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四十六中新校区
新学校东临徽州大道,南临合肥一中,西临易慧路,北靠紫云路。乘坐BRT线到达市中心仅需40分钟,交通便捷顺畅。新学校占地165亩,绿化率54%,环境优雅宜人,总建筑面积65438+万㎡。古朴的风格与现代的氛围相得益彰,名校的风格与一流的设施相得益彰。新学校按照国内一流的标准,建设和配备了教育教学和学生寄宿生活所需的各类设施设备。
三栋教学楼共有68间教室,可容纳3400名学生,每层之间由走廊相连;办公楼面积4355㎡,科技楼面积4468㎡,实验楼面积7240㎡,学生食堂面积6407㎡。各类设备室按部颁标准配备齐全,有多媒体和计算机教室、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室、阶梯教室、语言实验室和劳动、艺术和音乐教室、科普活动室和书法和地理教室,还有两个可容纳近400人的现代化学术报告厅。7807㎡综合大楼,内设健身房、舞蹈室、校园电视台及各种功能教室;3000㎡图书馆,1座位,配有现代化的电子书库和各类图书;有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10室外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学生公寓3套,可容纳2800名学生,4人一套,每套27㎡,配有卫浴、空调、电话及各种网线,每层配有开水间、洗衣房、公共厕所和学生活动室;两个餐厅,可同时容纳3600名学生;学校还将修建体育馆和体育场看台。
健全的管理机制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下设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邮局五个职能部门,以及工团、妇团、队等群众组织。1994期间,学校实行内部体制改革,职责明确,工作效率高。所有教师实行双向选择性聘任制,每年聘任一次,三年一个周期,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为进一步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增强办学活力;从2000年开始,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竞聘上岗,优化组合,真正做到教学、管理、服务育人。
优秀的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42人,其中在编教师196人,生活指导教师29人,党员教师85人,高级职称67人。截至2008年8月底,本科学历教师173人,硕士1人,合格率100%。学校将充分整合原四十六中、师范高中部的优秀教师,面向全国选拔年富力强、品学兼优的优秀教师加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优秀班主任和生活教师队伍;目前有老中青结合的学科带头人和相对稳定的专任教师。他们专学精教,治学严谨,师德高尚。
学生在学术上有天赋。
学校现有60个教学班,4300多名学生,其中共青团员900多人。优良的校风和严谨的教风,必将促进学生文明守纪,勤奋学习,积极向上,多才多艺,全面发展,必将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好评。
突出办学特色
从1984年开始,学校的中考成绩逐年提高。从1986-91(1992年以后,该市未排名第二)连续六年蝉联合肥市第一。学校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严管理、轻负担、高质量、重特色”的办学思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活力。1999 8月17日,中国教育报在“素质教育专题报道”栏目中,以“活水来自源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为题,报道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经过深刻的反思和论证,在专家的指导下,中民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新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人才,办特色学校”;新课改实施以来,学校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教育科研促进学校质量,以教师成长促进学生发展,突出科普特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个性化的发展空间;2003年被确定为“合肥市科普示范学校”,2005年首批命名为“合肥市特色初中”(全市只有两所中学)。
学校表现
历年中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2004年,张被评为市第一名。2004年、2005年合肥一中理科实验班录取人数全区第一,合肥一中录取率10%以上。2004年、2005年学校连续两年获得庐阳区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区仅有两项)。2006年,中考一、六、八联考升学率达34%,省级示范高中达标率达63%,居合肥市首位。2007年、2008年,在搬迁至滨湖新区的特殊历史时期,继续保持了高质量的办学水平。在第七届全国电脑机器人大赛中,学校有一个项目获得国家金奖,一个项目获得国家铜奖。信息学、科技创新、计算机机器人大赛多次获奖,连续多年位居合肥市第一,实现了合肥市和安徽省的历史性突破。乒乓球连续22年获得初中男女团体冠军。
特色教育成果
信息学(计算机)竞赛
连续四年获得合肥组一等奖,个人第一名。200146年有19人获得市级以上奖项,其中2人获得省级奖项。2002年有17人获得市级以上奖励,沈大获全国一等奖,Theway等6人获全国二等奖。2003年有18人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学校获得安徽组三等奖。2003年,包括程鹏在内的五名学生在全国赛区联赛中获得一等奖。2004年6人获得市级一等奖,学校获得安徽省初中组第二名(合肥市历年最好成绩)。2005年,程鹏在安徽省的比赛中获得初中组第一名,这是合肥市历史上的零突破。市教育局专门给学校发了贺信。
科技创新大赛
2002年、2003年,我校学生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幻想》、《幻想》专题科普节目,分四次播出。在18 19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四项二等奖。2005年,王浩勋等3人获第二十届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获省二等奖。程阳等2人获得市三等奖;在市科学幻想绘画大赛中,刘吉等5名同学分别获得二、三等奖;2006年,我校获得合肥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王彦博和李毅分别获得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王彦博在澳门举办的第21届全国青年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还获得“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国家青年科学技术奖”(全国只有10名学生),被评为“江淮十大好少年”。2006年10,该生获得第四届市长科技创新奖。
教育教学取得显著成绩。
在新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努力,学校的特色建设取得了成效。顺应自然,强化基础,发展特色,本校学生升学率、巩固率、毕业率稳定在100%。历年中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毕业生普遍受到上级学校的欢迎。他们认为该校学生发展潜力大,学习方法灵活,具有创新精神。合肥168联合升学率等指标均在合肥前列;在合肥,示范高中特长生招生总数和录取率均居同类学校之首。2009年,合肥中考冠军由46级8班的胡嘉欣获得,成绩763分。各级各类比赛更是硕果累累。比如信息学奥赛,连续四年获得合肥组一等奖。2006年4月,寿、梅、孙、在安徽省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其中,寿作为安徽队的一员参加了2006年在四川绵阳举行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并获得了全国团体冠军。
在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教师中涌现出了一批科普教育带头人。19名教师获得省、市级“教学新星”称号和优质课评优一等奖,3名教师获得“市长奖”,50多人获得“教学新星”称号和区级优质课评优一等奖。四位老师在全国教学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许多反映我校师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节目。
学校因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成绩突出,多次受到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表彰,先后被评为合肥特色初中、合肥市文明单位、合肥市一流管理学校、综合治理示范单位、绿化先进单位、双拥模范单位、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单位。
在某方面取得辉煌的【伟大的】成就。
中考成绩:
1981年以来,我校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升,特别是从1986到1991年,连续六年获得合肥市中考第一名(92年后全市未排名第二)。
三年来,省市示范高中成功率在85%以上,多次获得教育主管部门表彰。
搬到滨湖的第一年,中考成绩喜人。进入一中、六中、八中的学生达到372人,获得“包河区教育教学成果优秀奖”。
2001毕业的,2004年毕业的张,2009年毕业的,都是中考状元。
教师获奖:
杨泉、徐祖祥、、于、谢璐璐五位老师分别获得全国优质课竞赛一、二等奖。
赵国权等7名教师获安徽省“教学新星”称号。
25名教师获得市“教学之星”和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50多人获得区级“教学之星”、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张志刚、高辛、刘敬之、蔡威、王军先后获得科技创新大赛导师“市长奖”。
近年来,教师获奖或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千余篇。
特色教育成果:
乒乓球连续23年获得合肥初中男女团体冠军。
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连续五年获得合肥市一等奖。
50多人获得全国计算机机器人大赛、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在省市级电脑机器人竞赛和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200余项。
2005年,程鹏在安徽省青少年信息学竞赛中获得初中组第一名,首次代表合肥市成为安徽省信息学队的一员,并获得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铜牌。市教育局为此发来贺信,称我校信息学奥赛的辉煌成绩是“新的突破”。
2006年夏天,王彦博参加21全国青年创新大赛,获得二等奖。同时获得“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国家青年科学技术奖”。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奖项的获奖者只有10人。
2007年,全国电脑机器人大赛获得一枚金牌和一枚铜牌。
2010年7月,在第十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郑、张、刘分别获得初中组和VEX挑战赛(银奖)二等奖,其中郑、张获得一等奖,与全国金牌仅差一位。
2010合肥机器人大赛六名少年获得一等奖。
著名校友
《神雕侠侣》中杨过饰演的青年演员陈晓。
明确学校目标
总体目标:深入贯彻“严管理、轻负担、高质量、重特色”的十二字办学思想,培养高素质人才,办特色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突出科普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科学精神带动全过程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把我校打造成省级乃至全国一流的初中,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多层次合格人才奠定基础。
阶段性目标:开好头,在新的起点上抓住学校新一轮发展机遇,顺利实现二次创业;三年之初,成绩斐然,五年之内,辉煌无比;成功创办安徽特色初中,努力把我校打造成省内一流初中乃至全国知名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