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时期爵士乐在上海的发展如何?

上海爵士乐的成因分析:

1的社会环境比较稳定,人民生活有一定程度的改善。1912年前,中国还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统治者的腐朽思想和封建君主专制压迫劳动群众,人民被权力所牵制。随着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人民的生活负担相对减轻。政府开始修建交通、通讯等设施,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联系,还鼓励人们了解外面的世界,进一步解除了人们多年来被束缚在头脑中的旧观念,一定程度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文化消费相对增加。20世纪20年代以来,国民经济的崛起和大量外资企业的涌入,使上海经济进入“黄金时代”。人们的生活基本稳定,收入相对较高,商人和外国人的增加,促进了娱乐场所的生意日益兴隆,文化消费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促使从事娱乐服务业的人想尽办法变换花样来吸引消费者。

3.西式文化方法脱颖而出,中西文化融为一体。1840年前,中国人坚持“闭关锁国”的原则,不愿意接触西方的文化和事物。1912中华民国的成立,正式打破了这块尘封的“玻璃”。西方特色的管理思想、建筑设计、文化方法来到上海,人们逐渐从最初的排斥、敌视转变为接纳、欣赏。这些西方的东西打开了人们的好奇心,让人们了解了不同的文化色彩和新事物。爵士音乐登陆上海不是偶然现象,它是由西方人带到上海的,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环境为爵士音乐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俱乐部和舞厅的兴起为爵士乐提供了场所。一批勇于吸收西方音乐文化的音乐人创作了许多带有爵士音乐元素的流行歌曲,其中许多至今仍广为传唱。

4列举上海早期“爵士”音乐的著名演出场所和代表乐队:

派拉蒙和“吉米·金乐队”

1932年,中国商人顾连成投资70多万两白银,在静安区愚园路兴建了上海最著名的综合性娱乐场所——“百乐门”。它的外观是西式的,具有独特的现代感。在当时可以说是采用了与世界潮流同步的建筑设计理念,占地约2500平方米,三层,二层有舞池。舞池的地板利用汽车钢板的支撑原理,营造出类似在弹簧上跳舞的轻盈感。舞厅可供数千人共舞,内部装修豪华。一楼和三楼分别是餐饮和住宿,优质的服务和齐全的设施满足了消费者的一切需求。吉米·金的中文名字叫金怀祖。那时候的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随时随地都是个“花花公子”。吉米·金大学毕业后一直当警察。他性格开朗,善于交朋友,与当时仙乐舞厅的乐队指挥罗宾关系很好。一天,罗宾对吉米说:“警察的工作又无聊又累。我带你去过轻松快乐的生活怎么样?”吉米接受了邀请,去仙乐舞厅做了罗宾的副手。罗宾教吉米唱歌和弹吉他,还告诉他很多关于爵士乐的知识。1947年,派拉蒙舞厅的老板因为受不了菲律宾音乐人的懒惰,找到了吉米·金。他说:“你来我的舞厅,你自己当领班,我给你高薪。要求是你需要一个中国人组建的爵士乐队。”不久,吉米·金邀请了一批当时在上海颇有造诣的中国爵士音乐家,组建了中国第一支爵士乐队——“吉米·金爵士乐队”。现年93岁的郑德仁先生当时是吉米·金乐队的成员。他回忆说:“我们是派拉蒙第一支中国爵士乐队!我们乐队正常演出有12人,分别是两个中音萨克斯,两个中音萨克斯,两个小号,一个长号,钢琴,吉他,贝斯,鼓,歌手,周末会扩充到16人。我们乐队是当时上海最有名的爵士乐队,因为我们有三个特点:一是演奏正宗的爵士音乐;其次,我们有自己的歌手,如果观众觉得爵士音乐不舒服,我们也可以播放流行歌曲。第三,当时电影院放了很多外国电影,这些电影的主题曲都很好听。吉米让我反复看这些片子,记住他们主题曲的旋律,改编成大乐队的版本,这是其他乐队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