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哭嫁
我们都知道,新娘出嫁明明都是喜事,哭嫁呢其实是一个地方的习俗,就是以前的封建社会留下来的,以前可能是真的哭了,而现在是因为与父母的不舍。
哭嫁呢,它是土家族的一个传统婚姻习俗。女儿们出嫁时候是不须要哭的,一般从新娘出嫁的前半月或者是一个月开始那会,有的甚至前三个月就已经揭开了哭嫁的序幕,到出嫁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轿时,哭嫁到达高潮,哭声,锣鼓声,鞭炮声,场面极其震撼。
哭嫁的这种习俗主要来自那会的封建社会对于婚姻的一种禁锢,那会的男女婚姻都是父母包办的。最开始哭嫁是表达对封建婚礼制度的不愿意。现在婚姻自由了,还存在哭嫁的习俗,主要原因是亲情的难以割舍,哭嫁的本质意义其实是改变了的。要知道父母对于女儿的感情是无与伦比的,辛辛苦苦把女儿养大成人,其中的辛酸,个中滋味可想而知。同样,女儿嫁人,要组成新的家庭,要离开故土、离开父母,从此要独挡一面,负起新的家庭责任,那种茫然,那种对父母的依依不舍,也是可以理解的。哭嫁之时,父母和新娘都是声泪俱下,感人肺腑。
一人哭唱的意思主要哭父母的养育恩情,哭的是对双亲的念念不舍。“我今离别父母去,内心难过泪淋淋”。两人哭唱为姐妹对唱哭,亲友陪新娘子哭。哭团圆又叫姊妹哭,是土家族哭嫁的独特形式,由九位未婚的姑娘陪新娘一人哭,哭嫁内容多为哭姐妹情谊,兄嫂支贤,故土之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