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拜月娘的由来
潮汕拜月娘是出于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拜月的习俗很早就在中国流行。
潮汕地区(潮州、汕头、汕尾、揭阳)中秋拜月,主要为妇女和小孩,成年男子多不进行叩拜,故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潮人谓拜月为拜月娘,月属阴,叫太阴娘,民间管叫月娘。拜月都在露天场所,城市居民,在阳台天台或自家庭院进行,乡村百姓拜月,大都集中到村里的大埕祭拜。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
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伤害。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犹存。
习俗特色:
当吃过晚饭后,妇女们便换上新衣,带领孩子们安好香案,摆上供品,等候月亮升起。中秋时节,柚子、柿、杨桃、石榴、油甘、凤梨、林檎、芋头、柑等果蔬,一齐登场,人们就将这些当令物产和月饼、糕点、煎堆、油饼等奉献给月娘。
有些人家还会在桌子上点上几根红蜡烛,任蜡烛烧到熄灭为止。在农村,妇女常常在这些祭品上施展些手工艺,如用糯米饭、米饭条砌塔山,用剪纸贴柚,用带枝叶的油甘扎成孔雀等。今人拜月,市面上物品甚多,人们图方便购买,只是不若从前工巧。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拜月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