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绿水江南

第一课《忆江南》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看、听、唱、动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艺术美,学会背歌,初步学会轮唱和合唱歌曲。

2.引导学生分组参与创作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3.让学生从诗、景、歌、乐、舞等方面感受江南水乡风光之美和江南音乐语言之甜,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

二,教学的重要性和难度

1,引导学生快乐地唱《忆江南》这首歌。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活动。

3.指导学生准确唱出一个单词的多个音,学习用优美的声音背诵歌曲。

4.用轮唱和合唱的方式学唱歌。

动词 (verb的缩写)教学过程

(一)、精彩介绍

1,欣赏图片,播放音乐《绿湖春晓》

老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套精美的江南六大古镇景区图。欣赏完之后请告诉我,你看到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景?你感觉如何?你要说什么?(老师随机与学生互动,模仿各种动作或形状)

2.老师用音乐朗诵了《忆江南》这首诗。

老师: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回忆江南美景时,愉快地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忆江南》。请安静地听老师讲,再背一遍。

3.学生们随着音乐背诵诗歌。

(2)新授教学

1.老师示范并演唱

老师:背诵这么美的诗句,不足以表达其优美的意境。老师想唱出来跳出来。请告诉我你的感受。

【教学效果评价】:教师借助精美的道具和歌舞,让学生直接、生动地感受歌曲的旋律美和意境美。

2.学生们再次欣赏这首歌。

3.让学生谈论和唱他们最喜欢和最难的歌词。老师指导学生单独或集体唱歌。

4.让学生试着连接第一段歌词并演唱。

5.老师用高八度和低八度讲解和示范了《忆江南》的唱法,学生们示范演唱。

6.学生唱第二段歌词。

7.让学生为最后一句“忆江南”设计一个标记,以表达作者对江南美景的怀念或看到江南美景时的激动心情。

8.让学生完整地背诵这首歌。

9.要求学生为歌曲设计速度和情绪,并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

(3)表演歌曲

1,要求学生独立合作创作小桥、垂柳、花卉等造型和划船、摇橹。表达歌曲的意境。

老师:同学们,你们能配合同学用肢体动作展示一些江南风景的形状吗?谁来展示温柔的垂柳?曲线拱桥?轻轻划水?请根据自己的爱好与同学自由组合作曲。

2.师生互动合作,自由穿梭于各种“造型”,边划船边唱歌。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合作创作、师生互动等音乐活动,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自主、积极、快乐地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将这节课推向高潮。

3.老师唱了第二遍,创造性地表演了歌曲。

老师:学生的作文真好。老师改了这首歌,唱了。请你听听里面不同的唱法好吗?(合唱)

(1)学生轮流学唱歌。

(4)、拓宽欣赏面

1,欣赏江南音乐《水乡美景》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合唱等形式演唱一首优美的江南歌曲《忆江南》。其实江南的音乐很多,有以江南丝竹为代表的器乐作品,有以民歌为代表的声乐作品,有以苏州评弹、越剧、锡剧为代表的戏曲。今天老师就简单介绍一下“江南丝竹”(展示术语简介)

2.师生欣赏一幅幅江南丝竹作品《水乡之美》,观看江南丝竹演奏的画面。甜甜,请想一想这首曲子的旋律特点。

3.师生共同欣赏后总结江南音乐的旋律特点。

4.欣赏江南舞蹈《水乡童谣》《莲湖童趣》片段。

5.师生共同欣赏后总结江南舞蹈的特点。

(5)、课堂总结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从诗歌、歌舞等几个方面初步了解了江南的美,知道我们江南水乡不仅风景美、音乐美,歌舞也美。让我们为生于江南、长于江南而自豪,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江南变得更加美丽,让我们再次说“我爱你,美丽的江南”!

教学反思:

第二课“西湖春晓”和“好江南”

教学内容:1。复习歌曲《少先队采茶歌》。

2.欣赏《西湖春晓》《好江南》。

课时:2小时

情感和态度:可以喜欢江南音乐,开阔音乐文化视野。

知识和技能:

1.可以感受到八六拍的晃动感。

2.能感受到童声合唱的美感和合唱效果。

3.能够轻声唱出部分旋律。

4.可以感受到江南音乐细腻、清丽的风格。

过程与方法:情境创设法、比较欣赏法、各种感官调动法(听、唱、动、看、)

教学重点:可以感受到江南音乐细腻、清丽的风格。

教学难点:听并识别B旋律出现的顺序,并涂上颜色。

教学过程:

先复习歌曲《少先队采茶歌》

1,集体锻炼

2、个人、团体接龙检测练习

第二,欣赏“西湖春晓”

1,创设情境(课件:西湖美景图)

大家都听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赞美。

用童声合唱来表达我们杭州的西湖,你有什么感受?

2.听1的时间,谈谈情绪感受(可以用细腻的文字来形容)。

3、

4.第二遍听,说说童声合唱的合唱效果。

5.第三遍听,站起来跟着86拍的节奏,感受摇晃的感觉,告诉我这是86拍的表演效果。

6.第四遍,唱你最喜欢的句子1-2,唱给同学们听。

第三,欣赏民乐合奏《好江南》

1,白居易古诗《忆江南》的阅读与理解

2.对民族乐器的理解

下面这首《好江南》是我国民族乐器演奏的一首乐曲。它是如何展现我们美丽的江南的?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民族乐器。枚举12

3.听第1次,说说江南音乐的特点。

4.听第二遍,看乐谱。音乐让我们有了这样的感觉是什么变化?(节奏密集,音符高,线条流畅等。)

5.听第三遍,用不同的颜色表示B音乐的顺序。

6、老师唱主旋律(或学生自选)

4.背两首赞美江南的古诗,读一遍。江南音乐的特点是它的精致,清晰和美丽的特点。

教学反思:

第三课“少先队员采茶歌”

教学内容:演唱《少先队采茶歌》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的旋律,并能创作舞蹈动作。

2.可以用清纯甜美的歌声演唱《少先队采茶歌》,展现少先队员采茶时欢快的心情。

教学重点:学歌。

教学难点:作曲舞蹈动作表达歌曲。

教学方法:听唱、带词奏曲、按节奏读歌词、读谱视唱、引入情境。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模型演唱磁带、音乐实例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纸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向音乐问好!(感受音乐课的魅力)

2.声乐训练游戏。(强调坐姿,平复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复习歌曲《鸟儿请到这里来》。

二、场景导入:

1.展示课件播放南方采茶的画面,让学生看到画面,融入场景,体验采茶的乐趣。上节课,我们在学习《林中鸟》的内容时,感受到了大自然中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快乐心情。今天老师带我们去了美丽的江南水乡,看看那里的美景,了解江南特定的文化和音乐特色。)

2.老师提问:同学们,看图的人采茶的时候是不是很享受茶的香味?学生们想和他们一起享受采茶的过程吗?

3、身体感知:老师拿出“纸茶”,让学生模仿采茶。

4.播放《采茶哟》的歌词音乐:学生在音乐中采茶。舞蹈,体现美育和合作创造。)

三、学歌:

1.第一次听歌:感受歌曲的调式风格,体验江南歌曲的风格特点。(思考:歌曲的语速和意境是怎样的?)

教材简要分析;

采茶歌是中国南方的一种歌舞。表演形式一般是一男一女,或者一男两女,然后发展成几个人或者几十个人的集体舞。表演的内容多为种茶、采茶的过程,体裁形式多为小调。《少先队员采茶之歌》以一种全新的创作方式表达了少先队员的历程和欢快的心情。这首歌是两个声部的轻音乐。)

2.再听一遍歌曲:谈谈你的感受。少先队员采茶,你有什么感受?)

3.再听一遍歌:学生在心里默默唱。

4.学习歌曲的旋律:

(1)老师教你唱一遍总谱,学生对着钢琴低声哼唱旋律。

(2)学生一起唱旋律。

5、根据节奏读歌词,学生加歌词唱。

6.老师演奏旋律,学生一起唱歌。

四、歌曲处理:

1,第一节:《绿茶树》要有弹性,学生要试唱。

2.有流畅线条的地方,就要连贯地唱,轻柔地跳。

3、点状音符时间唱。

4.第二段的第一个乐句要用短而均匀的节奏唱出来,好像是有节奏的采茶动作。

5.学生试着按照刚才的要求唱,在老师的伴奏下完整的唱完这首歌。

动词 (verb的缩写)扩展:

1,创作并表演采茶动作。

2,学生自由创作编辑,老师参与表演。

3.老师和学生跟着录音唱歌表演。

六、上课仪式:

师生音乐再见!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

第一课“唱民歌”

教学内容:演唱电影《刘姐》插曲《唱山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山歌的风格特点。

2.对电影《刘姐》的故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3.了解壮族的山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山歌的风格特色。

2.歌曲中多声部歌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光盘、歌曲、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会)、视唱练耳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老师演奏《小螺号》音乐,师生有节奏地表演进教室互相问好。

二、创设情境,理解故事,激发兴趣。

1,老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的地方。对吗?

生:对。

老师:广西人杰地灵。这里不仅有秀美的山水,也有很多才华横溢的人。广西壮族有一位很受欢迎的民谣歌手。你知道她是谁

生:刘姐。

2.老师:很好。刘三姐是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女。她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她的歌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的向往,所以人们很爱她,爱唱她的歌。所以她有多聪明,老师给你放个刘三姐的电影片段你就知道了。

3.(大屏幕上)展示刘姐带领姐妹们和男青年们一起唱歌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