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很对但我为什么要听你的
百度知道
“你说的都对,可我凭什么要听你的?”
情感学者
TA获得超过803个赞
关注
成为第3931位粉丝
我从一些读者那里听到了这样的烦恼:「我发现生活工作中与人相处的事情都好麻烦,要想做好一件事要么说服别人,要么就被别人说服」。
确实,我们的生活是由一个个说服所构成,即使面对自己,每向前一步都是在不断地说服。然而,在我来看,说服不仅仅是种艺术,也是一种技术。如何巧妙地说服别人,我这里有几个故事:
1,
一对新人筹备婚礼
女生对男生说:「我想要一场简单的婚礼,但是一定要特别。」
男生笑了笑,女生接着说:「婚礼的仪式要在户外的草坪举办,白色的餐桌有鲜花围绕,怀旧的木桩搭成的甜点台...哦对了,还要有纱幔布成的玻璃房,墨绿的植物墙做背景,最重要的是我的闺蜜都来做我的伴娘...恩!大概6个吧,让朋友们都能够见证我的幸福。还有...」
男生忍不住打断了她:「这得要多少钱啊?」
女生狠狠的瞪了他一眼:「结婚一辈子就一次,你还精打细算。要么算了,不办了!」
男生知道自己说错了话,连忙解释:「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想婚礼尽量办的精简些,咱把钱花到该花的事情上。两个人过日子,咱不得细水长流。」
女生按捺不住自己的怒气:「什么叫该花的?你的意思就是这事儿不重要呗!」
男生继续打起了圆场:「当然重要...我的意思是咱可以来个旅行结婚,钱不少花自己也不折腾,你看那谁谁当初办礼累个半死,何苦呢?」
此刻女生已经暴跳如雷,站起来转身进了房间就再没出来。
面临婚礼这件事儿,大多数第一次经历的男生会很纳闷,明明是女生说要简单,怎么一转脸就反悔了呢?我们自认为讲的道理句句在理,怎么在她眼里就都不对了呢?
其实女人啊,都是感性的,尤其对待浪漫,绝对是所有女人都无法拒绝的。 这时候你首先需要的不是自以为是的站在客观立场上说服,而是用心的聆听她潜在的台词。婚礼对女人而言之所以重要,不仅是那种仪式感,更多的是她们需要一个公开的Promise,以及作为一个丈夫对未来的担当。
所以,直男款的说服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但此时你可以采用一种技巧,在经济学上叫“风险转嫁”。 换言之,就是把原本对方需要的风险转嫁到自己或别人身上。 因为人之所以难被说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害怕承担由于错误决策所带来的风险成本, 而“没有,或不太完美的婚礼”其实就是一种对于高心里预期和既定秩序的挑战。
比如男生想办一个简约的婚礼(这里的简约不是简单,同样需要用心),你对未婚妻所要说的不应该是:
“我觉得现在这种闹腾的婚礼太俗了,咱为什么不办个简单安静又有意义的婚礼呢?”
而是:
“闹腾的婚礼太俗了,我们应该特别一些。你不是一直想去大溪地么?咱们去享受下二人世界吧,去享受下白色的沙滩,碧绿的海洋,热带植物和古雅的村庄,你可以躺在水中和鱼对话。签证,费用,小岛别墅...这些我都安排的妥妥当当。”
女人都是感性的,她们要的不是婚礼,而是重视与安全感。这样一来,你的建议就很好的将抉择留给了女生,同样也是一个折中的替代方案,将对方所担心的“不完美”婚礼的风险降到了最低。
2,
小白向老司机请教「如何把妹」
小白问:「像我这样的屌丝,想追到女生究竟有没有什么技巧?」
老司机:「首先让她认识你,然后自然地取得她的联系方式,不要表露爱意。」
小白有点疑惑:「如果她不知道我的用意,我又如何开展追求?」
老司机嘴角上扬,说:“总之你要先保持一定距离防止她对你厌烦,用友好的态度和她相处,并创造机会积极对待她的每一个请求。」
小白认真地继续听:「比如请她去好吃的餐厅,请她看爱看的电影,打探她特别的爱好,记住她的生日、例假等等...时不时创造机会一群人聚会,融入她的朋友圈。」
看着小白瞪大的眼睛,老司机继续说道:「假如追到她是一个终极目的,那你需要把它拆成若干的小目标,然后逐渐的融入她的生活形成印记,让她养成对你的依赖习惯,这样有什么事情她都会想起你。」
好了,我想下面的套路大家都猜到了。
罗辑思维曾经有一期节目叫《你的女神你不懂》,其中借用了「魔鬼搭讪学」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系统形象的传授屌丝男士们该如何搞定自己的女神。
首先,节目中提及的方法我是较为认同,但其中关于「物化」了女性的部分我却认为有些不妥。且不谈这种“恋爱成功学”所传递的观点是否政治正确,其实追女生和营销其实却有一些相似之处,其本质都是说服或是成果兑现。
老罗在节目中提到了一个“分层升级理论”,在销售领域又叫做“逐层加码”,其实就是我要说到的第二个说服技巧,它所针对的就是我们通常在经济学上称之为“沉没成本”的部分。
通俗的解释,仍拿把妹这件事来举例,当男生和女生发展一段关系的时候,接触的时间和频次越多,那么女生的沉没成本就越高。我们往往会听到一些陷入感情的女生说“我想和男友分手,但是却舍不得”,其实就是因为心里的沉没成本在作怪。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商业行为在不断地利用人性的这个弱点。比如去健身会所,开始的时候销售让你办卡,卡是打折的。季卡500,年卡1500,于是你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办了个季卡。过了几天店庆搞活动,针对老客户销售过来告诉你只要再加500元就可以升级为年卡,你想了想觉得还算合适就办了。又过几天,店里又搞活动,说VIP提供私人教练服务,老客户只需要1200元即可升级享受系统化锻炼,于是......
这下懂了吧。 所谓的沉没成本,就是人们在抉择一件事情的时候,除了看这件事对自己是否有益,还会看过去自己是否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 所以,“分层升级理论”就是将目标拆分成小块,然后通过逐步渐进的方式一点点和对方建立关系,然后最终主导整个局面。
3,
马云拜访“气功大师”王林
王林是何许人也?王林,1952年出生于江西萍乡,他自称7岁离家,峨眉山拜道士学艺。90年代王林通过气功出名,后逐渐与众多官员、明星、企业家交往。王林自称用气功能做到空盆来蛇、纸灰复原、空杯来酒等多个绝活,并曾经常为国内外首脑高官治病。
早期网络上就有大量质疑说王林是骗子,虽然他声称自己是气功师,但却始终没有说出自己练得是什么门派的气功,乃至真凭实据。虽然后来王林因故被媒体曝光,揭开了其利用“气功大师”行骗的真面目并于2015年被依法逮捕,但是我们仍然能看到过往期间王林通过公众影响力为自己敛财不菲。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高层精英会相信王林,难道他们真的傻么? 这里有个词叫做“信任背书”,意思就是如果你在一件事情上获得了更具影响力的人或事物的允诺保证,那么你便可以提高自己的可信度。 举个例子,我们看到许多淘宝商家会在产品名上备注“某某明星同款”,或是在详情页上备注大量的顾客好评,这就是一种谋求“信任背书”的行为。
那么,我再贴几张图,你就明白为什么王林当时会有如此大的说服力了:
很多人说王林的发迹是源于其高层的“人脉中介”角色,抛开这个话题不谈, 回到说服力这件事情上,我们自己在现实中也往往会采用“公信力背书”的套路。
比如在面试时,你通常会把自己简历中的工作经历往较大的平台上去靠近,即使你在BAT(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只不过实习半年,但对于初面的HR来讲,这个光环依然普遍大过你在某个小创业公司含辛茹苦的工作2年。
所以你看,为什么很多人在商业合作中常常会讲我和某某500强企业合作,我是某某国企的常年供应商,我来自北大清华,我留过洋拿过奖......因为这些“公众符号”,确实多少会在某种程度上削弱对方对你的不信任感。
4,
物是不是以稀为贵
乔帮主说:「从米国到中国,只要我的新品一发布,苹果商店外就会连夜排起长队。」
听完,爱马仕笑了:「一位高层领导的夫人想要Brikin,打电话给我们CEO,几十万的包包不是有钱就能买到,就算是领导也得排队等明年咯。」
听完,铁道部笑了:「在中国啊,每每春运就闹票荒,网上12306抢个票都难,携程去哪儿都白搭,想买票回家要么你的网速快,要么你是黄牛妈。」
最后,北京的地产商们终于忍不住唱了起来了:「北京的房子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Blah Blah...」
中国有句老话,叫物以稀为贵。 我小弟长相普通,高考上了师范大学,一进校门发现系里的男生就他一个,后来顺理成章荣升为校草,女朋友不知换了多少波;大学一哥们儿家境普通,毕业后当了村官,被分配到了江西一个小村庄,村里的老头老太太争先抢后的要把自己闺女许配给他。
像taobao.com或是tudou.com这样的双拼域名可以炒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上千万这是为什么?一个重要的原因还不是因为这样的资源越来越少,越是稀缺的东西往往越遭到哄抢,价值也就随之被外界抬高。
所以你看,很多商家为了引导消费者觉得自家产品好,经常会在商品发售的时候说是限量,这就好比在像全天下昭告“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然而这种针对“稀缺性”的卖点描述,往往也是奏效的,因为它极大程度上为自己提高了竞争门槛。
5,
总结陈词
风险转嫁法、分层升级法、信任背书法、营造稀缺性...说了那么多说服他人的技巧,其实真正的大招不是这些——而是聆听。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人和事儿,希望通过自己的语言来说服别人。但越是这样的时候,我们越要剥离「自我」的私念,更多的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去倾听。
真正的说服,意味着情感的分享。需要的是放弃自己的立场,完全融入对方的世界。 我们的「对」在别人的眼里未必是对,对方的「错」在他们眼里也未必就是错,关键是我们彼此如何通过沟通来达到一个***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兑现预期的成果。所以,真正有力的说服其实是利他的,而用心的聆听则是一切地关键。
最后,再给你一剂猛药:
即使你能说服全世界,也未必能说服你自己。
在茫茫人海中与你相遇,不想擦肩而过后失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