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男人结婚后会变懒?
女同事问我:“老公结婚后越来越懒了,每天吃完晚餐,就往沙发上一瘫,开始打游戏、玩手机,两口子一天到晚说不上几句话。这到底是为啥?”
似乎很多80后小夫妻之间,都存在这个问题。基本都是男人变懒,具体行为有:
1、打游戏(WOW、LOL、守望先锋、穿越火线、以及最近很火的吃鸡等)
2、玩手机(打游戏、刷微博、刷微信朋友圈、看新闻、看网络小说等)
3、看电视(体育频道、纪录频道等)
由此延伸,可以推断他们:
1、不做家务,除了给自己洗漱;
2、不带娃,除了抱过来玩一会;
3、不说话,尤其不和老婆交流;
...
你会问,为啥是80后,难道70后、90后的夫妻之前不存在这个问题?
70后大都结婚快20年了,解决不了的早已离婚,或者已经麻木了。至于90后,人家两口子正忙着《王者农药》开黑呢,别闹,没空想这事。
好吧,说回正题。
为什么男人结婚后会变懒?
回答之前,先看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男人结婚后会变懒?
?“结婚后” 三个字很关键。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成立的前提是:男人在结婚前不懒,甚至很勤快。
其实这个前提不成立,因为结婚后很懒的男性,往往结婚前就很懒。-只不过他们迫于婚恋危机,表现出自己很勤快(毕竟,那么懒,谁会嫁给你呢。就算真有胆大的姑娘,丈母娘也不会同意啊);-他们试图坚持勤快,但每当坚持到结婚后这个阶段,都纷纷“现出原形”了。
所以这个问题“为什么男人结婚后会变懒?”完整表达是: “为什么之前看起来勤快的男人结婚后会变懒?”
工作也好,家庭也罢,30多岁之后,各种局面都首次趋于稳定,这个时候人就容易懈怠下来。套用前一阵流行语,就是“中年人油腻”。
30出头,还谈不上中年人,但如果有前面说的那些“症状”,也算“小油腻”了。类比一下:
● ? 穿唐装僧袍 —— ? 卫衣、宽松牛仔裤
● ? 大肚子 —— 小肚腩
● ? 盘串、喝茶 —— 打游戏、刷手机
● ? 西服配白袜子 ?—— ? T恤领子立起来
30出头的懒人,把结婚看得太重太难,结果就是完成后,觉得太累,就想休息一下,容易停滞。没意识到:婚姻只是人生另一个起点,往后只会更凶险。他们失去了“危机感”。
他们每天打游戏,不是不会玩别的,只是社会在进步,出现了更好玩、更炫酷的东西,而他们停滞了,没跟上。我们从来不会说一个研究无人机航拍、或者备战马拉松的年轻人很懒。
大多数懒人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养成。如果有人自认为天生很懒,而不去改进,那就很危险。
懒就像现在很流行的“拖延症”,很多人说自己有拖延症,其实并没有。你看那些自称有拖延症的人,不会每次等到车子没油不能动了(每次),才去加油吧。大家都知道轻重缓急。
懒惰也一样,大多数人都不是真的懒。
他们从毕业到现在,职场混了七八年,小有成就。但其实是难受的阶段:上面的大领导也还硬朗,下面的90后咄咄逼人。想突破,找不到口子。想跃迁,又不敢挪窝。
另外,30多岁后,身体状态、血气有所下滑,夫妻间性生活次数和质量,可能不如从前。这让男人们无法接受又不知所措,做不好就干脆不做了,甚至迁怒于妻子。夫妻交流也越来越少。
他们大多知道自己懒,但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这才是问题所在。
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认知局限。下面列举几条典型的懒人认知:
● ?避免不一致倾向:人的大脑为了节省能量,倾向于不作出改变,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习惯”,这是一把双刃剑,好习惯让人受益,坏习惯则害人不浅;
● ? 憋大招:通常自命不凡,认为小打小闹没意思,要么不干,要么就干票大的,最好搞出一个千万级别的项目。却不知道独角兽项目,都是从小处摸爬滚打上来的;
● ? 都这样:张哥、王总,全都这样,认为自己没什么问题。却不知张哥、王总要么濒临离婚、要么嫂子已选择沉默;
● ? 大男人:认为男人只要赚钱养家就可,做家务、带孩子、哄老婆,太不爷们了。往往越有这种想法的男人,越是没本事、没内涵的人,典型的“凤凰男”思维。
● ?自证预言:自认为娶个老婆就可以享福了,等等。久而久之,真的变懒了。
● ? 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听过几句“老婆还是别人的好”、“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不过嫂子”这种很Low的轻佻话,就当真了。无法从经济成本和感情投资方面,去思考和老婆的关系。
所以,知道自己很懒,是不够的,认识不到懒的根源和危害,永远不会改变。就好像那句很流行的话: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那如果认识到了为什么懒、知道懒的危害,就可以了吗?答案是:是的。
只要认识到了问题所在,就会行动起来,改掉懒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给自己一个合理的人设 ? (戏剧词汇:人物设定)
我们之所以认为,男人结婚后都会变懒,是因为忽视了另外一个事实:结婚后很勤快,甚至更勤快、更上进的男人,大有人在。只不过女人们不至于每天吐槽男人太勤快。
仔细观察那些勤快、上进的男人,你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同特点:他们身上都或多或少有某种气质。有的人是“暖男”,有的人是“极客”,有的人是“健身狂”等等。这种气质就是他们的人设。
性格也好,技能也罢,给自己一个积极的人设,会引导你走向积极。想想那些明星,邓超(逗比、健身狂)、鹿晗(文体全能)、何炅(暖心大哥哥)。他们没一个是成天打游戏、刷手机的形象。
大多数懒惰、懈怠的年轻人,都是因为没给自己规划人设,活到哪算哪,看见别人干啥自己就干啥,就容易变成那样子了。
小技巧:人生导演法,想象自己活在一场真人秀里。电影《楚门的世界》里面,楚门就是活在观众的眼中,不同的是,楚门不知情,所以是悲剧。但如果我们主动地去给自己,添加观众视角,那么言行举止,也会不知不觉变得越来越接近人设。
2.从外表包装自己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是吴彦祖、彭于晏这种类型的,躺在沙发上。就算玩手机,估计大多数姑娘们也没意见。他很懒?别闹!我正在撩汉子呢,没空想这事。
这个比喻或许不太恰当,但能从侧面说明,一个人很懒,有时候也反映在形象上。
大多数被老婆埋怨很懒的男人,躺在沙发上的形象都不会太好:淘宝款的花睡衣、蓬乱的头发、一双鞋底发黑的拖鞋等。绝对不是优衣库广告中,那种穿着纯棉、合身、素色居家服的暖男形象。
同时,当一个人开始注重形象:打理发型、换个镜框、穿衣风格、取掉大金链、把POLO衫领子折好......从头到脚精致起来,随之而来的是整个人精神面貌的提升。
据说,打游戏的高手,都爱给自己的游戏人物买几套炫酷皮肤......图什么?气场啊!
小技巧:爱刷手机的各位宅男,可以去知乎搜一下,有很多男士穿搭指南。说实话,大陆男生在穿衣品味方面,落后女生至少5年。这是一个比贫富差距更严峻的问题。
3.注意自己的调性
也就是去年网上流行词“逼格”,这是一个年纪越大越需要提升的点。调性可以包括很多方面,通常说一个人很有调性,指的是他 言谈举止、吃喝玩乐、衣食住行 各方面都很追求品质。
双十一刚结束,第二天,马云爸爸主演的电影《功守道》上映,大热。上个月的云栖音乐节,Jack MA也压轴登场献唱了好几首,并且还自嘲说唱得不好明年还来。
马云是一个外表有点“丑”(通常意义上的。其实正因为他的品味和经营自己,现在极少有人真心觉得他丑了,反而很讨喜)的商人。但他跟普通土老板的区别在哪?他玩太极、玩音乐。他和王菲、李健、李连杰一起玩。这些就是很有调性的标签。
调性并不需要太多钱,它需要的是对自己的高要求,是一种不能忍受自己得过且过、人云亦云活下去的向上的姿态。
夜宵摊上,大家都在喝酒吃串。聊聊半马配速、聊聊三体黑暗森林、哪怕骂一骂比特币涨太快了都可以。总比讨论领导又包养个漂亮小三、隔壁个学生妹真水灵这些,要高明得多。
小技巧:培养自己的主动兴趣(看电影,看小说,这些是被动兴趣),就是奔着练就某项技能而去玩的兴趣。譬如说:研究航模、学弹吉他等等。主动兴趣特点在于,能够集中注意力,通过技能提升拓展自己的认知能力。
4.自律
解决懒散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靠自律。一旦决定要自律,要做的事情就很多:注意谈吐、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合理作息等等,这些好习惯都需要花时间,一点点去培养。
5.找到同行者
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太对了。身边如果都是些停滞、懈怠、懒散的人,会把自己拖得懒散。相反,如果身边都是积极向上、追求精进的人,你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6.广泛阅读
查理芒格说:“我还从来没见过哪一个成功的人,不热爱阅读的,一个都没有。”也许这话有点绝对,但不妨碍它是一句正确的话,阅读确实是普通人崛起的有效途径。
当然,我们说“广泛阅读”,不是指什么书都要看,路边的小黄文、《知音》这些不包括在内。而是指去看各个学科、领域的经典书籍,只有看经典,才不会掉坑里。
当书读得足够多的时候,人的认知会提升,原来想不通的道理会豁然开朗。有人经常看着看着,扇自己大耳刮子:你个傻X,早干嘛去了。
一个男人能够做到以上几点,就可以摘下懒散的标签了,甚至很大程度上,会最终获得成功。(如果你做得足够好、持续时间足够长的话)
总之,30-40岁,是一个男人的过渡期,出现懒散、迷茫都是正常的。时刻提醒自己:要拥有不苟且、不放弃自己的人生,持续精进。总会突破停滞,更进一步的。
20-30岁阶段,大家都在努力。40-50岁阶段,大势已定。恰恰是30-40岁阶段,大部分人都在迷茫或者接受现实。这时候能够咬紧牙关,坚持下来的,最终都是狠角色。
——End——
参考熊太行《关系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