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盾的音乐特点及发展趋势成就

十多年前,在纽约曼哈顿这个非常热闹的城市,有一个年轻的中国音乐家在街上拉小提琴。那时,他刚刚在纽约担任助理,他需要更多的表演机会以及更多的收入。然而,如果你想在今天找到他,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因为他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了。他被《纽约时报》评为1997“国际乐坛十大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1999年凭借歌剧《凯尔波罗》获得格莱美作曲奖;因作曲电影《卧虎藏龙》获得2001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奖”;2003年被美国音乐杂志评为“最佳作曲家”。他就是谭盾。

他以其与众不同且富有挑战性的音乐理念,与世界各大乐团合作过。他指挥过的最重要的乐团包括:荷兰的皇家爱乐乐团、洛杉机爱乐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法国国家交响乐团、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英国BBC交响乐团、加拿大蒙特娄交响乐团、日本NHK交响乐团、法国里昂交响乐团、悉尼交响乐团、巴西圣保罗交响乐团、伦敦小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

谭盾是谁?

1957 8月18谭盾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郊区思茅冲。他从小就深受中国楚文化的影响。高中插队调到农村,在县京剧团开始职业音乐家生涯。65438年到0978年,谭盾拿着一把只有三根弦的小提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他师从赵道道和李银海,直至获得作曲硕士学位。65438-0986,谭盾获得哥大奖学金,师从大卫·多夫斯基和周文重,获博士学位。至今,谭盾生活在美国纽约。

早在大学时期,谭盾就是当时中央音乐学院著名的“四大才子”之一。1979年,22岁的谭盾写出了他的第一部交响曲《离骚》,因为使用了鼓、箫等在当时被认为是前卫的声学和技术而引起争议。被同学郭文静称为“绝对的天才”的他,在1983凭借交响乐《雅颂》获得国际作曲奖,并在1984举办的“谭盾中国器乐音乐会”上发表了《天影》、《双阙》等多首曲目,引起了不少非议,但也震惊了。由于他在声音和技术上的执着探索,被认为是中国先锋派音乐的重要代表。到了美国后,谭盾曾经有过在街头弹钢琴谋生的经历。1989年,自自制乐器演奏的作品《九歌》出版后,谭盾终于在国际乐坛获得成功,并继续以其惊人的创作成为国际乐坛越来越受关注的重要作曲家。

从1990开始,谭盾做了一系列乐队剧场的创作,尝试将剧场表演与乐队结合。其中,为音乐界著名的克罗诺斯弦乐四重奏所写的《幽灵的演奏》和为日本NHK交响乐团所写的《门》,因其特殊的表现手法而引起轰动。交响曲1997-天地人在1997香港回归音乐会上,由大提琴家马友友、香港交响乐团及中国编钟乐团首演。同年,歌剧《马可·波罗》成为国际乐坛上最轰动、最重要的演出,为谭盾赢得了诸多赞誉和国际奖项。此外,他为美国纽约爱乐乐团创作的歌剧《牡丹亭》、协奏曲《水》、为全球电视庆典节目《今日2000》创作的同名交响曲《今日2000》以及巴赫音乐学院为纪念巴赫逝世250周年而委托创作的《马太受难曲》都曾成功上演,谭盾多元化的音乐使他的声誉与日俱增。

1995经德国著名作曲家汉斯·维尔纳·汉泽推荐,谭盾成为慕尼黑国际音乐戏剧大赛评委;1996由日本著名作曲家图鲁武光提名,获得格伦·古尔德奖);在加拿大;65438-0997年被《纽约时报》评为“今年国际乐坛十大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同年被德国权威音乐杂志《歌剧世界》评为“年度最佳作曲家”。1999谭盾获得当今世界最权威的Gweiwenmeier作曲奖;2001凭借《卧虎藏龙》的音乐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一举成名。

这一系列的过程就是谭盾成功的过程。他为什么成功,比这个过程更有意思。

谭盾是什么意思?

有人问谭盾:“音乐的未来是什么?”他回答说:“音乐的未来就是我的现在,我现在做的一定是未来。”在2001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他做了一个著名的恰好45秒的回答:“作为一个作曲家,我的梦想是让音乐成为一门无国界、跨学科的艺术..《卧虎藏龙》的原创音乐,搭建了东西方文化、情感与行动、高雅与通俗化的桥梁,开启了多元文化融合的新征程。这再次证明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是我创作灵感的源泉。现在这个梦想和这个努力已经通过东西方的奥斯卡金像奖和观众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真的是可喜可贺。我音乐创作的另一个重要思路是将被固有文化划分为不同类别的音乐进行整合,使之相得益彰:比如通过对精神和情感世界的细腻演绎,让电影音乐更具艺术性;通过引入新的表现形式和创新理念,古典音乐将更具挑战性,并吸引许多年轻听众。”虽然是《卧虎藏龙》的音乐,但是表达了谭盾一贯的音乐理念和追求目标。

没有人能像谭盾一样,能成为这样一个理想的存在,去打破东西方、下巴丽和阳春白雪、传统和现代、简单和复杂的多元文化: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东方人,在东西方的文化世界里自在;一个曾经在农村务农的夏利巴,如今是世界文化圈的贵宾;一个经常使用古老而自然的乐器的音乐家,往往会让这些乐器发出最不可思议、最开拓性的声音;一个被视为先锋派先锋的作曲家,拥有最受欢迎的音乐听众;然而,一个音乐行业的能人将他的音乐与戏剧、装置和其他艺术类别相结合...他自身的多元文化背景不断为他提供打破各种界限,进行多元文化创造的压力和可能性,他的打破和创造不断丰富着他的背景。

“越轨”

让他在国际上出名的第一件事就是用“陶”和“纸”创作音乐。此外,“石头”和“水”在他的音乐中也很受欢迎。著名的实验作品如泥曲、水曲、纸曲吸引了国际音乐界的注意。谭盾除了用“陶”和“纸”作为自己音乐的配乐外,还更喜欢用大提琴、编钟等乐器作为配乐,但那不一定是传统的大提琴声。《卧虎藏龙》中,谭盾让马友友把大提琴拉出二胡声,而《交响曲1997-天地》中,大提琴声只能是。

融合东西方音乐是谭盾惯用的手法。在《卧虎藏龙》里,非洲鼓伙伴和中国音乐只是小菜一碟。在歌剧《凯尔波罗》中,他将西方歌剧与中国京剧唱腔相结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歌剧语言,给国际乐坛带来了震撼。在弦乐四重奏《鬼戏》中,他混合了中国皮影戏、民歌白菜和琵琶演奏,纸和水成为一种乐器。同时,每一个表演者都像是一出戏的表演者。这种融合在多媒体交响作品《门》和《周代六舞》中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它融合了京剧、戏曲、木偶戏和交响乐。《门》讲述了爱情悲剧的三位主角,即中国的虞姬、日本的小春重生和西方的茱丽叶,在生前表明了自己的爱情观。作曲家谭盾既是指挥家,又是生死判官。这部音乐作品还将流水的声音和古英语打字机的打字声与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令人回味无穷。《周代六舞》是谭盾为中国舞蹈家黄豆豆量身定做的作品。它以青铜编钟为表现手段,配合谭盾个性化的击掌唱腔,再现了先秦祭祀场景。

这些不断刷新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没有赢得掌声。之前著名的《纽约时报》将谭盾评为“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还像骂狗一样骂他:“这个中国人为什么非要让我们把啤酒和葡萄酒混在一起?”为什么这个人一定要把小提琴写得像京胡一样?“即使在西方,也有很多人说过,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两者永远不可能在一起。多年来,中国艺术家一直在不知疲倦地探索一条跨越东西方文化鸿沟的道路,而这种对话是漫长而艰难的。不仅如此,谭盾自己也说:“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通俗与非通俗之间,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之间,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都有很多隔阂。很难突破这些障碍。“艺术的纯粹性和融合性之间的争论已经没完没了很久了。融合意味着要么有新的活力,要么什么都没有。在所有的争执中,谭盾都坚持下来了,成功了。

时至今日,有一种声音认为谭盾的成功与八九十年代盛行的后现代拼贴潮流不无关系。谭盾本人并不认同这种说法:“我没有兴趣把中国的文化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和美国的文化以这样一种平行的方式放在一起。”在他看来,他在国际乐坛的成功和奥斯卡获奖影片《卧虎藏龙》对于中国和世界文化,尤其是对于东方文化在世界主流文化中的提升,都是重要的现象。

另外,我们不妨了解一下,谭盾作为多元文化主义的典型代表,之所以越来越受欢迎,与世界范围内文化多元与融合趋势的兴起有关,而他无疑是其中的领军人物。谈及“音乐的未来是什么”,谭盾也表示:“音乐的未来没有边界,但它是多元的。我21世纪最大的梦想就是成都小吃还是那个味道。”有些人不太明白他后半句的意思。既然他说世界文化正在打破界限,走向融合,为什么要“成都小吃还是一样的味道”?但在谭盾看来,音乐是没有边界的,只是更加多元化。“成都小吃的味道”大概就是他身上的中国文化底蕴吧。

2001北京音乐节上,他的协奏曲《永恒之水》和《卧虎藏龙》以绝对全新的视觉和听觉冲击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水”的表现很特别。舞台上满是水,水是独奏乐器。谭盾专门制作了50多种与水有关的装置,可以让水发出不同的声音。谭盾说:“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水有关,但你听到水的声音了吗?”他讲了一个关于这个的故事:在纽约的一个岛上,一个犹太老人每天坐在海边看水。谭盾问他:“你每天都在看什么?”他回答说:“水很有趣。在陆地上,可以分美加,但是不能开。可能昨天从老家来,明天就流到外地了。你看这水天天都一样,我看天天都不一样。”谭盾说,这部作品首先是强调人的生活,强调从未听过的声音,观众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第二,可以算是环保。沈从文有几句话大意是,水不仅流过山河,它是否流过你的心灵、你的身体,是否能听得清、听得静,也是物质环境对人的要求。

倾听声音,找到你的路

2004年6月365438+10月31日,在第七届北京音乐节上,作曲家谭盾的一部名为《地图》的音乐作品备受关注。在这部音乐作品中,谭盾将影像中原生态的湘西本土音乐与现场交响乐融为一体,并称之为多媒体景观音乐。近两年来,谭盾带着这部作品在国内外巡回演出,尤其是在湘西凤凰演出的时候。谭盾曾经在凤凰古城北门码头的沱江上搭建了表演舞台,3000多名当地居民聚集在这里,聆听他们人生中的第一场交响音乐会。

其实“地图”这个词其实是一个心智进步的地图,是一个文化的地图,是一个寻找过去和未来的地图,寻找根源和前景的地图,这和传统现象是相当吻合的,因为在人类语言发明之前,就有了音乐。在语言发明之前,他们听声音来认路。过寨子,过村子,一定要留下你的歌。那我觉得声音的图谱可能是永恒的。它可能超越了绘制的地图,超越了电脑地图,超越了雷达地图,因为就是这样一个东西,把我们的生活和过去的根连在一起。所以从作曲的角度来说,地图的意义其实是在新技术、新媒体、新电视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一段音乐和概念,最重要的是集中了声音、音乐和这个传统的根。

谭盾与众不同的音乐理念和中国的文化底蕴使他走上了一条超越常规的音乐创作之路。他做出了水乐、石乐等非常规音乐,作品和人物都有争议。然而,这位被贴上另类标签的音乐大师,热情的个性和对音乐的执着,给人们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二十多年来,谭盾通过他的音乐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受到各地音乐爱好者的尊重和喜爱。主要作品有:五部交响戏剧系列、概念音乐-自然系列、歌剧《茶》、多媒体交响协奏曲系列、死亡与火:与画家克利的对话、四重奏与琵琶鬼剧、歌剧《牡丹亭》、受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委托、受德国巴赫国际协会委托的歌剧《马可波罗》。为张艺谋电影《英雄》创作的原创音乐,《交响曲:天地》,为香港回归创作的《世界交响曲》,为世界著名钢琴家郎朗改编创作的《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等。这些作品大多由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和管弦乐队以及像帕尔曼和马友友这样的伟大演奏家演奏。这些骄人的成绩,足以说明谭盾已经以中国文化为根基,融入世界音乐氛围,完全被世界接受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