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最后三位皇后的悲惨遭遇:哪位皇后死得最惨?
清代的最后三位皇后是指同治、光绪和溥仪三位皇帝的皇后, 也是我国最后的三位皇后,严格地说,最后一位只能打个隐号,因为大婚时,溥仪逊位,民国成立,只是小朝廷仍住在紫禁城,按清室优待条例保持”尊号”而已。
1、阿鲁特氏――22岁自杀而死 肚里有同治帝遗腹子同治载淳的皇后阿鲁特氏,属满洲镶白旗,崇绮之女,崇绮字文山,是清朝二百余年来唯一的满族状元,封三等承恩公,官工部尚书。,她与同治成婚时年仅十七岁,传说同治选后时,慈禧主立侍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而慈安和载淳两人则注意阿鲁特氏, 慈禧催同治速作决定,帝把杯茶拨在地上,叫她俩走过, 富察氏怕长袍受污,抠着长袍走过,而阿鲁特氏则不抠直接走过,同治说:”抠衣的惜物,不抠者知礼,选知礼者。”同治十一年九月十四日(1872,10,15)册封阿鲁特氏为皇后,十五日寅刻迎入大清门,进交泰殿,拜天地寿星。据说婚费开支超过一千万两,但不是慈禧中意的人, 从来不欢喜她,没有给她好颜色。(注1)
结婚不到二年,同治染上了天花(也有说是花柳病), 皇后去养心殿探望,两人相对垂泪,帝留她多坐一会, 并说:”你熬着点吧,终久会有出头的”正好遇上慈禧在帐外听到,抢先拉开帘,狠狠并了她几个嘴巴, ,骂她是”孤狸精”她哭嚷着说:”我是大清门进来 的,也要给我留些面子呀!”谁知这句话正触犯慈禧的心病, 清制唯有皇后凤舆才由大清门进来,其余一概由神武门进, 那拉后正引此为毕生恨事,气得浑身发抖,着皇后头发一把拖了出来, 非要处以对低级犯过宫女才动的笞刑,吓得重病的同治帝从床上跌落在地跪求, 这才免于对皇后动刑。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4,1,12)同治帝在养心殿死去, 慈禧为继续以太后地位执政,立自己妹妹之子,同治之堂弟载为帝,此时皇后已有身孕,如果是男儿,自然是继位的后嗣了,谁知慈禧仍然怀恨在心,对自己唯一儿子留下的骨肉,毫不手软,不许给皇后送。崇绮入视皇后,再去见慈禧,慈禧说:”皇后这样悲痛,跟着大行皇帝去好了。”传说崇绮退后,皇后即命太监给其父送去一个食盒,内夹一纸条,问应如何是好,其父含泪写了”明哲莫如皇后”六个字,皇后得讯后,明知不容于慈禧,从此绝食,连同未出世的孩子,于光绪元年二月一同(1875,3,8)饿死,距同治帝死仅七十五天,年十九岁,死后被封为”嘉顺皇后”,称她是”毁伤过甚,遽抱沉疴而逝”。
揭秘年仅22岁的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自杀谜案 :同治有一后三妃,其中皇后的人选:慈安皇太后喜欢侍讲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慈禧皇太后则喜欢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两宫太后,意见不一,要同治自选。同治选定蒙古正蓝旗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于是奉两宫皇太后懿旨,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册立阿鲁特氏为皇后,同治17岁,皇后19岁。又册富察氏为慧妃。 同治皇帝与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1854-1875),蒙古正蓝旗,清状元户部尚书崇绮之女,同治十一年,迫于压力,慈禧封她为皇后。因她是“辛酉政变”中被赐死的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以及她不顺从逢迎慈禧,使慈禧视若寇仇,时常刁难她,同治死后不满百日,她愤然自杀于储秀宫。1879年与同治帝同葬于惠陵。
同治帝载淳,生于咸丰六年(1856年)。其母为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公元1861年7月咸丰病死后,同治即位。当时,同治只是6岁玩童,由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辅政。这一年的十月,载淳的生母慈禧太后不满八位大臣专权,和恭亲王奕合谋发动辛酉政变,将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其他五人革职或遣戍,实行两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为“同治”,以第二年为同治元年。
同治皇帝17岁大婚。当时慈禧太后主张册立凤秀的女儿,而慈安和同治都喜欢崇绮的女儿阿鲁特,认为她雍容端庄,很有福相。于是册封阿鲁特为皇后。大婚后,阿鲁特氏与同治帝恩爱情笃。慈禧看在眼里,恨在心中,在宫中广布心腹密探,监视这对小夫妻的言行举止。慈禧见同治帝很少到慧妃宫中去,慧妃遭到皇帝的疏远和冷落,颇为不满,便将同治帝召来,说:“慧妃贤慧,虽屈居在妃位,宜加眷遇。皇后年少,未娴宫中礼节,宜使时时学习。帝毋得辄至中宫,致妨政务。”慈禧严重地干扰了他们的夫妻生活。
帝不得不听,但又不想与他不喜爱的慧妃亲近,所以干脆就独居乾清宫。阿鲁特氏自入宫以来,处处小心谨慎,毫无失礼之处,但慈禧见到她,总是气不打一处来,事事找茬。新婚的阿鲁特氏独居宫中,形单影吊,郁闷不乐。同治帝非常敬重皇后,皇后更爱自己的夫君。阿鲁特氏每次见到皇上,必笑脸相迎,慈禧反倒说皇后“狐媚惑主”。
同治年幼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常常带了两个心腹太监,换上平民服装,偷偷溜出皇宫,到京师的南城娼妓区去寻花问柳,夜间不回皇宫。据说,时间一长,染上了梅毒,病倒了。一连几天,烧热不退。又便秘,颈项、肓背、腰部等处发出紫红斑块。到公元1874年11月,头部、脸面上都出现紫色发亮的斑块,左边脸颊上的斑块被抓破,渗出血水,又颊肿得厉害,上下嘴唇都朝外鼓着,腰部化脓,很远就能闻到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同治病势垂危之际,阿鲁特氏偷着去看望,并亲手为同治帝擦拭脓血,慈禧又骂她“妖婢,此时尔犹狐媚,必欲死尔夫耶?”阿鲁特氏左右为难,怎么做也讨不出好来。同治帝安慰她说:“卿暂忍耐,终有出头日也。”小夫妻的这些话被尾随而来、在外偷听的慈禧听到了,勃然大怒,立刻闯进宫来,抓住阿鲁特氏的头发,一边打,一边往外拽,并扬言要备大杖伺候。病床上的同治帝欲救不能,眼睁睁看着皇后惨遭 *** ,又急又气又害怕,竟昏了过去。慈禧这才饶了阿鲁特氏。
阿鲁特氏不被慈禧待见阿鲁特氏性格耿直,不善逢迎。她认为自己是堂堂正正从大清门迎娶的皇后,只要自己行得端,做得正,没必要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而且,她有意无意地几次 *** 、激怒慈禧,致使矛盾更加尖锐。一次,阿鲁特氏陪慈禧看戏,“演淫秽戏剧,则回首面壁不欲观,慈禧累谕之,不从,已恨之”。阿鲁特氏身边的人劝她要处处讨慈禧欢心,要善逢迎,只有和皇太后搞好关系才能保住自己的位子,否则于己不利。阿鲁特氏则表示:“敬则可,则不可。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门迎入者,非轻易能动摇也。”慈禧是通过选秀女进入皇宫的,最忌讳别人提从大清门而入,大清门是她心头永远的痛。有人将阿鲁特氏的话偷偷地告诉了慈禧,慈禧勃然大怒,认为是故意蔑视自己,因而对阿鲁特氏“更切齿痛恨,由是有死之之心矣”。
阿鲁特氏终于有了一次单独看皇上的机会了,夫妻俩四目相望,千言万语却不知道从何说起。眼见曾经相敬如宾的丈夫已经病到万难康复的地步,阿鲁特氏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珍珠滚落下来。
同治病到这个份上,他最恨的就是自己的母亲,如果当初她不干涉自己的婚后生活,又怎会落得如此地步!是母亲给了自己的生命,但她也正是凭借儿子才当上太后的……同治设法把身边所有的侍从支开,偷偷叫来了他最信任的师傅李鸿藻。
同治向李鸿藻口述遗诏,立贝勒载澍为皇太子。
洋洋数千言的遗诏草稿拟好之后,同治要李鸿藻回去好生修改润色,拿出正式文本,第二天送回。
李鸿藻虽与同治有很深的感情,但他很清楚得罪慈禧会有什么后果,经过一番掂量,权衡利弊得失,他还是把遗诏草稿交给了慈禧。
慈禧见到遗诏,立刻将其扔到火盆销毁,她既恨同治不念母子之情,更对阿鲁特氏有说不出的仇恨。
李鸿藻的一去不回头,使同治开始感到事态不妙。
他连急带病,不久就到了不能进食,不能入睡的地步。
可慈禧却在此时下达“尽断医药饮食,不许任何人入乾清宫的命令”,同治又熬了一天,终于怀着对皇后的无限牵挂驾崩了,时为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
在慈禧的主持下,清朝廷迅速立咸丰的侄子――醇亲王之子载?为幼帝,年号为光绪。
实际上,伴随着同治的去世,慈禧已经没有资格再当太后了,但无论是皇室成员还是朝廷的官员,谁也不敢同慈禧去较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