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是谁?

卢梭(1712—1778)出生于日内瓦。他的父亲艾萨克·卢梭(Isaac Rousseau)是一名技艺精湛的钟表匠,母亲苏珊娜·本纳特(Susana Beenaert)是一名牧师的女儿,聪明、端庄、贤惠。卢梭的祖先是法国后裔。16世纪,为逃避宗教迫害,他移居日内瓦,卢梭以一生都是日内瓦公民为荣。卢梭出生时,他的母亲因为难产而永远离开了人世。卢梭由姑姑带大,姑姑温柔美丽,性格开朗,喜欢唱歌,影响了卢梭对音乐的热爱。卢梭唯一的兄弟弗兰克也学习钟表技艺。由于家人对幼年丧母的卢梭的偏爱,他忽视了对弗兰克的教育,导致他小时候行为不端,经常被父亲殴打。后来,弗兰克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母亲的早逝让父亲时常郁郁寡欢,父亲更加疼爱小卢梭。母亲留下了很多小说,父子俩经常熬夜看书,这就形成了卢梭读书的习惯。读完中文书籍,卢梭向祖父借书,读了很多名著,包括普鲁塔克的《名人录》,奥维德的《变形记》,勒·休厄尔的《教会与帝国史》,还有莫里哀的几部戏剧,培养了卢梭的自由思维。思想和民主精神。

一场意外中断了卢梭的童年教育,影响了他的一生。1722年,卢梭10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和一个法国军官发生了争执。事件平息后,卢梭的父亲为了名誉和自由,愤然离开日内瓦,远走他乡,再也没有照顾过卢梭。卢梭被托付给他的叔叔。我叔叔和卢梭同年生了一个儿子,他们被送到塞塞,在那里和牧师兰伯奇一起学习拉丁语和其他科目。这是卢梭唯一一次在别人指导下的正式学习。在这种环境下,卢梭对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培养了他的人格。两年后,卢梭和他的表弟回到了舅舅家。

1725年,卢梭被送到当地法院书记员处学习,担任律师的秘书。他讨厌这种无聊的职业只是为了赚钱,最终辞职,因为他被认为是一个无能的傻瓜。后来,他在一个雕塑家家里当学徒。卢梭很喜欢这种工作,但他的主人专横跋扈,让卢梭饱受惩罚和折磨。但是,卢梭还是爱读书,爱不释手。有时他甚至会犯错误,受到主人的惩罚。最后,有一次,卢梭和朋友出去玩,回到城里,城门紧闭。第二天,当他的同伴进城时,卢梭决心离开他的主人。1728年3月,卢梭开始流浪13年。

卢梭在日内瓦郊区被一位牧师介绍认识了一位年轻漂亮的沃伦夫人。她原名路易丝,出身名门。后来她与丈夫不和,去了日内瓦岸边的城市安纳西,靠年金生活。在沃伦夫人的建议下,卢梭在都灵的一所济贫院皈依了天主教,希望找到一份不用上岸就能谋生的工作。后来,他在一个贵族家庭做仆人,因为熟悉古法语而受到青睐。1731年,卢梭再次回到沃伦夫人家。卢梭得到了沃伦夫人的帮助和保护,沃伦夫人称他为“孩子”,卢梭称她为“母亲”。他们经历了真挚的爱情生活。卢梭于1732被推荐到巴黎,但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又回到了华伦夫人家,而华伦夫人已经搬到尚贝里去了。他曾经当过秘书。在业余时间,他自学了算术、几何、植物学、化学和解剖学,他对音乐最感兴趣。不久,他辞去秘书,投身音乐,更多的同学前来求教。卢梭仍然坚持广泛阅读,涉及历史、地理、宗教、生理等领域。卢梭有一段时间身体不好。他的眼睛被化学实验损坏了。在沃伦夫人的精心护理下,他的视力恢复了,身体也康复了。1737年,他和沃伦夫人搬到了乡下,乡村生活让他充满了乐趣。后来,在沃伦夫人的建议下,他去了蒙彼利埃就医。当我回到沃伦夫人家时,发现屋里有一个年轻的男管家,卢梭被视为情敌。再加上沃伦夫人日益增长的经济困难,卢梭决定离开沃伦夫人。

1740年,卢梭在里昂贵族官员马布利(马布利和启蒙思想家康迪拉克的哥哥)家里做家庭教师。第二年,卢梭带着他的新记谱法和歌剧《发现新世界》满怀信心地去了巴黎,他遇到了许多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如康迪拉克和霍尔巴赫。尤其是狄德罗,年龄和背景相似,都热爱音乐、阅读和写作。狄德罗还当过家庭教师,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742年,卢梭被推荐到科学院读他关于新记谱法的论文,但没有成功。他从1743到1744在法国驻威尼斯大使馆做秘书,沉醉于意大利音乐,后因与大使意见不合而返回巴黎。他继续出现在巴黎上流社会的沙龙里,但他总觉得与他们格格不入。霍尔巴赫曾问卢梭为什么对他如此冷淡,卢梭回答说:“你太富有了。”卢梭经常表现出对富人和上流社会的厌恶。1745年,卢梭认识了一位相貌平平、智力平平的女仆泰勒斯·瓦瑟,并很快同居。卢梭觉得很开心,没有和上流社会人士打交道的尴尬感。第二年,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卢梭认为不可能养活他们,把他们送到托儿所。瓦塞尔难过了很久。但他们日后生下的另外四个孩子也被送进了托儿所。在此期间,卢梭靠为剧团和个人抄写乐谱为生。大约1746,他遇到了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两人开始交往,但思想上的差距如此之大,最终互相攻击,深怀敌意。伏尔泰在宗教上有强烈的反教会意识,是自然神论者的左翼,但在政治上他主张开明的君主政体,最多接受君主立宪制。卢梭在宗教观上是保守的自然神论者,甚至承认灵魂是不朽的。在政治上,他更激进地主张共和主义和主权在民,代表了资产阶级左派和小资产阶级的要求。这是他们分歧的根源,也是卢梭和狄德罗分手的原因,但卢梭的性格也是矛盾激化的一个原因。

从65438年到0749年,卢梭去罗宇胜监狱探望了狄德罗。途中,他看到法国《信使报》刊登了第戎科学院的获奖征文通知,受到狄德罗的鼓励,申请作文。次年,卢梭的第一篇重要论文《论科学与艺术》获得一等奖。本文从反面论证了科学与艺术造成社会道德堕落,认为科学与道德水火不容,表现了卢梭对法国现存制度的憎恶与批判。卢梭的声望也相应上升。在此期间,卢梭作为音乐家和音乐理论家,撰写了百科全书中的所有音乐条目,他还撰写了政治经济学。他仍以临摹音乐为生,但与沙龙的关系逐渐疏远。

1752年,卢梭的歌舞喜剧《乡村先知》上演,获得成功。国王决定给他年金,但他为了维护自己独立不羁的个性,回避了。1753年,第戎科学院公布了获奖论文,次年卢梭写出了申请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这标志着卢梭思想的成熟。他从经济和政治上探索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指出不平等同时是进步和倒退;随着文明的进步,不平等也在加剧。体现了卢梭对人类历史运动进行辩证分析的高明尝试(论文未获奖,1755在荷兰发表)。

卢梭曾经在1754年回到日内瓦和加尔文主义,途中拜访了华伦夫人。他厌倦了在巴黎的生活,搬到了蒙莫朗西由伊皮奈夫人提供的一所乡村别墅。1757年与伊皮奈夫人和狄德罗发生了争吵,尤其是达朗贝尔写的《日内瓦的入口》。卢梭抓住了达朗贝尔在日内瓦建剧院的意图,给达朗贝尔写了一封关于戏剧的信,正式与狄德罗决裂,从隐居的房子里搬出,住进了由马达斯先生(在蒙莫朗西)提供的路易山的一所小房子里。卢梭隐居乡间时,作品丰富。在1761-1762年,他发表了三部最重要的作品:《洛伊丝的新悲哀》、《埃米尔》和《社会契约论》。被誉为大革命圣经的社会契约论,是卢梭为资产阶级革命创立的政治理论。它提出了“主权在民”的思想,主张共和制,反映了资产阶级独立建立民主共和国而不是从封建贵族手中分权的政治要求。说明卢梭政治理论的民主性和彻底性。《为洛伊斯守丧》提出了符合资产阶级理想的家庭道德,倡导更健康的情感生活。另一方面,埃米尔提出了一个按照自然法则教育儿童的计划。其中《一个萨瓦牧师的自白》是自然神论对宗教观点的陈述。卢梭认为宗教可以惩罚恶人和富人,安慰人民,提出了建立公民宗教的主张。

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被法国议会封杀。先后流亡瑞士和英国,1764年开始写自白书。卢梭晚年患上了迫害妄想症,认为有世界性的诽谤阴谋针对他。1767回法国避难。1770年,他被允许回到巴黎,仍然以抄写乐谱为生。1775我写完了对话,次年写了《孤独行者的梦》,但没有写完。1778死于埃尔蒙维尔镇。1794年,灵柩被移至巴黎国家殡仪馆。

卢梭是对法国大革命影响最大、最直接、最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人权宣言》和《美国独立宣言》都借鉴了卢梭的理论。他的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思想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口号。雅各宾派甚至称自己是卢梭的学生,而罗伯斯庇尔则竭力推行卢梭的政治纲领和宗教思想。卢梭对浪漫主义和现代教育理论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法国人说:“在通往现代社会的所有道路上,到处都能遇见卢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