奄美大岛的奄美岛歌

奄美岛歌(奄美岛呗)“呗”,日文发音为“うた”,与“歌”音,意思相同。但“岛呗”中“岛”的并非一定指“岛屿”。在奄美方言里,“岛”更多包涵“故乡”,“乡土”或者“出生地”的含意,所以把“岛呗”理解为奄美地区歌谣的总称更为合适.而实际上,奄美诸岛的“呗”,也从来未曾趋同一致的风格,不仅岛与岛,岛南与岛北,就连村落之间也可能存在风格独特的“呗”。这些微妙的差异是由地貌,风俗的不同造成的。比如奄美的本岛—奄美大岛的笠利町处于北部平野地带,那里的呗节奏平缓、庄重,而在大岛南部多山的地带,“呗”即显出情绪充沛,回转变化丰富的特点。在400年前萨摩藩争权奴役的奄美大岛(具体参阅琉球历史),人们受尽了奴役和折磨。最初岛呗被用作“通神”,渐渐的由于被奴役导致环境完全封闭,他们只能用岛呗来交换信息,教育后代和传递爱情,虽然生活如地狱一般,可天性纯朴的奄美岛民用最原始的音律,和悲伤的歌词来像神诉说自己的苦难。每当八月十五来临,岛民们聚集在一起,点燃篝火,准备了黑糖烧酒,一起唱起祭祀神灵的岛呗,向他们诉说着自己的苦难。虽然歌词多数是苦难但却没有任何的怨恨!这种分体现出当时奄美岛民们的“性本善”天性!岛呗就这样一代一代的,直到现在被完整的流传了下来……

奄美岛歌发展出几个种类:1.娱乐歌,这个是集会庆祝的时候所演唱的,代表曲目<朝花>,<六调>等;2.仕事歌,这种岛歌一般是在劳动的时候所演唱的,类似于“号子”,代表曲目有<いとぅ> ;3.行事歌,这种岛呗也叫“教训歌”,是用来教育人的岛呗,代表曲目<はまざき> ;4.童歌,一般的子首歌都算作这个类型的;5.神歌,顾名思义,通神祭祀只用的岛歌,代表曲目:《太阳ぬ落てぃまぐれ节》,《おぼくり》;这5种岛呗就构成了奄美人几百年的生活。

对于奄美岛歌来说,日本本土的和歌界从几百年前就很排斥,这就说明岛呗和日本民谣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是2点:1、岛歌演唱手法:岛呗的演唱是需要很宽的音域的,尤其是对男性来说,柔韧的假声和浑圆的转音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岛歌唱法是“一人一风格”的特性,不拘泥于形式,但岛呗的音调无论男女都是一个音高,没有任何区别。这就使其难度增加了。在日本的民谣史中是禁止使用“假声”演唱的,因为当时认为假声是“逃跑的懦夫”才会发出的声音,完全违背武士道精神!所以遭到了排斥。2、岛歌的律调:如果用假声演唱可以被古代日本和歌界接受的话,那么岛呗的[8,8,8,6]30调是日本和歌界不能理解的。日本的和歌被称为七与五的艺术,一首和歌***有31个音,按照「5,7,5,7,7」的方式排列。而岛呗***有30个音,按「8,8,8,6」排列,这是根本的区别。

岛呗与日本北方的和歌在音律上有很大的不同,与南九州的其他民谣却颇为相似。奄美及鹿儿岛地区的岛呗与琉歌不一样,奄美岛呗的音律为五声调式阳音阶(D、F、G、A、C、D)和7、7、7、5的融合,与琉歌的8、8、8、6不同,与和歌的5、7、5、7、7也不同。岛呗的音域很广。在德之岛、奄美地区,使用的是与日本本土相同的五声调式阳音阶(D、F、G、A、C、D);冲绳岛以南则使用琉球音阶(C、E、F、G、B、C)。岛呗的伴奏乐器往往是三味线,鹿儿岛岛呗的伴奏曾使用过南琵琶。在奄美群岛,不同地区的岛呗其风格亦不相同。例如,鹿儿岛本土流行“小原节”,奄美大岛北部流行“笠利节”,其节奏平缓稳重;而南部则流行“东节”,情绪充沛,回转变化丰富。笠利节和东节是奄美岛呗最主要的两大流派。元千岁和中孝介的演唱方式就属于东节风格。岛呗的演唱需要类似于女性的假声,这是因为鹿儿岛的蛇神一般是以女性形象出现,而琉球群岛地区又有妹神(おなり神)的缘故。

奄美岛歌代表人物有朝崎郁惠、元千岁、中孝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