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湖南道教文化
张天师道陵,东汉中期,“自天目山游南岳,拜蓝宝石、广田二滩,拜祝融寺”。东汉末年至魏晋之交,张、时期、陈星明先后在南岳停修真经,上青派第一高手魏在东晋初入南岳开坛传道。从东汉到清末,湖南有数百位著名道士,其中南岳道士就有110多位。在“三十六洞”和“七十二福地”中,湖南分别有六洞和十二福地。
湖南的道观建设始于魏晋,盛于唐宋,鼎盛时期达数百座。目前,除南越寺东巴寺、黄婷寺、杜宣寺、紫竹林寺、祖师庙、朱令宫外,长沙还有云露宫、河图寺、陶公庙、桃源九龙山、株州仙岳山、茶陵云阳仙、郴州苏仙道观、永顺祖师庙等50余座著名寺庙。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湖南是道教传播和活动的重要地区。相传早在道教创始时期,东汉末年创立五斗米道的张道陵“尝游天目山,游南岳,拜玉和广天两坛,尊祝融寺”。道教在湖南的正式传播始于东晋著名道姑魏于16年在南岳修道,是道教清教学派的创始人,在湖南播下了道教的种子。被封为南岳夫人,称魏夫人。唐代道教兴盛,湖南也有很大发展。
当时中国道教活动的地址逐渐被称为三山五岳、三十六洞、七十二福地。三山五岳中,湖南是其中之一,即南岳衡山;三十六洞中,湖南占了六个;七十二福地,湖南占了十三个。明代湖南道教多为武当道教的传承和传播者,各地供奉真武大帝雕像的“祠堂”不少。著名的有长沙岳麓山上的云露宫、慈利五里山、岳阳山上的大云和张家界的朝天寺。近代以来,湖南道教在普遍衰落的过程中仍取得了一些成就,主要是新建和改建了一些寺庙,如长沙的虎图寺、豆捞亭、南岳的祠堂、浏阳的青羊山道观等。
湖南道教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很多高僧。仅根据清代南岳的记载,从东汉到明清,在南岳隐居讲学,或建房修行佛法,或游云游,或谈玄学传道,或著书立说的就有109人。湖南近代道教人士也顺应时代潮流,组织了一些道教社团和机构,如中国道教协会湖南分会,成立于1912。
特别有影响的是1939在南岳成立的“南岳佛教道教拯救会”。这是周* *和叶* *同志亲自动员支持并建议命名的抗日救国组织。叶* *应邀参加创立大会并发表讲话,号召爱国信教群众走出禅宗,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在国内多个旅游景点产生了良好影响。所谓“极乐世界”,是道教选定的仙境:“”福地”称为“福地”,以俗世神仙和真人为主。如果你住在这里,你可以得到祝福,成为不朽。
洞天福地的概念在东晋以前就形成了。在早期的道经、道迹经典、真专利中,“十大洞天”、“福地”都有提及。南北朝道家著作《傅翟伟易经》将天下分为“二十四治,三十六卢静,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五名山……”和洞天福地的具体名称首先在司马成镇(647-735)编制的天地宫图中公布,后来由唐代道士杜光庭(850-933)公布。
湖南地处中国中部,道教文化历史悠久。湖南有六大“三十六小洞”:南岳衡山洞、醴陵小山洞、醴陵古洞,醴陵瓷业之源;东宝巍山,群山环绕,绵延数十里,泉水清澈,风景秀丽,在当地被称为“古洞天”。所谓“得天独厚的洞天福地”,是道教选定的仙境。“洞天”是指群山环抱的“洞穴”,中间是空的,阴阳兼收。可以直达天空,是神仙的住所。普通人和道士都可以在这里修行,升仙。
虽然是道家说的,但是这些地方真的很神奇很美,有独特的魅力。巍山溶洞,深谷,潺潺溪流,清澈见底。大坝建在河口,仙桥水库建成。它越来越成为一个天然的旅游景点。唐代道教名人司马成镇的《天地图》与十大洞天相比,列出了道教中的36个洞天,72个福地,其中湖南有6个洞天,12。
醴陵巍山第十三洞:是人间天堂,相传是、傅修炼的仙居。唐代大元禅师在巍山建寺,宋殿元简毅题写碑文:肖伟山寺,又名大同寺。清雍正七年(1729),从广东兴宁迁居醴陵的廖仲伟,在巍山及附近地区发现瓷土,即向肖伟山寺方丈智慧山借土,并从家乡请来20多名技师,招收工人,传授技艺,兴办瓷厂,生产釉下青花瓷。后来逐渐扩展到赤柱岭、老鸦山、王献、大林、祁家坳、乌石窑等地。
在繁荣的时候,巍山有100多家瓷厂,成为醴陵瓷业的生产经营中心,是惠及巍山及周边地区的新兴产业基地,是推动醴陵经济社会进步的新“窑洞”。这里曾被誉为“小南京”。廖仲伟等人在肖伟山庙后为阿明人范进德建了一座庙。龚凡的生日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十六日。庙门大开,各厂老板、技师、学徒前来祭奠。平时工厂开窑都要祭祀肖伟山庙,1990左右恢复,山门1996重新修建。龚凡庙于1958年被拆除。宁远九嶷山洞、王城洞阳山洞、辰溪犹大洞、桃源洞、第二十五幕伏洞被命名为“甄嬛太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