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额济纳 永远的曙光情》

额济纳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浩瀚无垠的戈壁、沙漠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当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千军万马抗击匃奴,搏击古战场的动人故事。

额济纳河畔数十万亩曲折绵延的胡杨林,林草丰美,胡杨树叶在疾风中不停地摇曳、飞舞,是西北边疆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

庄严雄伟的策克国门口岸,彰显着额济纳人: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雄心气魄。

东风航天城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跻身世界航天之巅的艰辛历程。

数十平方公里的居延海,水域辽阔,碧波荡漾,鸟飞鱼游,欢乐景象,遗鸥、黑鹳、白鹭、天鹅、红嘴鸥、大雁、鹡鸰鸟、黄鸭在宽阔的水面上翱翔,鸟儿们吟唱着"小小居延海,连着中南海"的动人篇章……

此时,我乘坐的大客车像沙漠之舟穿行在额济纳一望无际的戈壁上,从车窗向外望去,蓝天白云,睛空万里,天地相连,雄浑壮丽。还有那新建的火车站、飞机场、高速公路、热电厂、学校、幼儿园、医院、博物馆、体育馆、游泳馆和那延伸的市区、宽阔的街道、绿化带、新建的成片成片楼房住宅新区……

这些新变化,新气象,让我感到既陌生又熟悉,仿佛置身在一座新兴的城市,这儿,就是美丽的额济纳。

额济纳在快速发展,迅猛腾飞,四十七年前,第二批天津知青在这片热土上默默奉献,辛勤耕耘,无怨无悔的奋战在这片土地上。今天我从兰州赶来参加曙光队蒙汉族兄弟姐妹和天津知青的聚会,阔别多年的第二故乡,美丽的额济纳:我来了!

一,重新聚集在当年曙光升起的地方

2016年7月初,我们这些当年在吉日嘎郎图公社曙光队插队下乡的天津知青、额旗知青,应曙光队石增相、学军夫妇的邀请,郭卫、李桂香、孟庆国、苗建国、徐永红、张建萍、葛树利、原绍华、常田杰等人分别从天津、兰州、酒泉、巴彦淖尔、阿拉善盟等地赶赴额济纳,回到第二故乡,与留守在额济纳旗的天津知青刘华、陈小居一起和曙光队的蒙汉族兄弟姐妹们相聚。

7月8日,睛空万里,骄阳似火,热浪袭人,我们和石增相、学军夫妇、策仁朋次格、白玉梅夫妇、阿木古楞、乌兰其其格夫妇、郭希瑞、郭希贵等当年曙光队的蒙汉族兄弟姐妹们欢聚一堂,我们天津西康路中学的学长肖福银、王恩玲夫妇带着上初中的外孙女刘冠琪来额旗参加我们的聚会,体验戍边生活,肖学长还担负聚会的摄像、光碟编辑制作工作。曾一起在额旗工作过的老同事、老朋友尚吉善、李淑兰、萨如拉、高惦基等人闻讯也赶来参加。聚会由石增相主持,他首先回顾了当年天津知青、额旗知青和蒙汉族青年社员在曙光队同吃同住同劳动结下的患难友谊和大家分别四十多年后互相关心、彼此联系的深厚情义。接着,到会的每一个人都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大家畅所欲言,抚今追昔,一片欢声笑语。这些当年朝气蓬勃的帅哥靓妹,转眼之间成了夕阳中的老年人,年龄最小的,已经过了花甲之年,最年长的郭希瑞,已年过古稀,还有几位已经接近古稀之年。分别四十多年,老朋友们相见气氛十分热烈,大家握手相拥,显得格外高兴、快乐,互相诉说着对老朋友的牵挂和思念,对第二故乡的感激和怀念…… 席间,大家穿着蒙古服装载歌载舞,引吭高唱,不停地合影留念,把美好的瞬间记录下来,欢乐的气氛贯穿聚会始终。

分别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晚年的我们追寻着昔日的足迹又聚集到青春的起点:当年曙光升起的地方,我们一起回忆,一起歌唱,畅叙我们曾经走过的荆棘坎坷和患难中的欢乐时光,交流分别后几十年的不同经历,展望、勾勒今后晚年生活的新曙光……这里既是我们当年的出发地,又是我们今天大团圆的聚集场,大家相约:五十周年时再相聚,我们的生活充满快乐和希望。

聚会从上午开始,中午时气温高达40度,十分酷热,农家乐蒙古包的空调坏了,人们热得汗流浃背,出去透透气,马上又回到蒸笼似的房子继续叙谈、交流,大家都十分珍惜这难得的见面机会,没有一个人舍得离开。聚会一直到下午才结束,在依依不舍的惜别声中,大家才陆续离去。

?二,受益终生的教诲,难以忘记的曙光情义

作为第二批天津知青,我的人生经历很简单,第一段是额济纳的插队生活,然后选调到甘肃省气象局工作,直至退休。

1969年5月到额济纳旗苏古淖尔公社富泉队下乡插队,10月又被分配到吉日嘎郎图公社曙光队,三年多的劳动锻炼和艰苦生活磨炼,和贫下中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难忘的忆苦思甜会

在生产队每天吃白面馍,既不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更不懂得什么是珍惜。一天,我们到离队里比较远的一个地方劳动,中午在地头吃饭时,用柴火烤馒头,由于没有经验把馒头烤得焦黑,就只把馒头芯掏着吃完,随手把烤焦馒头皮扔在火堆旁,又继续劳动。下工回到食堂吃饭时,被告知:今天全队开忆苦会,都吃忆苦饭。忆苦思甜会在"天上布满星,月牙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申"的歌声中开始,会议室桌子上摆放着我们中午扔掉的烤焦馒头皮,接着革委会主任讲了中午知青浪费粮食的情况,要求社员们和知识青年不能忘记旧社会的苦,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接着贫协主席和一位牧民老阿妈分别做了忆苦思甜报告,吃忆苦饭时,看着台上摆的烤焦馒头,想着忆苦思甜报告的内容,我们都羞愧的低下头……通过这件事,让我们真正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从此后我们懂得了珍惜粮食,再没有出现过浪费粮食的现象。

2.别开生面的组织纪律教育课

刚来到队上,年纪小,不懂事,纪律松懈,无组织无纪律。有一次请假去旗上,队领导没批准,我就躲过队领导,偷偷的走了。到旗上一直呆到吃过晚饭才回来,推开宿舍门的一刹那,我惊呆了,此时,全队的团员、青年都坐在我的宿舍里,炕上炕下、屋里挤满了人,看到我进来,主持人宣布开会,会上对我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批评,所有的团员、青年都发言对我进行批评帮助,我做了深刻的检查。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认识到组织纪律的重要性和危害,至今都记忆犹新,印象深刻。

3.老支书的谆谆教诲,让我终生铭记

1970年6月初,我随曙光队老支书徐建元去马鬃山牧业队工作三个月,跑遍了马鬃山的所有畜群点。

徐建元老支书从小就给牧主放牧扛活,受尽了牧主的剥削和压迫,是苦大仇深的贫苦牧民。解放后,才过上幸福的生活,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支书事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是多年的老劳模,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甘肃日报多次刊登老支书的先进事迹,肖华、宋平等兰州军区、甘肃省的领导曾多次来曙光队视察工作,并到徐建元老支书家里进行慰问、看望。

骑骆驼是下畜群必过的第一关。我们从算井子出发去各个畜群点,我跟在老支书的后面,我骑在骆驼上奔跑时,怕被骆驼摔下来,为了保持平衡,我随着骆驼上下起伏,身子站起来,又坐下,忙个不停,不久屁股磨破了,干着急,骆驼就是走不快,老支书进山了,我还在山外边。老支书见状,教我正确的骑骆驼方法,要我把屁股稳稳的坐在骆驼上,随着骆驼的奔跑,两个胳膊上下随着摆动把力量卸掉,人就不会颠起来,再不用起来坐下的瞎忙了。掌握这些技巧后,我的骑术明显提高,终于闯过这一关。骆驼的背上驮着我们行李搭袋,搭袋里有被褥等一应俱全的生活用品。我们走到哪,就睡在哪,真是:天当房,地当床,星星月亮是我们的焟烛灯光。每天风餐露宿,饿了吃带的干粮,渴了喝水壶的水。有一天,跑到半夜找不到畜群点,就在山里睡下,第二天醒来发现,畜群的蒙古包就在不远处的地方。每天跑到一个畜群点后,要用绳子把骆驼的两个前腿蹄子绑住,让骆驼在附近吃草。绑绳太紧,骆驼迈不开步子;绑绳太松,骆驼就会跑掉找不回来。我绑绳子没经验,系的扣子有些松,吃完饭出来一看,老支书的骆驼还在,我绑的那峰骆驼不见了踪影。老支书见状说,我去寻那骆驼踪迹,把它找回来。这峰骆驼我骑了好几天都不知道它的踪迹是什么样,叫我看,所有骆驼的蹄印都是一个样。三个多小时后,老支书骑着我那峰骆驼回来了,老支书在杂乱无章、众多的骆驼踪迹中,寻找到我那一峰骆驼的蹄印,并跟随着它的踪迹一步步的寻找,硬是从很远的地方把骆驼找回来了。我当时的心情是五味杂陈,激动,感激,自责,羞愧都交织在一起,久久说不出话来。老支书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因为我的失误,让老支书跑这么远的路找骆驼,这么辛苦,内心过意不去,不停地责怪自己。第二天在路上我问老支书,你怎么就认识我那峰骆驼的踪迹是什么样的?老支书说,他小小年纪就给牧主放牧干活,曾经为丢失骆驼挨打受骂,吃尽了苦,这些本领都是他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

我从不会骑骆驼,战战兢兢的被老支书甩在山外面,屁股磨出血泡,到后来十分娴熟的骑着骆驼跟着老支书在山里奔跑。我的思想,也和骑骆驼一样,在老支书耐心细致的诱导、教育下,逐渐成熟起来,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三个月的牧区之行,我和老支书完成了在牧业队的工作任务。9

月中旬,我们从马鬃山返回时,骑着骆驼赶到沙婆泉准备乘坐酒泉去额旗的班车。当我们赶到沙婆泉时,班车刚刚走,当时班车一天一趟,错过了班车,我们只能在这儿过夜,明天这个时候班车才能来。我们把骑来的骆驼放开让骆驼自己回畜群去,卸下我们的行李搭袋,在公路边等班车,吃着带来的干粮,晚上睡在路边上。中午的戈壁滩骄阳似火,特别热,光秃秃的戈壁滩上,一棵树都没有,没处躲没处藏。到了夜晚,天气骤凉,我们一老一少蜷缩在被子里,冷风嗖嗖的在耳边、脸上刮,感觉特别冷,"早穿棉,午穿纱,晚上抱着火炉吃西瓜"是最真实的写照。在我们休息的路边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煤矿,不时有拉煤的汽车、拖拉机和骆驼车从我们身边往返经过,扬起的尘土落在我们的身上脸上,我们不敢离开公路,害怕错过回额旗的班车。我们看着湛蓝的夜空,数着星星,老支书给我讲起他年轻时的趣闻轶事,听着听着,我不知不觉的睡着了。半夜时分睡得正香,突然被一阵骆驼奔跑声惊醒,起来一看,原来有一个畜群的骆驼正转移草场途经这里,漆黑的夜里,前面的骆驼突然发现有人时,惊吓的奔跑起来,其它骆驼也跟着跑,放牧人在后面还不知道情况。老支书见状,马上大声咳嗽几声,放牧人见有人睡在路边,忙问怎么回事?老支书说,我们在等回旗上的班车,怕错过了,就睡在路边等。和放牧人寒暄几句,等骆驼群离开了,我们才重新入睡。我们在这里等了一天一夜,班车终于来了,我们乘坐着班车高兴的返回到队里,结束了难忘的马鬃山之行。

4.永远的曙光情

马鬃山之行,使我懂得了许多人生的道理,思想认识和人生观都发生了很大转变。在劳动中,不论开荒打埂、灌溉堵坝、麦收打场、抽水磨面,还是基干民兵去莫吉湖修水闸,我不怕苦,不怕累,事事抢在前,工作更努力。队里培养我开拖拉机,从春耕播种到农作物成熟收获,再到犁地、耙地的精耕细做,我不分昼夜的苦战,田间地头上洒下我辛勤的汗水。在贫下中农的培养教育下,我先后担任生产队食堂管理员、民兵连副连长、队革委会委员。

1972年9月,我去旗五七干校参加为期两月的"不脱产干部学习班",学习一个月后,接到队上电话通知:我已经被选调到甘肃省气象局学习。十月下旬,我和旗上其他9名同学一起踏上去兰州的行程。

作为一名天津知青,我对额济纳和曙光队有着深厚的感情,我忘不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忘不了培养、教育我成长的老支书和纯朴的农牧民,忘不了和我们年龄相仿的蒙汉族青年,我们有着***同的理想和志向,我们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坎坷和磨难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我们结下的深厚的友谊,直到今天,老年的我们都不曾忘记对方,即使天各一方、山高水长也要见面团聚,倾诉衷肠。

额济纳是我人生的起点,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永远铭记额济纳的培养教育,永远难忘在成长道路上结成的曙光情,更忘不了我们青春的起点:当年曙光升起的地方……

2016年9月12日于兰 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