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的三大特点

侗族大歌是我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唱的民间合唱形式。

一、侗族大歌:

是一种由参与者自由演唱,不受任何音乐规则限制,口传心授的民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侗族地区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唱的民间合唱形式。

1986期间,在贵州省从江县巴黎金秋艺术节上,侗族大歌曾亮相,被誉为“如清泉般闪耀的音乐,穿越远古梦境边缘的旋律”。

二、大歌曲的内容特点:

1.演唱特点:侗族大歌人声鼎沸,激情澎湃,声音洪亮,往往需要多人合唱,有时还伴有舞蹈表演。

2.歌词意境:侗族大歌的歌词非常独特,既有对自然、生活、劳动等方面的歌颂,又涉及神话传说、历史事件、人生哲理等方面,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3.舞蹈伴奏:侗族人民在表演大曲时,往往需要配合精湛的舞蹈表演。舞蹈动作优美协调,广泛运用水袖舞、推剪水等传统舞蹈。

4.音乐器乐:侗族大歌的伴奏常使用竹笛、琵琶、二胡、班固等民族乐器,与大歌的演唱相得益彰,使表演更具艺术性。

侗族民歌的分类;

1,抒情歌曲:

又称鼓楼大歌,是鼓楼男女歌队对唱的主要形式。曲调产生和流传的主要村落名称,往往只有简单的情节,以大型抒情为主,也有祝贺和赞美。

2、叙事歌曲:

大多以作品主角命名,鼓楼不时表演歌曲。

3、调和大歌:

大多是用歌声模仿鸟和昆虫,鼓楼在表演声乐技巧的时候会唱歌。

4、儿歌:

孩子们唱的多声部儿歌。

5、大宋拱卢格:

客村来访,村里出门迎接,就在村门外拦路唱歌。

6.歌剧:

穿插在侗戏中的多声部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