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笛是什么乐器?
陶笛(英文:Ocarina,又译杨逵、瓦逵、图迪、奥卡利那笛等。)是一种意大利管乐器,有一个哨子和十个孔,通常用粘土制成。现代类似潜艇的“陶笛”和中国的护城河是否有共同来源无从考证,而且除了外形上的区别,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有哨子,后者没有;共同点是两者都是主要由粘土制成的闭管乐器,所以“陶笛”一词的使用者有时会将其与中国的“福”混淆。
现代陶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6世纪南美洲的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使用的模仿鸟鸣的彩绘乐器。
1300年,英国出现了用羚羊角制成的闭风乐Gemshorn,这种乐器被认为是由古代玛雅长笛演变而来。
现代潜艇般的10洞陶笛是由意大利音乐家朱塞佩·多纳蒂在1860年塑造和命名的。
在20世纪,陶笛教首先传播到美国和亚洲国家。1928年,日本人川端康成在原来有十个压孔的陶笛上加了两个半音压孔,这样就可以演奏原调的“相关小调”(比如陶笛上有一个C调和两个半压孔的陶笛后,可以演奏低于C调的B和A音,C笛可以演奏C调的“相关小调”A调),成为日本和现在的调。
除了十孔和十二孔,还有其他孔数不同的版本。在1960年代,英国音乐家约翰·泰勒开发了四压孔、球形和八度音阶版本。后来,雕塑家巴里·詹宁将泰勒的四压孔长笛改进为最多七压孔。这些从四孔到十二孔(不管是不是潜艇形)的乐器都叫“陶笛”。
台湾省也开发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种。比如用来做紫砂壶的陶土做的紫砂笛,因为硬度高,音色特别清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