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节奏?
节奏是音乐在时间上的组织。
音乐中节奏的概念非常宽泛。从最宏观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音乐的“进步”。这个概念包含了音乐中的各种运动形式,包括优先、松散、紧凑。具体来说,节奏包括两个概念:节拍和速度。前者指的是音乐规律性的强弱交替的运动,即节拍点的组合,后者指的是这种节奏的快慢。
一.节拍
节拍是根据拍号以一定的时间间隔重复重音的模式,或者是固定的强弱音重复序列。每一个节拍都由一个具有固定时间值的单位组成,这个节拍单位叫做时间。
一拍的持续时间可以是四分音符、半音符或八分音符。拍子通常用分数来表示,分子表示每个小节中单位拍子的个数,分母表示单位拍子中音符的持续时间,例如2/4,表示“每个小节有两个拍子,每个拍子是一个四分音符”,或者干脆就是“每个小节有两个四分音符”。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节拍:偶数节拍,包括2/2(每小节两个半音)、2/4、4/4、4/8(每小节四个八度)等。这些偶数的节拍是对称的,具有行进的特点;奇数类别,包括3/2(每个小节有三个二进制音符)、3/4、3/8、6/4、6/8、9/8等。它们听起来是旋转的,所以常常与舞曲有关。
除了上面的2/4和3/4,还有小节线,就是把音符分成强弱交替的规则单元的短竖线,看起来很直观。通常,小节线后面的第一拍是强拍,比如2/4,这是进行曲常见的节奏。是强弱交替,而3/4如华尔兹是强弱交替。如果超过三拍,就会有两个不同的强拍,比如4/4,是强-弱,第二强-弱;6/8是强-弱-弱;第二强-弱-弱。
我们上面提到的有规律的节拍,在音乐中随处可见。但其实这只是一个节奏的概念,音乐可以不一样。除了民乐中的自由形式,很多作曲家为了给人新鲜感,只是想打破节奏的规律性,从节拍强的地方闪离,却突然在弱节拍的位置来到听者的面前,让听者始料不及。这在20世纪的音乐中很常见。其实贝多芬早在18世纪就使用了这种方法,这让当时的保守派非常不满。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1913写的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春之祭》。这部舞剧描绘了史前人类原始的祭祀场景。其疯狂野蛮的音乐风格一度让人愤怒,甚至引发了音乐史上前所未有的剧院骚乱,但很快成为20世纪的经典。斯特拉文斯基在这里对节奏的精彩运用,是他整体艺术风格中极其重要的因素。《春之祭》《青年男女之春与舞的前驱》中的第二首曲子,在乐谱上写的是两拍,但由于强音和弱音原来的位置被人为地改变了,原来的古典感已经被破坏了。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时候乐队的指挥一定不是按照两拍的规律舞动手臂,而是要按照实际的重音来节拍。
在古典音乐中,只要在乐谱开头标注2/4、3/4或4/4的拍子标记,后面的拍子标记基本不会变化,但在现代音乐中,拍子标记经常变化,比如《春舞》中,第一小节是5/4拍,第二小节是7/4拍,第三至第五小节是6/4拍。因为这里的强拍不突出,整体感觉松散,缺乏动力。
如果是同一个频繁变化的节拍,重音加强,听起来会是另一种感觉。如《春天》> >;
什么是节奏句回答?
定义编辑
节奏是自然、社会和人的活动中与节奏齐头并进的有规律的突变。
自然界或人文艺术界因变化而丰富、进化,在包括高度、宽度、深度、时间在内的多维空间中的有规律或无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称为节奏。
阶段具体变化的例子有:音乐的快慢速度,艺术的节奏,文学作品的结尾。
人文生活包括:荡秋千、工作速度、生活效率、封建社会的悠闲、资本主义的高效率等。
自然:山川起伏,动植物生命规律,生灭,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公转自转等。
也可以解释为有规律的、连续的完整的运动形式。将各种变化因素以重复对应的形式组织起来,形成一个连贯有序的整体(即节奏),是抒情作品表达的重要手段。节奏不仅限于声音的高低,还包括景物和情感的运动。
节奏的变化是事物发展的本源,是艺术美的灵魂。相对论变化的结果。
示例编辑
音乐节奏: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旋律进行过程中音阶音符或音节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作音乐的骨架。
节拍:是音乐中重复节拍和弱节拍周期性、有规律的重复。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拍子称为“榕”,“榕”相当于强拍,“眼”相当于亚强拍(中眼)或弱拍。
生活节奏:今年是一天三件事,吃饭,逛街,睡觉;明年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学习,工作,睡觉,旅游,两年后生活节奏会变快。
节奏:组合不同持续时间的声音(声音长度和声音强度的组合)
什么是音乐节奏?
指有规律的、连续的、完整的运动形式。将各种变化因素以重复对应的形式组织起来,形成一个连贯有序的整体(即节奏),是抒情作品表达的重要手段。节奏不仅限于声音的高低,还包括景物和情感的运动。
然而,有时候人们会说:“今天生活节奏又加快了!”这里指的是某种(生命)规律,也可以叫节奏。
节奏: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声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作音乐家的骨架。节拍是音乐中重复节拍和弱节拍周期性、有规律的重复。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拍子叫“板眼”,相当于强拍,“眼”相当于强拍(中眼)或弱拍。
什么是节拍,什么是节奏?
旋律是指通过意境形成的几个乐音有组织、有节奏、和谐的运动。它是以一定的调式和节拍为基础,以具有逻辑因素的单一声部进行的,由一定的音高、时长和音量组成。又称调。可以是单声部音乐的整体,也可以是多声部音乐的主体部分。在音乐作品中,曲调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也是反映人们内心情感的艺术语言。一般认为,曲调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节奏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声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作音乐家的骨架。节拍是音乐中重复节拍和弱节拍周期性、有规律的重复。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拍子叫“板眼”,相当于强拍,“眼”相当于强拍(中眼)或弱拍。调式(Modal mode)若干个高低不同的乐音,围绕着某一个具有稳定感的中心音,按照一定的音程关系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称为调式。调式是人类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创造的一种音乐组织结构。通常在阐述调式概念时,往往以调式的中心音——主音作为起点和终点,其他音按音高顺序以音阶形式排列,称为调式音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和地区,形成了各种模式。各种调式因其音阶结构、调式间的关系及其节奏的不同而各有特点和表现力。调式与其他表现手法的结合,可以赋予音乐一定的表现性和不同的风格。和声(Harmony)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按照一定的规则同时产生的声音组合。它包括:①和弦,是和声的基本材料,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三度叠加或其他方法同时组合而成,是和声的纵向结构。(2)和声进行是指和弦的相继连接,是和声的横向移动。顺便说一句。和声有明显的强、轻、粗、细的色彩效果;它还具有形成从句、划分段落和结束音乐的功能。和弦是乐理中的一个概念,是指有一定音程关系的一组声音。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按照三度叠加的关系垂直组合,就成了和弦。一般有三和弦(三音和弦)、七和弦(四音和弦)、十三和弦,但是没有32和弦、40和弦甚至64和弦这种东西!所以严格来说,“和弦* * *”是一个商业概念,不符合乐理。但在音响设备的工业设计中,和弦又称为复调,是指多个音源同时发音。如果一个弦乐是四重奏,至少需要十六个音源才能完美表达;Octet有32个音源,也就是说多和弦手机可以模拟多合奏的演奏效果,所以说“和弦* * *”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和弦* * *远胜于叮叮当当的单音* * *,声音更加饱满圆润,在听觉上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你说的“的节奏”是什么意思
我想表达的是,照这种情况我会疯掉(精疲力尽),这个词不用特意去理解。
节奏是什么意思?
节奏是一种有一定速度的拍子,主要是利用速度和音调来组合。比如2/2拍就是力度,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3/4拍就是力度,也就是“嘭恰恰”。我们经常听到的圆舞曲大多是3/4拍,4/4拍就是力度越来越强,越来越弱。节奏可以独立欣赏,比如敲锣打鼓。节奏也可以是旋律音乐的骨架。
音乐中的节奏是什么?
将各种变化的因素以重复和对应的形式组织起来,形成一个连贯有序的整体(即节奏)
在乐理中,什么叫做节奏型?
如果乐谱前面标明了四分音符的个数,那么四分音符就是一拍,属于拍子节奏类型;如果表示几个八分,就以两个四分音符为一拍,这是两拍节奏,实际上就是拍子的意思。
什么是节奏感强?
就是音响声音强,声音BOOM BOOM有节奏,节奏清晰不混,感觉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