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知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欣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初步审美能力和情感的目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过:“我们总是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锻炼头脑。”可见,音乐艺术的初衷除了审美功能,更是以真善美来陶冶和升华心灵。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音乐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音乐欣赏教学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大部分老师讲解作品,播放音乐的方式比较繁琐,学生被动接受教学。由于环境的影响,中学生对音乐的知识积累不多。在被动接受不熟悉的音乐作品的同时,难免会对音乐产生困惑和厌倦。这样欣赏的兴趣就会大打折扣,欣赏教学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与音乐教学的初衷相违背。我认为在欣赏教学中,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从而达到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目的。下面就如何在农村小学音乐欣赏中培养美感谈几点看法。

1.音乐课要创设美好的情境,营造美好的氛围。“音乐课前的导入是关键环节,设置环境”就是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意境、具体内容来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达到身临其境,见景入境的地步。不仅给学生营造了美好的学习氛围,也让一堂课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比如可以用故事导入法,小学生有一个普遍的倾向,就是爱听故事。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在听这段音乐之前讲一些关于这段音乐的趣闻轶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者,视觉冲击法也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视觉感官的内容(漫画、视频剪辑、生动图片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

欣赏音乐是以学生听为基础的,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音感。如:感受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乐变化的能力。一般来说,学生都有这个能力。但学生可能不具备旋律、节奏、调式、力度、和声织体等。所以要求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欣赏和感受音乐,逐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觉感知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另外,音乐教材中的作品大多是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与学生相去甚远。所以可以补充一些学生喜欢的反映时代精神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来组织教学,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另外,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唱歌,角色扮演,指导用什么情绪、声音、形式去唱,用什么乐器去伴奏,使歌曲更加完美。在教学中,让学生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和练习,让孩子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的才能,让学生理解音乐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第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

1.营造民主、自由、轻松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间万物,推动了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孩子的想象力是被情感拉伸的。俗话说:“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作的前提。?如果教师不注意激发孩子的欣赏兴趣,采用讲解、说教的方法,那么效果将是微乎其微的。课堂上会出现沉闷无趣的课堂气氛,或者停留在表面的表达层面,那么创造意识就无法培养。?一旦孩子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他们欣赏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强,他们的个性就会得到充分展示,而generate就会显示出他的创造潜力。在组织《黄河大合唱》欣赏时,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水田”课桌布置,把课桌椅布置成“几”字形的黄河流程图,课桌在室内,座位在室外,去掉了讲台。老师可以在半围合中间引导活动,既拉近了师生距离,又不妨碍老师操作各种教学设备。学生们一进教室,变形的座椅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他们在想: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座位?你今天喜欢什么?老师让学生坐在“吉”字外的椅子上。这样,无论看学生还是看课桌,都是“少数”。课后,老师的第一个问题是:请看,我们今天的座位像哪个汉字?学生们说出了“几个”这个词。再问:中国的河流中,哪条河流的流量图是“几”字形的?因为在初中历史上已经学过黄河,同学们很快就说这是黄河的流程图。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很容易把自己当成黄河里的一朵浪花,把自己当成黄河的孩子。可见,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只有教师正确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学生的引导者和引导者,给学生一个“心理自由”的氛围和自发表达的空间,才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开展综合性活动,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动”起来。

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边听边做出身体反应,有节奏感和节奏感;边指挥边听音乐;听和模仿演奏,听到什么乐器在演奏,就相应地模仿某一种乐器的演奏姿势;一边听,一边轻声哼唱主旋律;听的时候可以用有节奏的乐器敲击,也可以用一双筷子敲击,非常独特。一边听一边围着围巾跳舞,随着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一边听音乐,一边背诗,还可以给背诗的同学配乐;在音乐欣赏中,还可以欣赏一些艺术活动,比如作曲家受绘画启发创作的两首乐曲。你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这两首音乐。之后,作者给学生看一张图片,让学生用声音来表达。展示前请大家分组讨论。这样,我把绘画、欣赏、语言、形式与创作、表达融为一体,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又为学生参与和积极创作音乐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第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古往今来,在音乐作品中,真、善、美总是在与假、丑、丑的对比中存在,它们斗争着,发展着。正因为如此,如果老师不好好引导,很多学生就会不知美丑,不辨善恶,是非不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评价非常重要。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于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中感知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产生精神共鸣。一部音乐作品,学生要想具备评价和判断其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能力,就必须从音乐作品的主题、内容、体裁、风格上区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因为这是衡量音乐作品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基础。如中学生学会的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义勇军进行曲》,展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明天的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磅礴气势和必胜信念。革命传统歌曲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其效果比枯燥的理论说教更有感染力和趣味性。作为培养新一代社会公德的渠道,可以探索一条培养音乐的好路子,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情感美、表达美,进而提高音乐欣赏和评价能力。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果教师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就盲目地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就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因为我们的教学目的不仅是给学生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欣赏能力,在欣赏的过程中探索、发现、发现音乐之美,更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欣赏、评价作品的能力。音乐批评需要勇气。老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勇气。让学生明白,错误是成熟的起点。这样,每个学生都敢于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提出不同的意见,从而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对作品进行艺术评价,并把评价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央视《实话实说》栏目的形式。首先,说实话给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评价和感受作品的勇气。所以在课堂上,每组表演完之后,要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老师总结。自我评价主要是由自己小组的成员介绍设计理念;别人的评价是看表演的同学发现了自己的优缺点;最后,老师做总结。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认识自己,还可以通过他人来评价自己,从而发挥自己的优点,吸收他人的优点,从而改进自己的缺点,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最终有效地进入音乐的审美状态。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要遵循学生年龄和情感发展的特点,创设情境,创设良好的音乐欣赏范围,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开展各种综合性活动,丰富情感体验,让学生的情感在音乐欣赏中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