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小封箱几成闹剧,离粉丝愈来愈近,为什么距相声越来越远?

德云社几个分队开始搞小封箱,也是为大封箱预热。本来是一个普通的演出,但从网络上传来的各种封箱演出照片看,德云社的青年演员们貌似这次玩过火了。

在演出末段,我们看到,德云社小封箱演出中出现了诸多综艺节目里用了十几年的老游戏,有吃芥末的,有蒙眼乱打的,还有被玩儿烂了的你比我猜。

场上胡闹,场下尖叫,知道的只是封箱演出,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二十年前哪个乡镇电视台的晚会呢。

作为一个相声爱好者,一个老纲丝,笔者有些看法不吐不快。

1、 德云社年轻演员们这么搞,郭德纲知道吗?

郭德纲当年在相声界风生水起时有一句宣言“我是给相声老祖宗看坟的”,这句话让无数相声爱好者为之振奋,随着老先生们的老去和离开,传统相声需要传承人,而郭德纲自告奋勇接过这个重任,怎能不让人激动。

可现在一帮小青年打着相声封箱演出的旗号在老祖宗的坟上蹦迪,老郭你知道吗?这是你允许的吗?

不是说不允许玩儿,但要分场合分内容。像在封箱演出这种场合,你非要玩儿竞猜的话,可以搞鼓曲哪怕是流行歌曲竞猜也行,就像岳云鹏在东方卫视舞台上说的相声那样。

你要真想热闹的话,《九艺闹公堂》《扒马褂》热不热闹,说啊。你真想打人玩儿的话,《口吐莲花》不够你打的吗?

看着台上那些“队长是个王八蛋”“张鹤伦是我儿子”“爷爷在此”等大字,老郭不替这帮小青年丢人吗?伦理哏玩儿到这种地步,还有意思吗?

2、 台下的观众们真的都喜欢这种游戏吗?

笔者不知道台下的观众是冲什么去的,如果是冲着听几段相声去的观众,看到这种表演不知道该如何想,不断听到刺耳的尖叫声不知道能不能说服自己继续坐在座位上。

如果真是冲着这种无聊游戏去的观众,那你还听什么相声呢。如果你喜欢这种没底线的伦理哏游戏,哪儿不能玩儿啊,干嘛花钱上这儿呢,哪个烂俗的综艺节目不都一堆这样的游戏嘛,买票那钱吃个炖肉他不香吗?

相声有个俗语也算行业规则叫“把点开春”,看着台下的观众决定当天说什么段子,难道看德云社封箱演出的观众已经都是喜欢看游戏的女孩子了吗?

如果都是的话,那还叫相声大会干嘛呢?你改成粉丝见面会不就没笔者这样的人提意见了吗。

3、 相声真的需要这样的与时俱进吗?

2010年以前,德云社的相声还是坚持走传统和创新结合道路的,相声行话“一遍拆一遍洗”,相声行老前辈们也是支持相声创新和与时俱进的。

比如马三立公开表扬过牛群冯巩,说他们的相声可乐,他尤其喜欢创作能力强的牛群。马志明也公开说过,姜昆的《虎口遐想》是真的好,比说《文章会》这样的老段子适合当今社会。

郭德纲最尊敬的师父侯耀文则是传统和现代结合的第一人,他开启了老段子新编这种创新模式,郭德纲是站在侯耀文的肩膀上继续发扬的。

相声需要与时俱进,但首先一个原则是,创新的内容必须是在相声的范畴内,不能超出相声的艺术规律,不然的话,那相声就不叫相声了。

打个比方说,京剧再创新也不可能去用吉他伴奏,民族艺术代表着一种民族文化,必须有门槛和规矩,往大了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传承,那是非常可怕的。

有人说,传统相声和京剧一样没人爱听。

这话有两个问题,第一,喜欢传统相声和京剧的人大有人在,你不知道不代表没有,毕竟有个词叫人以群分。第二,爱听传统相声和京剧的人相对不多,责任不在于京剧和传统相声,而主要在于观众。

西方和日本的传统艺术为什么可以传承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而且还活得很好,意大利歌剧到中国来演出也是一票难求,因为他们有大量的高素质观众群体支持,如果大家都追求奶头乐一样的表演,相信西方和日本的传统艺术一样会遇到瓶颈。

说到底,相声不需要德云社小封箱这样的“与时俱进”,这是闹剧,不是一个相声团队应该呈现给观众的东西。

4、粉圈经济和相声矛盾吗?

德云社在粉圈经济的路上越走越远,和粉圈太近了,于此同时却距离相声有点远了。看起来似乎粉圈经济和相声是矛盾的。

实则不然,其实2005年和2006年的德云社也是粉圈经济,那时候追着郭德纲专场听的相声爱好者大有人在,那时候的小剧场门票一样难买,那时候的商演票价一样高高在上。

问题出在相声爱好者的数量和奶头乐粉丝的数量是没法比的,就像金字塔一样,欣赏水平越往下基数越大,德云社想挖掘更大的财富,就必须让自己的相声水准往下发展去适应金字塔下层的粉丝群体。这就是郭德纲所说的,德云社要发展,势必要淘汰欣赏水平高的观众。

这种选择对于德云社公司来说也无可厚非,毕竟公司赚钱的需求是无限大的,但对于德云社的相声来说,这种选择的代价就是他们距离相声越来越远。

说到底,笔者的核心看法是,不是说德云社小封箱不能这么胡闹,只是希望他们别打着相声的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