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理学
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如声音的物理特性对人听觉的反映、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天赋、音乐技能的训练、音乐表演的心理状态等。由于它采用了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各种理论都重视科学实验的基础,从而逐渐修正了音乐中的纯理论思辨和基于主观印象的理论,并将其与音乐美学理论联系起来,形成了音乐学的一部分。
德国科学家亥姆霍兹在1863开创了音乐心理学的研究。他出版了里程碑式的著作《声学理论作为音乐理论的生理基础》。本书基于声学的“欧姆定律”理论和缪勒的神经特殊能量理论。
1883年,斯坦普夫出版了《音乐心理学》,将心理学的观点渗透到亥姆霍兹的物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中,成为音乐心理学学科系统化的第一人。他关注人们对和谐与不和谐的感受。在他之后,雷维斯从听觉病理障碍的研究进入音乐心理学,特别注重音乐天才的研究,提出了“音高双成分理论”。
20世纪初,海滨和他的学生们开发了许多测试视知觉、听觉知觉和运动知觉的仪器,可以打印和记录歌唱和演奏中音高、音色和颤音的频谱,并提取任何特定因素进行单独分析。他特别重视对颤音的分析,提出了音高识别中的“正常错觉”现象。苏联心理学家特普洛夫对音乐心理学的研究也贡献良多。他认为音乐天赋的核心是性感、节奏和音乐听觉的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学中的新概念对音乐心理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精神分析学家将情绪与认知和记忆联系起来,进而发展出“音乐疗法”。“自控”的观点把人看成是一个自我调节的生理系统,通过知觉和活动的反馈来平衡身体。
当代音乐心理学的实验成果多在音乐感知方面。趋势是试图将响铃心理与音乐学习的心理过程联系起来,以探索音乐行为从原始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本文研究从儿童甚至幼儿的音乐行为到高度专业技能的发展,以期更全面、更深入地研究人的音乐心理状态的各种问题。
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更侧重于人对声音的感知、音乐记忆、音乐想象、乐感。
人对声音的感知包括音高、力度、音色、时长四个要素。这些元素是根据人们对声音的频率、振幅、波形、时间历程等物理特性的感受而形成的。不同的感知对应相关的身体特征。但是,决定某种感知的身体特征并不是单一的,它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力量感虽然主要来源于振幅,但也受到频率、时间历程、波形的影响。
听觉器官接收声波所获得的听觉印象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声波的物理特征,形成了人的音乐体验和行为。人对声音四要素的感知是不平衡的,这些能力的发展也是相互依存的。有些人发展出某种能力,成为某种类型。比如调型对音高的辨别力很强,对旋律和声的感觉很敏锐;动力型对强度和应力敏感;时间值类型对速度、节奏和时间历程敏感;音色类型对音质和泛音的构成比较敏感。不同类型的人会在欣赏、表演、创作中各显特长。
音乐记忆包括一般记忆,如知觉、认知、情感、运动经历等;还包括音乐中特有的问题,如单音记忆、旋律记忆、和声记忆、音乐词汇掌握、理论知识与记忆的关系、几个不相关的单音的记忆、记忆的范围与语言的关系等。
音乐记忆是音乐想象的基础,丰富的音乐想象能力是音乐家的重要心理特征。阿格纽在《伟大音乐家的听觉意象》中收集了舒曼、莫扎特、柏辽兹、瓦格纳的听觉意象。音乐人想象的音乐世界比现实世界的音乐丰富得多。
乐感是显示音乐天赋的主要因素。心理学家对乐感有不同的看法。Reavis认为它是一种统一的、不可改变的品质,search认为它是一系列个体能力的组合。Stumpf认为表现在对* * * *的歧视上;特普洛夫、科瓦列夫和米亚西舍夫将乐感视为特殊能力、爱好和个性的独特组合。
乐感在个人身上的表现有早有晚,其深度和广度都是基于个人的音乐经历及其对他的影响。乐感是天生的还是后天习得的,众说纷纭。Reavis和海滨往往有一种先天的看法,但训练可以揭示这种先天的潜力。
乐感和音乐技能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音乐理解和表达的深度不受音乐所要求的技术水平的限制,一首非常简单的音乐也能被深刻的表达出来。但是,一个音乐家,尤其是音乐表演艺术家,必须具备优越的生理条件才能演奏出一定的音乐技巧,只有经过严格勤奋的正规锻炼,才能有较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