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长夫人

有句俗话说得好:“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古往今来多少成就了一番事业的英雄豪杰,年轻的时候往往也只是一穷二白的穷困少年。

然而,在势利的俗世人眼中,他们只会以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来衡量是否应该与他结交,全然看不到一个人的潜力和才能。

而在新旧交替的民国时期,就有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将军,在他未发迹之前,甚至遭到了未婚妻子的嫌弃,表示不愿意嫁他,最终只能阴差阳错地娶了新娘的妹妹。

有着这样令人哭笑不得的经历的是谁呢?他就是先后参与了辛亥革命和讨袁战争,广受后人崇敬的蔡锷将军。

出身贫寒,受助求学

1882年,时值清王朝末期,蔡锷降生在湖南宝庆的一个贫寒的裁缝家庭。蔡锷原名“蔡艮寅”,像他这样的家庭在当时的中华大地有千千万万个,贫寒出身的他却十分幸运地得到了求学机会。

当地的名士刘辉阁出于对蔡锷的同情和赏识,热心地资助他的求学之路。正是在这样的鼓励和帮助下,蔡锷年仅十二岁就考取了秀才。

科举制度废除后,蔡锷又考入长沙时务学堂进行学习,在此遇到了他一生的名师——著名的大学问家,梁启超。天资聪颖的蔡锷在此期间与梁启超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留学日本,崭露头角

不同于当时清王朝的腐朽没落,日本在进行明治维新以后,国势日渐强盛。而日本当时引进的西方政治、军事、经济等先进知识,成为了中国有识之士梦寐以求想要学习的目标。

出于这样的时代潮流,蔡锷最终也踏上了留学日本之旅,学习军事知识。对蔡锷十分看重的刘辉阁义不容辞地继续资助蔡锷。

蔡锷在日本如饥似渴地学习军事理论和作战方法,为他以后的戎马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蔡锷的才能也在此期间表露无疑,在留学日本的浩大队伍里,成为了鼎鼎有名的“士官三杰”之一

回国完婚,陡生波澜

早在蔡锷出国留学之前,刘辉阁就征得了蔡锷父母和本人的同意,将自己的侄女刘长姑许配给了蔡锷。蔡锷十分感念刘辉阁的恩德,在回国后就提出愿意与刘长姑先行完婚。

本来是一桩美满的姻缘,谁知却突然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意外。原来,蔡锷的未婚妻刘长姑一点儿也没有“无端嫁得金龟婿”的觉悟,反而嫌弃蔡锷的出身和家境,竟然在大喜之日悔婚。

虽说刘长姑悔婚确实违背了当时人们所信奉的那套道德,但是刘家对蔡锷一直以来的照顾和资助也使得蔡锷拉不下脸来说些什么。就当大家以为事情无法挽回的时候,却又戏剧性地出现了转机。

以妹代姐,终成佳偶

与刘长姑的狭隘眼光不同,她的妹妹刘新英却独具慧眼,看中了蔡锷的才华与志气。就在蔡刘两家僵持不下,不知道该怎么收场的时候,刘新英表示:我嫁!义无反顾地替姐姐出嫁。

蔡锷得知事情的原委后,对自己的“新妻子”充满了感激和爱怜。有感于刘新英的深情厚意,蔡锷替妻子改名为“刘侠贞”,赞扬她有侠士的风气。两人成婚后,感情一直很好。

七年涅槃,天道不泯

蔡锷与刘新英婚后,生活一度还是相当窘迫,这也使得悔婚的刘长姑自鸣得意,窃喜自己跳出了火坑。然而,蔡锷终非池中物,紧紧地抓住了时代给予的机会。

蔡锷完婚后一直在云南摸爬滚打,直到七年后,辛亥革命以武昌起义为起点爆发后,蔡锷联合云南新军的进步力量,发起了对清王朝的攻势。最终,成功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后,蔡锷被拥护为云南都督,也就是云南一省的省长。

而一直相守在蔡锷身边的刘新英也因此一跃成为省长夫人,最终苦尽甘来。而当年鼠目寸光的刘长姑这时候哪怕悔不当初,却也是无力回天了。

小结

之所以自古至今有智慧的人们大多信奉“莫欺少年穷”这句俗语,就是因为他们都懂得一个少年郎哪怕暂时穷困潦倒,但是只要他愿意努力并有一定的才华和机遇,就会有着别人无法想象的发展空间和未来。

刘新英正是具备了这种鉴别和欣赏的眼光,最终获得了一段美满的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