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里的二人转小学员叫什么名字
在东北,一提哪位二人转演员的唱功最好,大多数资深二人转粉丝会提到一个人:韩子平。
在东北,韩子平是老百姓及圈内人公认的“二人转皇帝”,二人转届的领军人物;他创立了二人转届第一个流派——韩派。
他与搭档董玮以一曲《回杯记》唱红几十年,不仅在东北家喻户晓,而且在全国各地都有追星族。
今年72岁的韩子平依然活跃在舞台或社交媒体中,唱功依然非常了得。然而,在成功、光鲜的背后,生活中的他却一直过着清苦的日子,甚至有点心酸。
一、
1949年,韩子平出生在吉林省白城洮儿河畔平安镇一个叫太平窝堡的小村里。据说他刚出生时啼哭声很响亮,但谁也没敢把他与未来的二人转表演艺术家联系在一起。
家里九口人,身为大哥的韩子平农活样样拿得起来放得下。而且他天生喜欢唱歌,从小学到中学,他一直是学校宣传队的主力。逢年过节,大队、公社有什么活动,韩子平经常一展歌喉。
1970年,韩子平以一个民办教师的身份,成为一名平安镇中心小学的老师。不过半年后,对艺术始终抱有梦想的他参加了洮南县剧团的考试。
当时韩子平唱的是著名东北民歌《乌苏里船歌》,一曲唱罢,众考官纷纷点头称赞,当场将其录取。那年韩子平21岁。
当晚,躺在县剧团的硬板床上,年轻的韩子平兴奋得几乎失眠,他似乎看到了未来的美好前景。
然而,从来没有上过舞台的一个庄稼汉,要想学习唱戏,谈何容易?开始的基本功训练就让韩子平叫苦不迭。
他得从头开始学柔韧性,练舞台身段。对韩子平来说,一种完全陌生的生活开始了。
别人练腿功,在把杆上压十分钟;他练时就压它个半小时左右;跑圆场,练虎跳,朝下一翻,脑袋立时“嗡”的一下。
那时候,韩子平摔得大腿到处是伤,青一块紫一块的。为了练功,他两个月内瘦了十多斤。
但韩子平意志坚定,他一心要把戏唱好。他学会了“偷艺”:他偷民歌演唱家高茹的演唱技法,他偷名丑张家勋的表演,他偷名演员左振孝的台功和身段。
那时候样板戏电影天天演,韩子平一场不落,他看“郭建光”如何提筋,看“杨子荣”如何摔腕。他练功偷艺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功夫不负有心人。韩子平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二人转演员,他往台上一站,站有站相,扮有扮相,气质不凡;嗓音洪亮,音质纯正。
韩子平和董玮的《十八里相送》
1973年,二人转词作家王肯和作曲家那炳晨来到洮南,看到韩子平的演出后,大受震撼。两位专家一致认为,这小伙是位不可多得的二人转奇才。
1976年,在王肯与那炳晨的推荐下,韩子平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文艺调演,获得好评。从那时起,韩子平成了吉林省晋京演出的固定人选,北京长安大戏院舞台上不时有他的身影……
然而,从北京长安大戏院回到吉林省洮南的家里,韩子平立即进入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二、
韩子平的日子一直过得异常艰难。他成家后住在亲戚的一个房子,只有十多平米。他和妻子有一儿一女,全家每月都靠他一人20多元工资维持生活。
到了冬天,房子四壁都上霜,屋里很冷。韩子平从单位回来,或演出回来,就要马上拿宽宽的大耙子去搂柴火。哪怕是从北京演出归来也是如此。
他仿佛游走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
那时由于韩子平去北京演出,为省里挣得了荣誉和名气,他被借调到省里。此时,洮南县剧团开始从工资里逐月扣除他以前欠单位的债务。
妻子领着两个孩子,每月一度只领到2元4角的生活费,日子已经不仅仅是清贫了。
韩子平和董玮的《哑女出嫁》
1978年,又一次从北京演出归来的韩子平发现,他几乎没钱回洮南的家了。腊月二十四,他饿了两天,用仅存的五块七毛钱买了火车票,回到家中。
家中的景象让他泪流满面。房里四壁皆是一层白色的霜,屋里只有一个小火盆,在炕上搁着。因为买不起煤,生不起炉子。家里一斤米一斤面都没有。
日子没法维持了,整个夏天妻子领着孩子,没吃过一顿炖豆角,连一个冰棍都买不起。无奈之下,韩子平提笔写了封辞职信。虽然他知道在省城唱戏有宏图可展,但受经济状况的制约,他感到无力回天。
二人转总动员节目上的韩子平(中)
让韩子平没想到的是,他的这封辞职信惊动了省文化厅和省委宣传部的领导,这样的人才怎能让他辞职?
省委宣传部老部长亲自写信安排调演员的事儿,1978年七月,韩子平怀揣着一纸调令,走进了吉林省吉剧团那栋乳白色的大楼,从此他的人生掀开了新的一页。
韩子平的家人也一起跟着他来到了长春,还分到了一处9.6平米的房子。尽管已经住了一家四口,孝顺的韩子平还是立即把爸爸妈妈接到长春,让他们享享福。
因为母亲那时有肺心症,到冬天就喘,上不来气,他觉得至少城里住的是暖气房子,对母亲的身体有好处。
就这样,韩子平在9.6平米的屋里搭了一个吊铺,住了老老少少六口人。
《回杯记》
三、
调到省城工作后,韩子平的二人转事业也渐渐走上巅峰。
1980年,以吉剧团第二演出队为班底,吉林省组建了吉林省民间艺术团。艺术团用53天行程几万里,去南方十几个省市观摩学习地方戏,如湖南花鼓、安徽黄梅、江西采茶、云南花灯、四川川剧、陕西的秦腔等等,交流采风,取长补短,力求打造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专业的二人转艺术团体。但同年底,艺术团即将登台亮相时,每个人的心里还是没底。
1980年11月,吉林省各地市州盟召开文化局长会议,也是吉林省民间艺术团建团以后第一次公开亮相的机会。韩子平的《回杯记》被安排在第三个戏,因为当时导演和演员对这个戏的期望值不是很高,觉得这个戏时间长,文戏多。
韩子平和董玮在表演《回杯记》
然而,轮到《回杯记》演出的时候,韩子平与搭档董玮一开嗓,下边很快哇哇鼓掌。两人圆润清脆的嗓音,优美的身段,幽默的说口,获得台下观众一致好评。
到了第二场演出,《回杯记》就挪到最后压轴了。
老本《回杯记》是纯“文戏”,不热闹、不火爆、曲牌多、唱词多。为了让戏好看,韩子平大胆启用说口,一改《回杯记》原始剧本太长、太粘的缺点,更新表演元素,重在用情。可以说,在《回杯记》里,韩子平将其天生的好嗓子发挥得淋漓尽致,达到绝佳境界。
就这样,在1980年韩子平凭借《回杯记》一炮走红。同年,韩子平与郑淑云将《回杯记》制成录音盒带,发行量超过百万。
韩子平和董玮的《梁祝下山》
1982年,韩子平和董玮将《回杯记》搬上荧屏。韩子平迎来了创作的巅峰,他接着演出了《马前泼水》、《水漫蓝桥》、《西厢观画》、《哑女出嫁》等众多优秀剧目,他的名字响彻东北。仅1984至1986年,韩子平就收到了一万多封全国各地观众来信。
那时一些民间二人转艺人在演出时常会说:“老少爷们,婶子大娘们,我给大伙儿学唱一段韩子平老师的《回杯记》,大家闭上眼睛听,如果感觉有点像,您就给我呱唧呱唧。”
1983年,韩子平所在民间艺术团下乡演出时,正赶上香港电视剧《大侠霍元甲》播出,万人空巷。但晚上,韩子平的演出现场依然观众爆满。当时吉林省委原副书记谷长春说,“能与《霍元甲》打擂的只有吉林省民间艺术团。”
韩子平主演的《哑女出嫁》《村长醉酒》等剧目接连获得全国大奖,“二人转皇帝”“二人转王”等美誉不胫而走。与此同时,吉林省民间艺术团也成为全国水平最高的二人转团体。
韩子平和董玮是一对黄金搭档
四、
一曲成名天下知。随着事业的成功和越来越有名气,韩子平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他家庭的担子一直很重。
韩子平下面有4弟2妹,他从小就担起了家中劳作的重担,有极其沉重的责任感。逢年过节,兄弟姐妹全家聚齐,所有开销都由韩子平承担。
同时,韩子平还在经济上经常帮衬六个弟弟妹妹。这个要买房子,那个要买拖拉机、开饭店,一用的话就一万、两万、三万地借。弟弟们帮完了,小舅子又盖房子,又借去2万五……
这些借出去的钱很多都没有还回来,韩子平从来不主动要。用他的话说,“这也是一种责任”。
九十年代中期,韩子平父亲患上了小脑萎缩,每月的医药费开支近千元。那时候正赶上吉林省民间艺术团改制降薪,韩子平的月收入锐减到1000多元钱,生活非常紧张。
按理说,照韩子平的名气,应该有很多“出场费”,怎么会缺钱呢?确实,韩子平有很多赚钱的机会,但他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剧团里。有商家找他代言,出手就是几十万,但被韩子平拒绝。
用韩子平老搭档董玮的话说:“韩子平从不‘走穴’,‘不跑场子’,放弃了很多挣大钱的机会,所以他没有积蓄。”
两位老人去世后,韩子平的家庭负担减轻了些,但不久儿子又患上了尿毒症,几乎双目失明,每个月的医疗费要6000多元钱。想治好病除非换肾,但要18万元。
退休后,韩子平和董玮 在电台做节目
韩子平哪里有那么多钱!在如此紧要关头,韩子平也不曾向组织张口,更不曾把援手伸向任何草台班子去走穴挣钱,而是在家庭经济雪上加霜的情况下,一个人默默扛起重担。
他身边的朋友把事情告诉了记者,新闻被媒体曝出后,引起当地轰动。从老百姓到政府官员,从戏曲界到媒体,大家纷纷捐款,很快为韩子平筹集了18万的手术费。儿子手术成功,但仍需要惊人的医药费用维持治疗。
他是个不愿麻烦别人的人,作为东北最有名的二人转演员,他的女儿连个正式工作都没有,在一家商场做着十字绣的小生意。韩子平的原则是,孩子的事业让他们自己去闯。
五、
作为一代著名的二人转表演艺术家,韩子平始终把精彩的表演呈现给广大观众,为二人转的传承、发展全力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他桃李满天下,闫淑萍、徐振武、董宝贵、佟长江、唐国军等众多二人转演员都是他的高徒,有的已成为全国闻名的艺术家。
韩子平的第三代徒弟有16位,包括头闫淑萍
退休以后,韩子平本来想退出荧屏,退出舞台,但观众们不答应。于是他依然坚守二人转这块阵地,积极参与各类为基层百姓送戏的活动。
无论是退休前,还是退休后,韩子平一直是最受东北老百姓欢迎的二人转演员,没有之一。
2012年韩子平在黑龙江演出的时候,一位大爷冲上舞台,对年近六十的韩子平说:能看上你一眼,我死都闭眼了。
韩子平近照
有一次韩子平下乡演出,台下有位老大娘看韩子平有些瘦,立即回家煮了二十个鸡蛋,煮好后送到后台给韩子平。“这点鸡子,你补补身子吧。”
据著名作曲家那炳晨讲,韩子平有一次到双辽演出,住在县委招待所有半个月之久,有位女服务员负责每天给他送饭,每顿饭她都多给韩子平一碗红烧肉。尽管,她没跟他说过一句话。
因为,很多老百姓知道,韩子平最爱吃红烧肉。这位女服务员也知道。
有个少年大学没考上,便给韩子平写信,在信中说:韩老师,我现在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能跟我说几句话吗?我愿意听你说……
退休后,虽然韩子平不再生龙活虎,但他的现场演出依然精彩纷呈,围满了观众,一位农民观众对他说:“只要你韩子平站在舞台上,哪怕不唱,让我们看看你就行。”
《当代艺术》期刊曾赞誉韩子平:“二人转的韩子平如同京剧的梅兰芳、评剧的小白玉霜、曲剧的魏喜奎、晋剧的丁果仙、豫剧的常香玉、黄梅戏的严凤英、汉剧的陈伯华、越剧的袁雪芬、话剧的李默然、相声的侯宝林等各位艺术大师们一样,均在各自的领域中首屈一指,独领风骚。”
今年72岁的韩子平依然不时出现在各种舞台上,或者社交媒体中,他的嗓音依然保持得很好,嗓音洪亮。他常说:“我不会忘记是农民的儿子,只要乡亲们喜欢,我就要为农民唱一辈子二人转。”
在韩子平心中,最重要的是“责任”二字,一是对父母、妻儿,以及兄弟朋友的责任,一个是对事业的责任。责任感让他每天都保持着勤奋的状态。
我们祝这位二人转一代宗师健康长寿,继续为东北二人转事业发挥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