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上被骚扰怎么办?
一、公***环境自然有着潜在的安全风险,并且越是人数众多的区域,一般性风险发生的几率增高。
而在人员稀少的区域,是较为极端的风险发生几率提高,人多的地方,非暴力性质侵权行为较为多见,而稀少的地区暴力侵犯几率更高一些。
二、遇到侵权事件,自救永远是第一原则,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反应,只有自己正确的选择,才能尽量减少损失。
公***场所的性骚扰行为,较多发生在人员密集区域,主要是嫌疑人利用了受害女性不敢声张,默默忍受的心态。
性侵犯案件中被害人的羞耻感和自责是非常普遍存在的现象,受害人认为自己的女性身份,也是构成犯罪事件的重要因素。
实际上这是一种贬低自身价值,忽视自身权利的错误认识,根源在于女性的不平等地位。
从心理建设上,要首先去除这种“受害人羞耻感”和“性是丑陋的,不能在公众场合提及”的观念。
遇到性侵案件,应当第一时间广而告之,呼吁周围群众的关注。
这本身并不是求助的性质,而是提醒大家,有违法犯罪行为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群众监督,始终是制约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犯罪成本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环境里,公众不会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安全事件置之不理,因为自己也会成为受害人的心理暗示随时存在,至少这样的呼喊,能直接引起周围女性的同感。
一个人是软弱的,但是群体的力量非常强大,而呼喊的内容非常重要,尖叫、咒骂传递给围观者的直观感受。
发生了矛盾、纠纷,很多人会先进行观望,所以一定要明确描述事件的性质一定要用质问的语气,同时注意拉开与对方的距离,震慑对方,保障自身安全是自救的第一阶段。
在成功吸引公众注意之后,应对进入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核心是转换对话的对象,第一阶段的核心是警告对方,制止侵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