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了一个讨好型老公,我三十年的婚姻有苦难言,你知道什么是讨好型老公吗?

01

50岁,已经是年逾半百。

三十年的婚姻,一路相扶相持,他们也算是风风雨雨地过来了。我问今年50岁的她,他们的婚姻秘诀是什么?她想了想,然后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一个字:忍。

我有些不能理解,为何会是忍这个字呢?在我看来,她的老伴是一个很好的人,见谁都是一副和蔼的面色,让人看着倍感亲切。

我以为她会说其它的东西,比如包容,比如理解,再比如是因为爱。他们有爱吗?在我看来肯定是有的,而且这种爱肯定也早已融进了亲情的成分。

她看了看坐在一旁的他,然后悄悄告诉我:“要是我再年轻二十岁,肯定就和他离婚了。”

我哑然失笑,既然如此,有些想知道二十年前的她是如何想的?我猜测,她应该会说:要是我再年轻五岁,肯定就和他离婚了。

我常常听到有些夫妻之间说这样的话,尤其是妻子经常说,但也仅仅是说说而已。

她道:“终究还是我这个人传统吧,年轻的时候觉得离婚是天大的事,丢人,所以就一直忍下去,走到了现在。如今人已到了中年,才想明白一些事。那天女儿说过得不好,我就支持她离婚。”

“我现在是不可能离婚的,三十年都过来了,也更加忍得下去了,也就这样过着走吧。”听她说法,我才更加吃惊。

她的话语里,现在分明是一种认命的无奈感。也就是说,她其实是真的想过离婚。

“我这三十年啊,真是有苦难言。”她道。

02

为什么是有苦难言呢?

因为她和外人说起她的苦,别人都是不相信的,还总是劝得她,凡事都要想开点,不要斤斤计较。看吧,在外人看来,她说自己苦反倒是因为她自己吹毛求疵了。

为什么别人都帮着她的老伴说话呢?

因为外人对她老伴的评价都很好,和气,有事也愿意帮忙,这样的人谁都喜欢。她却摇摇头,说她老伴这是“讨好型”行为。

这是她女儿告诉她的,说父亲是“讨好型人格”。她记住了,于是照搬过来,说自己找了个“讨好型”老公。

其实,她老公的“讨好型”性格,在他们初在一起的时候她就发现了。

当时她才20岁,两人还没有结婚,但也差不多走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恰逢家里农忙,她让他过来帮忙,他本来答应好,哪知第二天却反了悔。

问其原因,他说昨晚同村一人也来请他帮忙了,他认为拒绝不好,于是也就答应了,去那家人家里帮忙了。

她有些生气,明明她是未婚妻呀,怎地别人还更重要一些了?他说:“我们以后是一家人嘛,就不用在意那么多了。”

这句话就让她心花怒放,不再去追究了。结婚以后,她才发现事情的严重之处,两人因为他的不懂拒绝闹过很多矛盾。

可是他改不了,而她也不会离婚。于是就如她所说,她就这样忍过了三十年。

她的女儿说,父亲这辈子,把所有的好都留给了外人,偏偏把自私的一面留给了她和母亲。

03

她说,他对外人有多好,对家里人就有多自私。

结婚这些年来,她的老伴简直是把“讨好型”性格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很怕得罪别人,就怕自己没答应人家的事,别人就不高兴了。”

当初家里他有个远房亲戚来借钱,家里明明没有,他却担心自己不借,远房亲戚会有意见,于是让她去找自己的姐姐借点钱,再把钱借给他的亲戚。

他肯定是不会自己去借的。好多年过去了,他那个远方亲戚没有还钱,最后还是两人自己先把钱挣来还给了她的姐姐。

她让老伴去找那个亲戚要钱,谁知他怎么也不肯去。她多说了两句,他就会发火,说她就只想着钱,不想着亲戚情面。

她想:那个借钱不还的人想过所谓的亲戚情面吗?不过终究没有说出来。

他不会同外人发火,却是会对着她生气的。或许就如他所说,因为他们是一家人。可是她不明白,正因为是一家人,难道不是应该有更多的包容和爱吗?

她说起了前段时间的一件事,她平时上班,都是走着去,偏偏那天下雨,她没带伞,让他开车去接一下。他去了,不过一到了就开始埋怨为什么不带把伞?

说完后,他开始唠叨,来接她这一趟,要多花多少钱等等。她玩笑道:“那我把油费钱转给你嘛。”说完给他发了二十块红包,他过一会儿就收了。

隔了两天,他家里一个亲戚搬家,让他开车帮忙拉一下东西。他那天本来有事,却把自己的事推掉了,开着车去拉东西,整整忙了一天。

亲戚给他钱,他却是说什么都不肯收。

所以,她对婚姻的定义便是“忍”,能忍得过去,两个人也就很容易过完一辈子,毕竟他们已经这样过完大半辈子。

我听完只觉得有些难过。那么,你对婚姻的定义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