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唐全传》和《隋唐演义》有什么不一样吗?

他们不是同一本小说,两个相比较《说唐全传》更贴切于历史。

1、《说唐全传》,著者不详。

清代长篇讲史小说,***68回。亦名《说唐全传》。后与《说唐后传》合刻,改名《说唐前传》。

这一类著作多本正史纪传,益以唐宋杂说,形成一种系统。而《说唐演义全传》虽与《隋史遗文》梗概略同,却独能广泛吸取民间传说而加以敷演,不拘泥于史实,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学色彩。

2、《隋唐演义》,作者褚人获。

清代长篇白话历史演义小说。全书***20卷,100回,70余万字。是一部兼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小说。以隋朝末年农民起义为故事背景,讲述隋朝覆灭与大唐建立的一段历史演义。小说中塑造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脍炙人口。其中的经典段落,经久不衰。

扩展资料:

两本书的成书过程:

1、《隋唐演义》

隋唐两代的故事,在宋、元期间就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但作为长篇讲史小说却开始于明代。到了清初,长篇历史演义大量涌现,所涉及的内容上 自远古,下至明朝,几乎构成了一个完整、细密的历史系列。《隋唐演义》 就是这个系列中的一个环节。

在《隋唐演义》问世之前,罗贯中曾经编纂了 《隋唐志传》。到了明朝中期,林瀚作了改订,称为《隋唐两朝志传》。褚人获就是以此书为主,又参考了明刊本《大唐秦王词话》、无名氏的《隋扬 帝艳史》以及唐宋传奇、戏曲、民间传说等材料,如《海山记》、《迷楼记》、 《开河记》、《开元天宝遗事》、《太真外传》等。

作者广采博收,精心编 撰,将众多的人物、繁杂的事件,悠长的历史熔于一炉,形成一部有机的艺 术整体。

2、《说唐全传》

《说唐》是清初历史演义向英雄传奇演变的代表作,在民间流传颇广。其后又有《说唐后传》(包括《说唐小英雄传》16回,即《罗通扫北》和《说唐薛家府传》 6卷42回)、《征西说唐三传》及《反唐演义传》等续书出现。

分别铺叙瓦岗英雄之后及薛仁贵征东、征西,薛刚、薛强反唐诸事,其大旨不外褒贬忠良善恶,宣扬拓边封侯,艺术上则因袭模仿,缺乏新意,因而成就不高。

今存最早正式刻本为清代乾隆癸卯(1783)刊本10卷,68回,卷首有乾隆元年(1736)如莲居士序。题为《说唐演义全传》,之后乾隆四十八年的观文书屋刊本和嘉庆六年的会文堂刊本都沿用。后有圣德堂刊本把它分作十四卷,题名《新刻增异说唐全传》,去掉了“演义”二字,而“新刻增异”则是“广告用语”。

最大的变化发生在善成堂刊本上。它把六十八回分成八卷,题名为《说唐前传》。它之所以把“全传”改为“前传”,是为了配合早已流行于世的《说唐后传》。然后,善成堂以及渔古山房等书坊再把《前传》《后传》合在一块儿,合称《说唐演义全传》,或《说唐合传》,一起推出。

百度百科-说唐演义全传

百度百科-隋唐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