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世纪的太平洋战争
七世纪的太平洋战争
一般认为,中国文明属于大陆文明,英国属于海洋文明。这显然是由于古代中国对于乘槎越洋缺乏热情且一直拙于海战的原因造成的。
其实自南北朝中国就有专门作战的战船装备军队,但是主要都是在内陆河流上使用,所以都称为“水军 ”而非“海军 ”。
尤其是在甲午海战之后,更有观点中国自古就不是一个海洋国家。
不过事实并非如此。不说郑和下西洋,单说七世纪的白江口中日朝三国(实际以中日为主)大海战,就足以永载东亚海战史册。
公元663年8月,唐朝、日本分别联合新罗、百济海军在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发生过一次激烈海战。
一
彼时公元七世纪的朝鲜半岛,尚属于高句丽、新罗、百济的“三国时代 ”,三个袖珍割据政权都接受了中国的册封,向大唐称臣,不过并非一团和气,三家都憋着劲想一统半岛。
这样各怀鬼胎,动手是免不了的。无奈之下,作为“大家长 ”的大唐不得不时不时地敲打一下。
公元655年初,地盘本已最大的高句丽联合百济和我国东北地区的靺鞨(女真前身)一起攻占新罗北部三十余城(乡镇规模而已)。新罗国王立即向唐朝遣使求援,唐派遣刚刚西征立功归来的老将苏定方率军一万(一说还发动有契丹、勿吉诸部族)援助新罗抵御高句丽 。五月,苏定方等渡过辽河,高句丽军见唐军“不甚众”,于是也渡水迎战。结果唐军大破高句丽军,杀擒一千多人,毁其外城后回师 。
此后百济就经常和日本眉来眼去,直至遣使日本直接求援。
这时候正值大化改新的日本,意图学习唐朝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废除半奴隶制体制,逐步夺取被大贵族垄断的政权,尝试建立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刚刚步入封建社会门槛的倭奴国(唐代叫法 )自感翅膀稍硬,按捺不住良好的自我感觉,想借机一试锋芒,于是痛快答应参战。
661年正月日本齐明女皇(第一个提出征服中国的日本人)和中大兄皇子(未来的天智天皇),决定渡海西征,亲自统兵赴九州岛,但齐明于当年七月病死,出征因此被迫推迟。
八月,倭国先头部队携辎重渡海。唐派老将刘仁轨、刘伯英赴新罗迎战。九月,5000倭军护送百济丰璋王子归国即位。
次年一月,倭国向百济援赠大批物资,同年五月,倭军舟船170艘增援。倭国本土则修缮兵甲、各具船舶、储设军粮准备。663年三月,倭国派毛野稚子等率兵2.7万人攻新罗,大唐令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率水军渡渤海登陆新罗,与刘仁轨等会师。至此大战呈一触即发之势
二
八月十七日,刘仁轨、杜爽与百济降将扶余隆则将战船170艘列“品字”阵于白村江口。八月二十七日,倭军计万余人拥战船近千艘,与唐朝水军直面白江口海面。
白江口地处中日海路中间地段,战略意义很大。此时的倭国犹如“初生牛犊 ”,意欲籍此一战“执东洋牛耳 ”。
若论双方实力,倭国兵力、舰只数量都多于唐军,但是唐军舰船更加先进。基本都装备有隔水密封舱、三角形的活动桅杆底座,随风向变化十分快捷,此时倭国的船只上仍处于绳绑的原始阶段,工艺差距不可谓不巨大。另外唐舰置有外甲,更加高大坚固,双方越发接近后,倭军观之胆寒,“不利自退 ”。这只是第一回合。
第二回合两军再照面,倭军与百济后主扶余丰制定了依靠兵力优势速战速决,一鼓取胜的策略。
但刘仁轨指挥唐舰船左右夹船绕战,巧施包抄合击之术,而且唐舰都安装有长十多丈的“拍竿”(一种舰载投石机),缚有巨石,可以将巨石飞啸投击,将对面的敌船舷板砸的粉碎。或者装着燃烧的油毡大包,发射出去就是燃烧弹。
战术、装备都处下风的倭军企图仅凭蛮勇向唐军死命冲击,结果赴水溺死者众,舻舳不得回旋。一场惨败下来,大将朴市田来津阵亡,扶余丰逃走,残军基本被获俘。
史载: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
三
白村江战败后,倭国中大兄皇子深恐唐军籍机进攻倭国本土,于是耗费巨资,先后构筑了四道防线。
但是仍不放心,到了667年又将都城从飞鸟迁至近江大津宫,然而,此时唐朝并没有打算灭掉倭国。
经过这次惨败,日本大和朝廷清醒下来,国家战略也因此产生重大转变——从向外扩张收缩为内敛发展。日本现代学者森公章曽总结说:“白江之败产生的余波,如同明治维新和二战以后一样,日本可以说是 进入一个举国奔走引进‘敌国’体制和文化的时期。”
的确如此,白江口一役后,日本不仅没有中断和大唐的外交关系,反而明显增加了遣唐使的规模与数量。战前日本遣唐使来到中国,还带有几分“后起之秀 ”的傲慢自大,战后则是虚心拜服恭敬真诚。有了一副“准藩属国 ”该有的模样。
四
此战过后,朝鲜半岛正式纳入中国的势力范围,成为盛唐圈子的一员。而日本则在此后一千年间完全放弃了对朝鲜的争夺,甘心自守本岛,潜心“汉化”。665年,日本遣使参加大唐泰山封禅。669年,日本又派河内鲸为“平高句丽庆贺使 ”专程出访长安,祝贺唐军彻底征服朝鲜半岛。战败国祝贺战胜国战胜了自己,也真是活久见。
白江口海战历史记载不多,却是东北亚地区已知较早的一次真正的海洋战役。而且此战对东亚局势的影响极为深远。完全可以说,白江口海战就是七世纪的太平洋战争。这次战役规模不算很大,但结果却是划时代的,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重心、经济与文化格局。
本文参考的资料有:
《全唐文》;
《续资治通鉴长编》;
《朝鲜上古史》;
《旧唐书·卷八十三·列传第三十三》;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一·列传第三十六》;
《唐朝贤将传序》;
《广名将传》;
《朝野新谭》刘元栋;
《大唐英雄传》于赓哲;
《高丽史》;
《世宗实录》;
《日本书记》卷二十七《天命开别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