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锣鼓是一种什么样的音乐?

《收获锣鼓》是彭秀文、蔡惠泉于1972创作的一首具有鲜明山东音乐特色的管弦乐。

音乐借鉴中国民间打击乐的鼓与旋,推陈出新,充分发挥中国丰富多彩的打击乐器的表现能力而变化发展,既有民族风格,又有时代特色。

丰收锣鼓是独特的打击乐。起源于明光市潘村镇紫阳南刘庄,是民间打击乐的一种艺术形式,流行于安徽、江苏两省的明光、五河、盱眙、泗洪四县。

丰收锣鼓是在当地人民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明末清初,"丰收锣鼓"(小)的第一代传承人程的父亲在一个民间戏曲班当鼓手。因为战争,他回家种田,遭受饥荒。他带着家人,一路上敲锣打鼓求放假。战乱饥荒后,我回到家乡,开始整理鼓乐,就成了最初的“丰收锣鼓”(小五)。

丰收锣鼓的基本特征:

首先,鼓声四起。

看“丰收锣鼓”,却没看到它的形状。我很早就听到了它的声音,它震动如雷。传统的配置比例是2鼓4锣4钹2钹。如今人数扩大到几十人,鼓与锣、钹、钹的比例增加,音响效果更加突出。演奏方法是鼓指挥,锣演奏,钹与钹交替演奏。

第二,音乐欢快。

《丰收锣鼓》的曲牌是独立的篇章和成套的,从过去的小五次发展到今天的大十次。曲牌分为三部分:饭头、主体和范伟。第三,场面欢快。“丰收锣鼓”由数十人演奏,并伴有节日盛装。“V”字形展开,时而迎面嬉戏,时而交叉,站立下蹲,跳跃翻转,场面欢快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