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和人物简介

陈天和

陈天和(1911 ~ 1955)中国作曲家。1911 2月8日出生于浙江永嘉,1955 10月23日死于河北通县(今北京)。1928进入温州私立艺术学院,1930进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师从黄自学习作曲。65438-0934在武昌艺术学院任教,65438-0936在山东省话剧院从事音乐创作和教学。1940在重庆国立音乐学院任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后随学院迁至南京。1949起,任福建民族音乐学院教授。1951年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实验歌剧院从事作曲工作。

中文名:陈天和

别名:陈启东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永嘉

出生日期:1911年65438+2月8日。

死亡日期:1955 65438+10月23日。

职业:作曲家

毕业院校:上海民族音乐学院、武昌艺术学院。

主要成就:作曲

代表作品:《采桑之歌》、《莱茵战歌》。

个人简介

陈天和原名祁东,191165438,2月8日出生于浙江永嘉县,10月23日在河北通县去世。1927毕业于浙江十中,1929起就读于上海美术学院音乐组。他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开除,所以他改名为田鹤。65438-0930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师从黄自学习理论作曲,受到黄自的高度重视。因为家境贫寒,他三次辍学。1932后,先后在上海新华艺术学院、武昌艺术学院、山东省话剧院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上海加入中国作曲家协会,从事抗战歌曲创作,1939到重庆,在国民政府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工作。65438年至0940年在国立音乐学院任教,后担任学院教务主任。6月1949-7月1950调入福建音乐学院任教授。1951年后,先后在中央歌舞团、中央歌剧舞剧院工作。解放后,先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中央歌剧院工作。他在音乐学院学习时就开始写作了。“九一八事变”后,他创作了《认清敌人》、《我们要夺回失地》、《我们要振作起来》等歌曲,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抗战期间,他创作了《八·一三战歌》、《保卫上海》、《八百独守顶之歌》等多首抗战歌曲,对宣传抗战、鼓舞士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他的《巷中战歌》广为流传。他还为上海士兵捐赠衣服,并写了歌剧《桃花源记》(由阿英创作)。他还写了钢琴曲《血债》,反映了当时被敌机轰炸的中国人民的义愤。

他为中小学编写了许多教材和歌曲,如《燕子的歌》、《春游》、《致敬国耻》、《蓓蕾》、《米白》等。,向青少年灌输爱国、民主、爱劳动、爱科学的思想。我也写过很多艺术歌曲,比如《田园》、《在山里》、《秋梦》、《清平乐》、《春归何处》等。这些作品风格清新,形象生动。他还创作了歌剧《荆轲》和清唱剧《永别了,河梁》。

解放后,他进一步蒸发创作热情,创作了《森林、绿色的海洋》、《和平友谊之歌》,创作了《采茶灯》、《莲花舞》等舞曲,改编古琴曲《广陵散》为合奏。之后,他专心创作歌剧音乐,希望能做出几部像样的歌剧。但理想没有实现,病魔夺走了他的生命。他是黄自的一名学生。受黄自的影响,他的作品风格古朴,取材考究,结构严谨,富有民族色彩,因此受到群众的欢迎。除了创作,他在音乐教育方面也颇有建树,培养了许多音乐人才。陈天和的作品以歌曲为主,约有100首(包括有民歌和古歌伴奏的),包括《悼念一位民族解放战士》、《采桑曲》、《巷中战歌》、《保卫世界和平与森林》!绿色海洋影响很大。他对歌词的选择相当严格。在创作过程中,他重视诗意的内容,音乐随着诗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他的大部分抒情歌曲,如《田园》、《山》、《秋梦》、《清平乐》、《春归何处》、《江城子西城刘阳弄春柔》等,风格清新,旋律简单优美。他的歌曲除了在各种音乐刊物上发表,还被收入书籍,如《回忆》(1937)、《剑音》(1943)。陈天和还创作了歌剧《荆轲》(1937,未完成)、《桃花源记》(1939)、清唱剧《送别贺良》(陆谦词)、钢琴曲《序曲》(由齐尔品(A.N .切列普宁)以一首极富中国风味的钢琴曲获奖。

作品列表

主要作品有《山歌》、《江城子》、《采桑曲》、《巷战歌》、《制寒衣》、合唱《森林、绿海》、钢琴曲《序曲》、《血债》、清唱剧《送别河梁》、舞曲《荷花舞》、《采茶灯》。

《在那遥远的地方》不是王写的;事实上,他只是一个作曲家。作曲家陈天河(1911-1955)将《在那遥远的地方》改编,并创作钢琴伴奏,使这首民间安松的高雅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是陈天和在1945创作的一首支持民谣社活动的作品。陈天和《在那遥远的地方》发表于1948-1949《音乐艺术新集》(集子)。

丑慧英女士,台湾省艺术界和政界的重要人物,是陈天和的学生。40年代中期,丑慧英从西宁到重庆,在国立音乐学院(即青木关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声乐,师从陈天和先生。陈老师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辅导她的基础理论。陈老师认为丑慧英来自西北边疆。为什么不全力唱西北民歌然后让他录音乐推广?也是乐坛一大乐事。陈天和首先录制整理了丑慧英演唱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当时中国最著名的花腔女高音管夫人演唱了这首歌,轰动一时,很快就传遍了全国。(“是指于女士,后随夫姓,称关。那时候,她已经习惯了被称为“管夫人”,并且很出名。他是中国现代声乐史上著名的歌唱家。解放后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

丑慧英女士从不认同《在那遥远的地方》由王作词作曲,发表于1994《中国音乐》第二期。《它是如何产生的》一书的作者吕成。

《音乐之子》是陈天河先生的传记。1993上世纪30年代远在美国、任教于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的声乐家赵美波先生,应陈天河先生长女陈敦秀女士之邀,为此书作序。

书中提到了两件事:

1,陈天和已经被遗忘很久了。中国音乐家协会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音乐家家族名录》连他的名字都没有。——《序言》

2.我们还在他1936的手稿中发现了很多和声练习。有一首钢琴创作歌曲是献给黄自先生的,这只是他认为自己引以为豪的练习中的一部分,其余的都在回国的路上被丢弃了。

——《上海时报》

个人工作

未知(悼念老师,思念故人)

曲:陈天河

词:廖福书

昙花突然,

死者是这样的,人事,

人事问题

几个凹陷。

难忘的副题背诵,

清歌是人人都喜欢的。

月桂枯萎了,

上帝太醉了。

音乐场景,音乐场景

添加孤独。

最痛苦和孤独的祈祷

你的眼里没有光。

个人文章

陈天和先生的一封信:

丁贤、安学、陆婷兄弟:我刚从中国殡仪馆回来。我的头很重。在我面前,我看到黄师父苍白的身体和无数双湿润的眼睛。我希望我现在能和你一起哭!据云,黄石的母亲曾经绝望地倒在地上,黄石的母亲痛苦万分。这个悲哀属于他们,属于我们,也属于中国的音乐产业。我们再也听不到如此有远见和真诚的对话了!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的音乐产业将失去轴心,上帝将残酷地带走还在风华正茂的黄氏,这个可怜的花园将会荒芜。喔!黄师父!它对音乐的忠诚能不让人流泪!据黄太太说,她生病的时候,同学去祭奠后,她一个人低声哭泣。我们该如何报答黄师父对我们的爱呢?

田鹤兄弟,5月10日。

——《风云突变——上海抗战:19》。失去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