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音乐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能力
目前国内外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我通过多年的观察和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我觉得提高自闭症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才是根本,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如何与人交往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抓住他们的病因,对症下药,才能让他们真正走出自闭症,开口说话,融入大众。因此,如何提高自闭症儿童与他人的交流能力是教师和家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利用音乐有效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能力。
第一,研究方法
自闭症儿童有一些特殊的天赋,音乐天赋就是其中之一。阿普尔鲍姆,埃格尔,凯格尔& amp伊姆霍夫(1979)发现,自闭症儿童的音乐能力高于有音乐天赋的正常儿童,他们具有非凡的乐感和声音辨别能力。因此,它是一种有效的音乐治疗方法,可以刺激他们的感官,调节他们的感官感受,保护和发展他们的大脑状态,发掘他们的学习潜力,促进他们的言语和交流能力,促进社会情绪的发展和塑造正确的行为。
(一)让音乐课堂充满魔力
音乐是自闭症儿童可以接受的安全多样的感官刺激,可以帮助他们加强注意力和记忆力,这是学习的先决条件。所以,如何在一节课开始的时候就赢得孩子的心,让他们着迷,专心参与所有的音乐活动,是我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问题。
每次上音乐课,我都提前五分钟到教室。我所有的服装,语言,情境布置都是为同主题的音乐课精心设计的。比如我在学习彝族歌曲《赶集归来》的时候, 我穿着彝族服饰,在教室门口向学生们挥手,喊着“啊李丽丽李丽丽李丽丽李丽丽李丽丽李丽李丽李丽李丽李丽李丽李丽李丽李丽李丽李丽李丽 李丽丽李丽丽李丽丽李丽丽李丽丽李丽丽李丽丽李丽丽李莉李莉李莉李莉李莉李莉李莉李莉李莉李莉李莉李莉李莉李莉李莉李莉李莉李莉李莉李莉训练自闭症儿童的沟通技巧在这个时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只要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就应该在合适的时候捕捉和挖掘:我和每一个自闭症孩子都有眼神交流,握着他们的手微笑着对他们说:“你好吗?“请记住,我们必须耐心等待他们的回答。
所以,利用课前的准备,让音乐课变得神奇,吸引学生的一切感官;我经常准备一个“百宝箱”,给学生一些惊喜和发现。赢得这个好的开始后,我自然可以跟着音乐活动了。
(二)运用奥尔夫节奏练习促进语言发展
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是语言。自闭症儿童在语言发展上有严重的障碍和缺陷,表现为语言发展缓慢,发音不准,语言不流畅。但是他们有一个很好的优势:节奏感强。语言是有节奏的,将语言与节奏结合起来,成为促进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的有效手段。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是以节奏为主,结合体听、唱、弹、动的综合教学,所以我把这种教学理念运用到自闭症儿童的训练中,让他们在科学的节奏训练中,口、眼、手、腿、脚全面运动,语言得到发展。
节奏是音乐创作的第一要素。结合自闭症儿童节奏感强的优点,我在音乐课上选择一些节奏感强的歌曲,比如你叫什么名字?
××××|××―|××××|
你的名字是什么?我的名字
× × × ― |
称呼××(姓)××(名)
这首歌很适合新生学唱,但是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连嘴都不会张。他们怎么能说唱自己的名字?所以要用奥尔夫的节奏练习和音乐的独特魅力让他们开口。一位老师曾经告诉我,她亲切地对学生说,你叫什么名字?但是学生的头更低了,根本不理她。我相信,如果她运用一点音乐节奏的魅力,就不会束手无策。我是这样教这首歌的:①把学生的名字做成漂亮的卡片贴在黑板上,名字下面有乐器“敲钟”(音色不同)。这种设计意在用不同音色的“敲钟”吸引学生,让他们学会在演奏乐器时根据节奏(××××)读出自己的名字;老师拿着“麦克风”,一个个问:“你叫什么名字?”伴随着小鼓,这个设计意在让学生体验“麦克风式”的问答,比平时的问答有趣多了,让学生在有节奏的鼓声中练习答题;自闭症孩子掌握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他们的模仿能力超强。在这里,重要的是解决如何“答唱”,重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刚开始很多同学肯定会不知道怎么用“我”来回答,所以我把麦克风展示出来让同学们明白麦克风是指着他的,有趣又有效。(3)学生学会“答唱”后,我要求学生用拍手、跺脚、拍肩、拍腿等不同形式表达自己的名字,并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不同形式的“问答”。本设计意在将沟通技巧的训练进行到底。所有的音乐活动都被设计成训练手段。重要的是培养自闭症儿童在音乐活动中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以便与他人交流。
以上例子是为年龄较小的自闭症儿童设计的。随着他们的成长,选材也要发生变化。尽量选择他们熟悉和喜欢的音乐主题。有了这块基石,他们可以发展自己的语言,打开其他的大门。
(三)在歌唱训练中与学生“对话”
自闭症儿童的学习确实需要大量的重复练习,音乐中包含重复的结构,自然给自闭症儿童“先知先觉”的感觉。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歌唱训练中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能力,建立师生间自然流畅的“对话”桥梁。音乐课离不开唱歌。有些老师可能认为,学生在音乐课上学唱几首歌就够了。其实并不是。自闭症孩子学唱几首歌很容易,因为他们有超强的音乐自学能力,现在校园广播和网络媒体都是很好的“老师”,这给我们的音乐课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对于自闭症儿童,我把歌唱训练当成一种很好的交流手段,寻找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在合适的时机用歌唱与学生“对话”。比如我在春天入学的时候,给七年级的自闭症学生选了一首《春天在说话》(歌曲主要描写鞭炮:噼里啪啦;春雨的声音:滴答;鸟类:推特;泉水的声音:花啦。歌词清晰地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象。俗话说:“一本书读一百遍,便知其意。”唱歌也是如此,所以在学习这首歌之前,我已经在校园广播和七年级的教室电脑上反复播放了《春天在说话》这首歌。学生熟悉后,我特意选了一个雨天进行教学。这时候我的教学就变得简单多了。我只需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就能理解歌词的内在节奏、深刻内涵和丰富情感。当我们学唱《推特……》的时候,我并没有完全唱完这首歌,而是开始和学生交流:“我在哪里听过这个声音?”经过几年的训练,学生有了简单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这个问题不难,可以用来交流。一些学生说“树”,而另一些学生指出...我知道所有的孩子都在思考,都想说话。我灵机一动,把教室搬到了树下,于是这节课的对话练习进行得非常顺利。我们在树下唱着快乐的歌,谈论着快乐的事情...想起这堂课,还是觉得无限温暖和感动。
实践证明,在歌唱训练中与自闭症儿童进行顺畅的对话是完全可能的,这需要教师敏锐地找到沟通点,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四)利用音乐游戏增强沟通能力
自闭症儿童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阻碍身心健康发展。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他们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参与集体生活,尽快适应社会。自闭症儿童的交往能力在于与同伴、老师、父母、护士等人的交往。如何将学到的交际能力运用到交际中,是音乐教学中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一个方向。
在音乐教学和培训班上,我大多用音乐游戏来促进自闭症儿童与同伴、老师、家长、护士的交流。比如,在一个中年培训班上,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找朋友”:每个人口袋里都有一份礼物,拍拍手,按照音乐的节奏唱“找你喜欢的朋友”,当面唱完,互送礼物,道谢,道别。这个游戏的设计意图是让自闭症儿童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友谊的存在,关注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会与他们交往。游戏简单,但是效果非常明显。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孩子的人际关系改善了很多。实践证明,在共同玩耍的集体环境中,对培养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非常有益。
(E)利用情景表演再现生活,让自闭症儿童学会融入社会。
每个音乐单元的主题教学结束后,我会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自闭症儿童排练一个小剧目——简单的生活场景表演。剧的主题来源于和学生、家长、护士的对话,我所知道的最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我也经常通过家访来收集意见。比如在播种的季节,我为九年级自闭症学生设计了一个剧:《移植的笑声》。因为大部分同学都是农村的,对这个题材比较熟悉,但是很多同学不知道怎么插秧,只是看着父母插。在这部剧中,学生将体验插秧的过程和乐趣。虽然他们不能在真实的农田里插秧,但我们在宽阔的操场上模拟。学生们仍然表现出很高的热情。我还在剧中设计了许多打击乐器和对话练习。在这种特殊的表演形式中,我发现学生更愿意开口说话,因为这些表演的场景是他们平时生活的再现,会让学生感到安全和有趣,所以他们自然会愿意融入老师设计的这些情境,他们自然会愿意和你交流,这有助于他们尽快融入社会。
二、效果与思考
在老师、家长和护士的配合下,我通过观察和访谈,对5名自闭症儿童(训练时间为5年)进行了总结性评价。评价发现:①这些学生具有主动语言的意识,大脑反应和身体协调能力得到了顺利发展;对歌词的理解比以前好,在音乐活动中能准确使用人称代词;③两个经常低头不说话的同学,遇到熟悉的人会主动打招呼。大部分学生能与他人进行简单的日常问候,主动提问和发起交流,但句式简单,内容肤浅,仍不能准确表达心理感受。④三个学生不稳定的情绪趋于稳定,很多不良行为基本消失。
从上面的评价来看,这5名经过训练的自闭症儿童的综合沟通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与专门为他们制定的训练计划及其正确实施密切相关。在学校,这些自闭症儿童在老师的关注和训练下,可以走出校门。他们如何适应并与陌生人交流将成为我下一个研究课题。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