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乐”的来源是什么?
在辽代宫廷典礼、宫廷宴饮生活里,还采用一种“大乐”,其来源是汉族政权从秦、汉以后所置的“乐府”乐舞。据《辽史·乐志》记载,这是石敬瑭在向辽代王朝派遣使臣朝拜时所带去致贺用的,但也就“同归于辽”了。《辽史》记,每年元旦之时,朝廷聚会上就要使用“大乐”;表演到“曲破”之后,再用散乐。从这样的记载看,辽代“大乐”似乎与汉人的“大曲”相通。但是汉人在宫廷宴饮之上,是不跳雅乐中的文武“二舞”的,辽人却在宴饮中也用“二舞”,并且是文、武之舞各有“三遍”,这又与汉族宫廷文武之舞的表演有所不同。《辽史》记载,辽代宫廷“大乐”与隋唐以来的“七声”有关系。七声又叫做“七旦”。七声的名称,如“鸡识”“沙识”“沙侯加滥”等,应该与西域乐舞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在“鸡识旦”里,又具体分列着越调、大食调、小食调等等乐调,就更是明显的西域乐舞文化了。《辽史》又载:这些乐声“盖出“九部乐”之‘龟兹部’也”。这说明,辽代宫廷乐舞的确间接地继承着隋唐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