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信息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代。到了明清时期,它已经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华侨,尤其是当地华人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以来,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扩展数据:
传统活动
祭月,赏月,赏拜月。
《礼记》中已经记载了“秋暮暮月”是祭拜月神的意思。这时候就要举行迎寒拜月的仪式,摆香案。[8]周朝时,每逢中秋之夜,都要举行迎寒祭月活动。摆一个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要切成莲花形状。
月下,把月亮雕像对着月亮的方向,红烛高燃。全家轮流拜月,然后主妇切团圆月饼。砍的人要提前算好全家有多少人,家里的和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它们不应该切得多或少,大小应该是一样的。在少数民族中,祭祀月亮的习俗也很流行。
相传古代齐国的丑女无盐。她年轻时,对拜月教非常虔诚。长大后,她以优越的品德入宫,却得不到宠爱。八月十五见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认为她美丽出众。后来,他立她为皇后,中秋节拜月由此而来。在月亮中间,嫦娥因其美丽而闻名,所以少女拜月希望自己“像嫦娥一样,容颜如明月”。云南的傣族是
在中秋节晚上,“拜月”的习俗也很流行。
中秋节赏月的习俗在唐代非常流行,许多诗人的杰作中都有关于月亮的诗。到了宋代,中秋节赏月更加流行。这一天“贵家装饰亭台,民争酒楼戏月”。明清时期拜月的赏月活动更为广泛,拜月坛、拜月亭、观月楼等许多名胜古迹仍保留在中国各地。
文人墨客对赏月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赏月,或泛舟邀月,饮酒作诗,留下了许多名句。比如杜甫的《八月十五日夜月》,用象征团圆的明月来烘托他在异乡的漂泊之忧;宋代文豪苏轼,中秋醉酒,写下《水调歌头》,比喻人因缺月而离合。直到今天,全家人坐在一起欣赏天上明月的美景仍然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中秋节除了赏月,观潮是另一项中秋节活动。中秋节观潮的习俗由来已久,在汉代梅成的《七毛赋》中有详细的描述。汉代以后,中秋观潮更加流行。朱廷桓的《明补武林往事》和子木的《孟良录》中也有观潮的记载。?
燃烧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助月的习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在塔上堆瓦燃灯的习俗。江南有做灯笼船的习俗。现代中秋节烧灯笼的习俗更盛。今天,周云金和何在他们的文章《闲说四季》中说:“广东的灯笼最盛,家家户户在节前十天用竹条扎灯笼。
制作水果、鸟兽、鱼和昆虫以及“庆祝中秋节”等等,并在浆糊纸上涂上各种颜色。中秋夜灯的内燃蜡烛用绳子绑在竹竿上,高高地挂在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做成字型或各种形状挂在房屋高处,俗称‘树上中秋’或‘竖着中秋’。有钱人家挂的灯可以高达几十尺。家人聚在灯下尽兴饮酒,普通人竖起一根旗杆,两盏灯笼尽兴。这个城市充满了灯光和玻璃世界。从古至今中秋节烧灯笼的习俗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节。?
猜谜语
在中秋节月圆之夜,公共场所会悬挂许多灯笼。人们聚在一起猜写在灯笼上的谜语。因为它们是大多数年轻男女最喜欢的活动,爱情故事也在这些活动中被听到,所以在中秋节猜灯谜也被衍生为男女之间爱情的一种形式。?
吃月饼
赏月吃月饼是中国各地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满,月饼又甜又香”。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的《梁璐梦》,当时它还只是一种小吃。后来,人们逐渐将赏月与月饼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家人团聚,承载着他们的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节朋友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福建厦门还有富贵饼的习俗,富贵饼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赏桂花,喝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节吃月饼,赏桂花,吃各种用桂花做的食物,其中蛋糕和糖果最常见。
中秋之夜,月中抬头看桂花,闻桂香,饮一杯桂花酒,庆一家人的甜蜜,成了节日的美好享受。在现代,人们大多以红酒代替。
玩灯笼
中秋节没有大型的元宵节,玩灯笼主要是家庭和孩子之间的事。早在北宋时期,在《武林旧事》中就记载了中秋节是一种习俗,有“放一盏小红灯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节打灯笼大多集中在南方。比如佛山的秋节,有各种各样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糠灯、瓜子灯、鸟兽、花木灯等。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之夜会举行中秋活动,树会竖起来,意味着灯会高高竖起。孩子们在父母的帮助下,用竹纸做成兔子灯笼、杨桃灯笼或方形灯笼,横挂在短杆上,再竖在高杆上。它们科技含量高,色彩鲜艳,为中秋节增添了另一道风景。
孩子们经常互相比赛,看谁站得高,高得多,灯光最精致。此外,还有天灯,即孔明灯笼,由纸制成,绑成大型灯。灯下燃烛,热气升腾,使灯在空中飞舞,惹人嬉笑追逐。此外,还有孩子们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在月亮的下游欣赏。
在广西南宁,除了用纸和竹子绑成的各种灯笼供孩子们玩耍外,还有简单的柚子灯、南瓜灯和橘子灯。所谓柚子灯,就是把柚子掏空,刻上简单的图案,套上绳子,里面点上蜡烛,很优雅。南瓜灯和橘子灯也是去掉果肉做成的。虽然简单,但是制作容易,很受欢迎。一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放入池水中进行游戏。
广西有一种朴素的秋灯,用六根竹条扎成灯,贴上白纱纸,插上蜡烛。挂在祭月台上供祭月,或供小孩玩耍。
燃烧塔
烧瓦灯(或烧花塔、烧瓦塔、烧扇塔)的游戏在南方广为流传。如《中国民族风俗志》卷五:“江西中秋之夜,孩子们通常在野外捡瓦片,堆成有洞的圆塔。黄昏时,在明月下的柴火塔中焚烧。瓦片一烧红,再往火上倒煤油,顿时田野红彤彤,亮如白昼。直到深夜,没人看的时候,它才开始倒利息,这就是著名的烧瓦灯。”
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用砖瓦砌成的空心塔,里面填满树枝,烧成灰。同时还烧烟堆,也就是拜月结束后烧的成堆的草和柴火。广西边境地区的烧迷塔与此类活动类似,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著名抗法战士刘永福将逃入塔内的鬼(法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福建晋江还有一个“烧塔男孩”活动。
传说这一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建立后,汉人受到血腥统治,于是汉人进行了不屈的抵抗,各地开会过中秋节,在宝塔的顶楼上点燃了小号。类似于山顶平台的大火,虽然这种反抗被镇压了,但是烧宝塔的习俗还是保留了下来。
参考资料:
中秋节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