唐的诗歌创作。但由于过分标新立异,也有的作品晦涩险怪。《李凭箜篌引

》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诗人运用了大量丰富奇特的想象和比喻来描写音乐,充

满浪漫主义色彩,令人惊叹。此诗是唐诗中描写音乐的名篇。我们可以从这首诗中窥见李贺诗

歌的音乐美学思想。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与李贺为同时代的艺人,擅长演奏箜篌,李凭的琴声生动感景、技艺高超。诗人在介

绍完李凭之后,对乐曲进行丰富的想象,抒写着音乐感人至深的力量。用拟声的写法将李凭演

奏的乐曲描绘得淋漓尽致。这就是诗人独具匠心之处。

这首诗,对箜篌的质地、材料、音响及李凭所弹箜篌曲的艺术表现力作了形象的描绘,极

富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在我们演奏时可以作为意境表现的参考。古筝曲《箜篌引》是根据

唐代诗人李贺《李凭箜篌引》的诗意而创作的,乐曲前半部分速度起伏多变,旋律虚实相映、

时隐时现,描绘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

的幻想境界。后半部分是神幻性的舞蹈,既轻灵,又粗犷;既有婆娑之翩翩舞步,又有天高地

阔之激情,描绘出“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的奇色瑰丽的意境。

二、《李凭箜篌引》体现的音乐美学思想

海德格尔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美学见解,其中有两点是尤其值得重视的。

首先,他认为艺术是真理的发生。这就意味着作品总是言说,而言说就是诗,因此一切艺

术作品都是诗,艺术本质上是诗意的。所谓诗意的就是不同凡俗的,富有创造性的。他说,艺

术打开了敞开之地,这里的万物不同于日常之物,因为言说是这样一种言说,它准备了可说的

,而把不可说的带进了世界。

音乐是一个审美的世界。它借助于音符、节奏、曲式等音乐手段来呈现音乐世界。这个世

界切近现实生活,被遮蔽的愉悦、感恩、慰藉等情感以音乐这种有形的方式被我们能听及者所

体验,故而音乐是感人的。

其次,海德格尔认为,艺术是一种创造,艺术高于技术,艺术家高于工匠,但对于伟大的

艺术和作品,艺术家无足轻重。他反对把创造看作天才的主体活动。在他看来,艺术创造活动

说是“汲取”,艺术家几乎像一条在创作中毁掉自身的通道。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艺术不仅

是创造,它还是一种保存,是真理在作品中的创造性保存。艺术的真理不仅保存在作品中,它

还经过鉴赏、评论、诠释得以保存。艺术不仅在外在意义上拥有历史,它还在时代的变迁中改

变历史、矫正历史,在建立历史的意义上,艺术就是历史。“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

笑。”这两句体现李凭箜篌弹奏所达到的听觉上的审美功能,其乐声激越清脆,就像那昆仑美

玉碎裂的声音,乐声舒缓柔和,就似那对舞的凤凰在悠扬鸣唱,乐声又如此明丽适畅,就像那

兰花吐蕊般展开笑颜,这些声音:以声拟声,让人们从箜篌弹奏的的韵律中去想像若有若无、

隐隐约约的声响。这是诗人对音乐声音的创造,艺术感染力的渲染,向读者展现演奏者创造的

音乐境界。海德格尔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美学见解,其中有两点是尤其值得重视的。

三、如何提高演奏古筝曲《箜篌引》的技术,从而充分体现其美学思想

“引”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原是套曲结构中位于序之后、歌之前的一个结构

部位,后用作独立乐曲的标题称谓。古筝曲《箜篌引》是作曲家庄曜根据李贺《李凭箜篌引》

的诗意而写成的一部当代古筝作品。乐曲的曲式结构与诗歌的结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乐曲的核心音调源自古代西域调式特性小二度音程的核心音调,长大的散序,运用起伏多

变的节奏,虚实相间的旋律和织体,表现了“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

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幻想境界。广板在演奏时速度、力度、强弱可稍自由,呈现出梦境

般的意境。第1小节的六连音和第2小节由慢渐快再渐慢的自由反复,应在弱处力度突出,突出

核心音调。第3小节由慢渐快的下行摸进,在低音声部附点的配合下,从高音区快速降低之低

音区,要求音点颗粒清晰,各指弹奏的力度要均匀。第4到6小节带装饰音的八度重复,使得节

奏上有松紧变化。第6小节到12小节的煞弦处,音乐要连起来一气呵成。散序的中间段从15小

节起,流畅柔美,旋律虚实相间,时隐时现,此处注意适当的捂弦和强调重音,突出音乐的跌

宕起伏。18、22、23小节最后一拍是密集的,起到连接过度的作用,弹奏时注意要清晰有力。

散序结束处即44、45小节的短句要将连串的十六分音符酣畅淋漓、颗粒感强的弹奏出来。

A段呈示段具有舞蹈性的节奏织体,47—50小节演奏要力量集中并富有弹性。突出重音、

干净、敏捷、动感鲜明。第一次变奏,64—71小节要演奏得粗犷、豪爽。第二次变奏,72—75

小节高音区旋律要晶莹、灵巧,并作出强弱对比。第三次变奏,81—91小节音色要浑厚、丰满

,情绪一次比一次激烈。B段主题是从98小节开始,用双手八度平行齐奏的形式,呈现由慢渐

快、由弱渐强的流动性音乐。为后面华彩段的展开铺垫。105小节开始两次弱起渐强,力度的

对比要处理好。111小节开始的技巧性段落,要注意左手在保持力度和速度的同时,音点要清

晰有力。130—134小节要弹好非节拍重音,使音乐充满动感。

A1段主题音调提高,节奏拉宽,很强的力度再次出现,音乐热烈奔放。137小节是开头主

题核心音乐的再现,配以大幅度的刮奏和扫弦,表现出开阔的豪情。159小节开始进入乐曲的

结尾,在有规律的扫弦下,乐曲富有生气。在快速的速度与力度的***同作用下,音乐达到高潮

。最后全曲是在双手强有力的刮奏中结束。

此曲的演奏一定要结合其创作背景进行演奏,才能将这首乐曲及这首诗的美学意境演绎出

来。

摘自:/s/blog_8bd9bf8c01010vvp.html

如需曲谱请留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