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简介

《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写的一篇散文。其主要内容如下:

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一绝,其粗犷、浑厚、动感的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民俗风情等融为一体。还有一点挺有意思的:是人和鼓的结合,没有一种乐器能要求人和乐器的结合达到像它这样的高度。

人的表演和乐器“表演”完全交融在一起,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现就是人借鼓势,鼓借他人之力,酣畅淋漓,精气精气畅通无阻。小品《安塞腰鼓》正好抓住了“安塞腰鼓”的这个特点。?

扩展数据:

安塞腰鼓的由来

安塞腰鼓的形成和发展与当地的历史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密不可分。安塞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北部,地域辽阔,沟壑纵横,延河蜿蜒流经境内,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历史上是军事重镇,素有“上郡咽喉”、“北门锁钥”之称,是抵御外敌入侵的边防要塞之一。

据当地人传说,早在秦汉时期,腰鼓就被守军士兵视为与剑、枪、弓箭一样不可或缺的装备。遇敌突袭,击鼓报警,发信息;两军交战,以鼓助威;战斗胜利后,士卒击鼓庆祝。

随着时间的推移,腰鼓逐渐从军事用途发展成为当地人民祈求神灵、祝愿丰收和庆祝春节的民间舞蹈,从而使腰鼓更具群众性。但在鼓乐的风格和表演上,继续保留了部分秦汉将士的英气。

百度百科-安塞腰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