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修文的人物历程
彭修文先生作为中国民族音乐活动家和其他知名专家一起,于1986年创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并被推选为会长。学会成立后,他尽管工作繁忙,体弱多病,但仍以极大的热情组织领导学会工作,为团结民乐同仁,推动民乐发展,组织了一系列重要活动,他亲自指挥千人《中华大乐》演奏,组织了多次全国民族管弦乐展播,95国际中国民族器乐独奏大赛等活动。
在他的组织领导下,学会已从最初四十多人发展到包括中国内地、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美国会员在内的近两千名会员的大型民间社会团体。
彭修文先生十分重视青少年一代音乐启蒙和艺术教育,在他仅有的休息日子里,他还热情参加对大中小学民族乐队的辅导工作,为少年儿童创作歌曲数十首;鉴于彭修文先生高深的艺术造诣和突出贡献,198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指挥,1985年被任命为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指导,1991年被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彭修文先生的一生,为中国民族音乐事业奋斗不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生活俭朴,淡泊名利,他所追求的惟有中国民族音乐的繁荣和发展,他冥思苦想和日夜操劳的就是要“为后人留下有价值的东西”。无论是身处逆境,还是病魔缠身,他始终初衷不改。
十年浩劫中,他受到冲击,在非常困难的环境中,他编创了《我爱北京天安门》、《伟大的北京》、《丰收锣鼓》、《乱云飞》等作品,表达了他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为处境艰难的中国民族音乐闯出了一条生路。 “以情入曲,以曲传情”是彭修文先生指挥艺术的特点之一;他的指挥细腻严谨而又不失热情。在他的指挥下,中国广播艺术团民族乐团在协和、平衡、准确、和技巧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彭修文先生一生襟怀淡泊、不计名利,为我国的民族音乐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改编、创作的音乐作品达五百首以上,包括有《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 《月儿高》、《将军令》、《流水操》、《步步高》、《彩云追月》、《花好月圆》、《丰收锣鼓》、《二泉映月》、《阿细跳月》、《瑶族舞曲》、《乱云飞》和《不屈的苏武》等广受全国各族人民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以及用我国传统乐器演奏的外国名曲,如《美丽的梭罗河》、《霍拉舞曲》、和《伐木歌》等;民族管弦乐(贝多芬的《雅典的废墟》和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等)和欧洲近现代音乐(德彪西的《云》和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等),扩大了民族乐队的表现力。
彭修文先生的一生创作的大批优秀的民族管弦乐作品,为传播中国民族音乐做出了不朽的努力;他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满足着几代中国民众、乃至全球华人对民族音乐广泛的、不同层面的欣赏需求。应当说,彭修文先生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其数量之多、品类之丰、涉猎之广、流传率之高、影响之深,在中国民族音乐界是少有的。
彭修文先生创建和完善了现代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团,同时以这个团的成功实践及其杰出成果,为中国及世界提供并确立了一个民族管弦乐乐队的基本编制范式。
实践证明——采用这种范式建立和训练出来的民族乐队,具有自如有效地演奏从供民众日常生活所用的音乐小品,到反映厚重的现实及史诗性鸿篇巨著等各种类型民族音乐作品的优越性能。它还包含有若干不见诸于形而又十分重要的方面。诸如:乐队各部分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和功能特色的充分发挥;为适应和完成乐曲特定表现要求乐队必须具备的统一的演奏方法和技巧;乐队所有成员对含蕴在乐曲中特有的民族风格和神韵的敏锐而精妙的集体感觉;以及获得并掌握这一切所必须实施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排练方法和过程等。这些是带有规律性的、能够引领民族乐团建设发展走向成功的、普遍适用的基本法则,至今仍对当代中国民族管弦乐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彭修文先生的音乐大中有细,大中见精,总是浓浓地弥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神韵;民族管弦乐乃至民族音乐的发展在今天仍是许多音乐家、他别是民族音乐家为之努力和奋斗的。
1996年12月28日凌晨,在北京城西,被誉为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的开拓者、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彭修文先生,永远垂下了他那拨动过无数人心弦的双手;中央电视台破例在新闻联播中播出他辞世的新闻报道后,海内外民乐界为之震惊、惋惜。
彭修文在辞世前一周,刚刚写完《揭天鼓吹——香港节日序曲》的总谱。51页的总谱,从8月酷暑到岁末隆冬,面对医生绝对禁止工作的再三警告和家人的劝阻、担忧,他,写得很艰难。也许他真的知道属于自己的时日已经不多,在总谱的扉页上,他自慰“总算了却了一桩大心事”。
完稿的当夜,那双因腹水而肿胀的腿已是行走困难,但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欢乐和轻松,这也感染了前来探访的友人。他说,人要有人格,国要有国格。对香港结束百年屈辱,回归祖国的重大题材,他的内心早就冲动着创作的欲望。尽管不同的艺术家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去表现,但他却认定了自己的方式,正像他这一生是为了民族乐队的存在而存在,他要用这民族的音调、民族的音乐形式去酣畅淋漓地欢庆香港的回归。没有人能阻拦他,连死神也要却步!
就在他去世之前,香港中乐团刚刚宣布了他将就任该团艺术总监的消息。这位香港回归后的首任中乐团总监,永远不能赴任了。但是,有谁知道,他之所以不顾虚弱的病体,允诺了这个为期两年的职务,是为了给自己心爱的乐团开音乐会筹措资金,为民乐的发展之路再做老骥!
这个来自江岸的大汉,持着铜琶铁板唱尽了他的生命!他已经在中国20世纪的音乐史上,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