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水磨调 2、四平调 3、彩腔 4、下五音 5、老生三杰 6、高拨子

1、水磨调:

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水磨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2、四平调:

是地方传统戏剧之一,由豫东花鼓演变而成,后经过挖掘整理,吸收评剧、京剧、豫剧等的腔调发展而成,逐渐完善形成了其特有的唱腔及表演风格。

3、彩腔:

戏剧中唱腔的技法,戏曲音乐中的彩腔,手法多样,千姿百态,在戏曲音乐结构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4、下五音:

指豫西调唱法中的腔体骨干音12356。

5、老生三杰:

即老生三鼎甲,指京剧形成初期活跃在舞台上的三位杰出艺术家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

6、高拨子:

是一种戏曲腔调,源自于徽调中的拨子腔,于明末清初时,南来的西秦腔和当时安徽流行的昆弋腔等腔调融合演变而成。

扩展资料

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腔、弋阳腔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

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的伴奏乐器,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

京剧高拨子用大筒胡琴伴奏,定弦do、so,具有反二黄的情调特征。其板式有导板、碰板、回龙、原板、散板、摇板、垛板等。尤其是垛板,节奏铿锵,旋律跳动结集,后拉长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