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世界是否也是存在着的另一个现实世界

这个问题的答案要根据我们对于现实的理解。

佛法将人的心理活动—识(即分别意识)分析为八个,即眼识、耳识、鼻 识、舌识、身识、意识、未意识、阿赖耶识。佛法讲述梦境的起因,约有五种:一想,二忆,三病,四曾更,五行引起。第六意识在清醒的时候,它便代替“第八识”,“第七识”的权能,行使思维,分别等等的作用。但当人进入睡梦的时候,它就发起“意识”的反面所潜在的功能,不需要“前五识”现场工作,只凭借前五识原来所收集的资料、信息,就可以生起“独立”的潜在作用。佛法“唯识学”把第六意识这种潜在功能,称为“独影意识”,现代心理学上叫做“潜意识”,意识具有分别判断的功能,独影意识是意识的影子。

(一) 想梦:即由思想而成梦境,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如果对于人物,事物,欲望等有过多的思想,则会在睡眠中产生梦境。但只能影射事物或在梦境的独影意识中,联合生理病态,以及过去的经验,支离破碎的残存记忆,构成梦境,最明显的例子如男女相思而现于梦境当中,这是由想而形成梦境。

(二) 忆梦:由于回忆而作梦,对于人物、欲想或过去的所思所闻,或经历等,有所回忆,则会产生睡眠中出现梦境。

(三) 病梦:由于身体产生疾病,则会产生的梦境。《黄帝内经》有详细论述。另外,由于心情好坏所产生的梦境,如恐怖、悲哀、惊悸而作恶梦,喜悦欢欣而作吉祥之梦等,也属于这一类。

(四) 曾更梦:(经验影响)就是于前面三种梦象,或是牵连过去经验而成梦。或所经历的过的事情,在梦中重温,所以梦中之境,绝少有超过自己的知识、经历、经验所留下的印象。如果有,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前世多生累劫的经历,留在八识心田中,于梦中重现。一种则是于睡梦中进入超觉状态,接收到事物的信息,以梦的形象重现,但这已不是一般所进的梦了。

(五)行引起梦(未来的事实):在梦中进入从未经历过的境象,或见到素不相识之人,或从未经历过的事情等等。但经若干日之后,所发生的事情等,正好于梦中的相符。这就是于睡梦中进入超觉状态。在此状态中,“三界唯心,一切唯识”,“十藏古今,始终不离当念,无边刹境界,自他不隔于毫端”。究明此时,方知心意识与如来藏性之用,具足一切,遍含三际,含裹十方矣”。

因此可以知道,人人都有梦,不作梦的是不存在的。有些人练睡功,总感觉不作梦,是因为这些人的“无记空”的业力太重的原因。有些人练气功,学静坐, 坐那里什么都不想,实际上是坠入了空道,是修持路上的一大障碍。在这种状态下,心念好是寂然不动,没有什么妄想,也不能一心专注,只是一种昏昏迷迷,或无身无心的感觉,这就是昏沉。睡眠就是大的昏沉。在昏沉初起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幻境,就象作梦一样。幻境都是在昏沉状态下产生的,因为在昏沉状态下,意识不能够明了,独影意识却产生了作用。静坐另外一种状态,是进入顽空,就是木然无思,类似白痴一样,这是一种无记空,这样时间久了,智力、思维、记忆力都是严重退化,这就是无记空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