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音乐和广东音乐的区别

潮州音乐和广东音乐的区别如下:

从整个中华音乐文化链上看,存在着各种不同形态的乐种、乐队、乐曲结构,及旋律发展模式等。其中有的基本处于原生态的乐种如潮州弦诗乐,对其的保存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为后世的发展提供借鉴。

有的已经发展较快的乐种,如广东音乐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是时代音乐的弄潮儿,如何进一步发展,也很显得十分的重要。前者犹如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自娱自乐、悠哉自得;后者则锐于革新、勇于实践,在中西音乐结合上杀出了一条新路。因此,今后如何来保存、调整这两大乐种还是要看其本身的现状而定。

首先是要在理论上明白这两个乐种历史生成与发展的不同,其次在保存与发展的道路上,哪些需要保留的,哪些需要摒弃的;哪些在中西技巧结合上是融洽的,哪些是有所不协调但可以改进的,如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等,只有在对比中才能进一步明确保留与发展的措施与力度。

潮州音乐:

潮州音乐简称潮乐,它是主要流传于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音乐,潮州音乐以其表演形式灵活多变而享誉海内外,有着“唐宋遗音”、“华夏正声”之称,是中国民间音乐中的瑰宝。大致可分为锣鼓乐、弦诗乐、细乐、庙堂音乐、外江音乐等。

其中锣鼓乐属于广场乐,包括潮州大锣鼓、潮州小锣鼓、潮州苏锣鼓等。而弦诗乐、细乐、庙堂音乐、外江音乐等则属于室内乐。潮州音乐常用乐器约有20余种,最具有本地特色的是二弦、唢呐、深波等等。

基本特征

主要分类:潮州音乐源于当地民歌、歌舞、小调,并吸收弋阳腔、昆腔、秦腔、汉调、道调和法曲诸乐的素材,兼容并蓄,自成一类。它蕴藏丰富,品种繁多,大致可分为广场乐和室内乐两大类。前者包括潮州大锣鼓、外江锣鼓乐、潮州小锣鼓、潮州花音锣鼓、潮州八音锣鼓,后者包括笛套古乐、潮州弦诗乐、潮州细乐、潮州庙堂音乐等。

广东音乐:主要流传于珠江三角洲,是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在当地民间“八音会”和粤剧伴奏奏曲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常规器乐有粤胡、秦琴、琵琶、扬琴、洞箫、喉管、笙及木鱼、铃。

其前身主要是粤剧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用的小曲,约在二十世纪初期,发展成为独立演奏的器乐曲,流传到外地后,被称为广东音乐。 在20世纪20-30年代达到鼎盛,广东音乐开始在全国流行。进入40年代后,不少广东音乐名曲更成为了国宴、迎宾音乐而被誉为“国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