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戏曲伴奏的乐师是怎么记住那么长的简谱的?有什么技巧吗?

一个技术专业琴师对所伴奏的曲目、曲剧谱子务必熟烂于胸,到什么地方该唱哪段、该段是什么平板式、唱法是怎样的,都需要记在心里。这是一个琴师必不可少的基础,背不下来那也就别干了。协助伴奏工作人员特殊情况下也可只记牢大约就可以,伴奏时依靠乐谱架可做提示。琴师不但要记住全部谱子,还需要对艺人特殊的歌唱习惯性、设计风格了然于胸,同一个搞笑段子,每一个人唱出都不一样,这也就是受戏曲分那么多派系的危害。因此大部分每一个知名演员都是有自身的专用型琴师。

艺人基本上每天都要调嗓,这不仅仅是艺人的基功,同时也是艺人与琴师的磨合期,每跳戏表演好几百场,调嗓上千篇,这种乐谱早就溶化到琴师的血液中,有一些年迈琴师,即便忘记自己住房小区的名字,但到台子上操琴分毫不随便。一个中国象棋大师能把握上千百种开场转变,上千种残棋杀法,仅仅一个顺炮的开局就有几百种转变,一本象棋布局书本最少有半寸之上那样厚,这么多的开场围棋定式都能背熟,更何况几十出戏的谱子呢。实际上专业人员熟练在其中规律性,背乐谱比非专业的死记硬背的来的快。

那时候表演的电视节目,尽管以歌舞表演为主,但也有许多秦腔戏曲,眉户独唱。谈起伴奏工作人员是怎样记牢那么长的曲谱的,实际上并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由于不管秦腔戏曲也好,眉户也好,都是有固定不动的平板式。就拿秦腔戏曲而言,无非就是苦音慢板,二六板,双锤,代板,滚白,花音慢板,二六板……等,这种板路的步调和谱子,但凡教过秦腔戏曲伴奏的技术人员全是熟记于心的。(就象公式是确定的),尽管每本戏及每个艺人的唱法虽然不一下,但"以不变应万变“,其节奏感是一样的,转变并不大。只需"武场景"的鼓点节奏敲起,是那一种板头,各种乐器当然就依照板路的旋律逐渐弹奏了。

假如演员是依照传统式的秦腔戏曲板路和歌曲歌唱,不论是生,熟伴奏工作人员全是能够相互配合的。但象三十多年前陕西中国戏曲硏究院通过改进后的秦腔音乐唱法,比如《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祝福》……等,全是一本戏一种唱法及歌曲。(新设计的唱法),会伴奏《沙家浜》,不一定会伴奏《祝福》,每本戏都是有专业的唱法及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