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俊乔的社会评价

外国乐评人用“英雄恩怨”来表现...一个震惊国际乐坛的女音乐人,来自中国”(Times);“一个无与伦比的天才演奏家,竹笛在她的手中创造了近乎完美的无限可能……”(《华盛顿邮报》)这样描述她的表演,作曲家谭盾称她为“最年轻的演奏大师”。

唐俊乔:竹笛是一个世界。

如果你不接触民乐,你可能不知道唐俊乔,但你不可能知道卧虎藏龙。

唐俊乔想用民间音乐的魅力影响当今的时尚。“我不提倡民乐时尚,但我希望民乐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笛子是我的‘桃花源’”

5月10晚,长笛演奏家唐俊乔与中国青年民族管弦乐团的专场音乐会在上海荷兰亭音乐厅举行。

音乐厅外,是上海淮海路明亮繁华的光影。音乐厅里,溪水潺潺,林中鸟鸣,幽谷幽兰香。是草原的月亮,是沙漠的孤烟,是雪山的天空。

一枝竹笛独霸天下。在这座繁华的城市里,唐俊乔用笛声营造的世界有着“桃花源”的含义。

如果你不接触民乐,你可能不知道唐俊乔,但你不可能知道卧虎藏龙。这部由中国人执导的功夫片获得了奥斯卡奖,包括李安、周润发、杨紫琼、谭盾和唐俊乔!这部电影的音乐获得了65,438+08电影音乐奖和格莱美音乐奖,其中包括奥斯卡奖,这也使唐俊乔,这位在电影音乐中演奏长笛和巴乌独奏的长笛手,受到了国际音乐界的关注。很多人说《卧虎藏龙》为唐俊乔搭建了一座通向国际乐坛的桥梁,这是事实。但在唐俊乔自己看来,这件事引发的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传统的感悟才是她最大的收获。

在参与《卧虎藏龙》的音乐录制之前,唐俊乔在民乐领域就已经小有名气。这个从小跟随父亲学习长笛的沈阳姑娘,十几岁就在青少年器乐比赛中获得多项金牌。16岁,第一次举办个人演唱会,用六孔长笛演奏十二音音乐,引起了音乐界的关注。

1992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先后师从长笛大师赵松庭和于训法。

1996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民族乐团。两年后,她成为上海民族乐团首席长笛手,成为中国第一位女管乐手。

在《卧虎藏龙》之前,唐俊乔真的把她的笛子当成了自己的“桃花源”。“作为民族文化的使者,我参加了各种演出。有了政府的访问,我才知道如何坚持表演,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努力让音乐更有表现力。没想到如何学会和更多人分享音乐的美好。”唐俊乔说。有事就一个人躲在笛子世界里。“连家里的小保姆都能从我弹的音乐里听出我的开心、难过和悲伤。”

让长笛和交响乐“对话”

2000年9月,她应邀到伦敦与世界著名的大提琴家马友友首演由谭盾作曲的协奏曲《卧虎藏龙》,获得巨大成功,并开始了她的卧虎藏龙世界巡回演出。这次巡演让她意识到藏在“象牙塔”里的民谣是没有未来的。如果你爱它,就要努力让人们知道它,接受它。

唐俊乔想用民间音乐的魅力影响当今的时尚。“我不提倡民乐时尚,但我希望民乐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音乐的传承创新,二是表演形式的开放式创新。”

“比如音乐。为什么不能接受一个有交响乐的对话?”唐俊乔说。

2003年6月5日至10月,在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唐俊乔在上海大剧院举办了“长笛与交响乐的对话”个人音乐会。音乐会集中了世界级的杰出中国作曲家和作品,包括:旅居美国的音乐家谭盾、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郭文静和中国当代杰出作曲家杨青。这场音乐会打破了以往的音乐会形式(如独奏者配乐队伴奏),而是以长笛与交响乐团对话的形式强调民族乐器与交响乐团的融合,在音乐内容和声音上更趋于完整和统一。这种演唱会在国内还是第一次,乐队编制也是最大的。

2004年秋,在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唐俊乔的长笛不再是交响乐,而是高科技。一个竹笛在七个连接不同电脑设备的麦克风之间,笛子发出的音乐通过麦克风传到工程师的电脑设备上。经过处理后,呈现出丰富瑰丽的音效。“法国作曲家只给了我三个音符,从其中一个开始,相关画面就显示在直播电脑上。我不得不根据电脑图片即兴创作。”这场音乐会让唐俊乔看到了《梅花三弄》之外竹笛的时尚魅力。

以开放的姿态展现精彩的民乐。

也是在2004年,唐俊乔离开了上海民族乐团,回到上海音乐学院成为一名年轻的教授。“或者,我可以和学生乐团进行艺术对话,在音乐交流中更好地传承民乐,做一个承上启下的接力手。”因此,2005年5月10的演出是唐俊乔长笛演奏生涯的又一次创新。唐俊乔与学生乐团中国青年民族乐团的合作,以长笛协奏曲为主,民乐乐队作品并重。在曲目的选择上,传统作品和当代作品占据了同等的权重,包括长笛协奏曲《空山愁》、《飞歌》、长笛和乐队《幽兰冯春》、《挂红灯》、乐队作品《达波河上的随想》、《西北组曲》等。

唐俊乔为他的演唱会做了精心的准备,负责服装设计和舞台背景设置。同时,我不否认她的音乐团队为她做营销的努力。“既然民乐有无穷的魅力,为什么不能以开放的姿态呈现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唐俊乔说。

一枝竹笛独霸天下。在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唐俊乔的长笛世界越来越大。

卧虎藏龙的笛子飘到了唐俊乔。

足以一目了然地展现马勒博大精深的音乐思想的《第四交响曲》和根据李白《月夜在,杜鹃啼语向我们走来》改编的代表中国当代民族音乐技巧最高峰的郭文静竹笛协奏曲《空山愁》将同台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