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正确理解教材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学中,我认为我们所使用的课本应不只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应该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因此必须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例如第五册第单元《妈妈的歌》一课中,欣赏作品《妈妈之歌》《鲁冰花》等。老师应该首先理解为什么要安排这写曲目,联系前后内容我们发现,二年级时,已经出现了一些关于“妈妈”的作品,比如《不再麻烦好妈妈》《小乌鸦爱妈妈》等作品。二接下去的四年级上册更是出现整整一个单元的《妈妈的歌》。这里的目的我想是在于帮助学生了解母爱,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相对程度要高一些。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最大的特点,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是最重要的。从而培养学生对妈妈真切的爱,为他们的良好品格和健康心态打好良好的基础。当今的孩子大都习惯了享受父母给予的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让许多孩子忘却了自己也该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和回报父母!通过聆听以父母的爱为主题的作品,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了情感的陶冶,去深深打动每位孩子的心,对如何感恩图报有更深刻的认识!案例描述:一、导入1.聆听《世上只有妈妈好》。2.说说和妈妈在一起的感受。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体验,谈自己的真实感受。二、聆听音乐导入:有两个小朋友和他们妈妈的故事,请大家来听一听。1.初听《小白菜》:听了有什么感受?生回答(略)2. 师归纳:《小白菜》这首歌曲悲伤、凄凉。3.初听《鲁冰花》:听了有什么感受?生回答(略)4. 师归纳:《鲁冰花》这首歌曲是伤心、抒情的。5. 这两首歌曲都表达了孩子对妈妈的思念之情。6. 第二次聆听《小白菜》、《鲁冰花》体验歌曲的演唱形式。7. 听听、比比: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8. 师生分析讨论歌曲背景与演唱形式:《小白菜》——无伴奏合唱;《鲁冰花》——独唱+伴唱。9. 再听《小白菜》、《鲁冰花》体验旋律的进行对于表现音乐形象的作用。10. ①跟着录音轻声哼唱,一边跟老师旋律线,体验旋律进行的特点。②比较两首歌曲旋律进行的的***同与不同之处。11. 小结:音乐中表现悲伤的情绪,旋律的进行大都由高向低进行,速度比较慢;音乐中表现高兴的情绪,旋律的进行大都比较跳跃,速度也比较快。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信息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但决不是唯一标准。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多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不是为了教材而教学生,而是为了学生而使用教材,整和教材资源实现由“教材”过渡到“学材”。在设计四年级下学期的欣赏课时尤其适合这一点,我们充分考虑到这时的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较强,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但兴趣不高的现状来设计课堂教学。如在设计第8册欣赏《祝你快乐》(吹奏乐)一课时我是这样理解使用教材的:一、熟知音乐主题。1.初听乐曲主题: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2.让学生不受问题的限制,用自己的方式,按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欣赏音乐]3.再听乐曲主题并熟悉音乐:师生随主题音乐做拍击动作。4.揭题:吹管乐《祝你快乐》的主题音乐。 5.模唱:用“la”来模唱主题。6.音乐是什么情绪?怎样唱能体现这样的情绪?通过模唱记忆乐曲主题旋律,用声音来表现乐曲的情绪。二、了解主奏乐器。1.聆听乐曲主题出现次数:听听主题旋律在乐曲中一***出现了几次?听到熟悉的地方随音乐唱一唱。2.讨论:三次。3.聆听乐曲主题每一次出现时所用的乐器4.第一次出现时,主奏乐器都有哪些?演奏形式又是什么样的呢?5.讨论:主题音乐先是小号,后又通过配器的变化反复了一次,由单簧管和小号演奏的。6.聆听主题音乐第二次出现时的主奏乐器是什么?7.讨论:长笛。8.再听听最后一次出现,用了哪些主奏乐器?9.讨论:这一次同第一次出现时所用的主奏乐器相同的。 10.让学生对几种吹管乐器的音色有一定的概念,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的运用。三、介绍曲式结构。1.讨论曲式结构。2.还有几个旋律不同于主题旋律?两个旋律3.第二个旋律与主题音乐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4.那第三个旋律呢?(师弹奏第三个旋律)5.我们用A B C来表示不同的旋律,再听一遍音乐,请用这些字母来表示每一乐段出现的次序。6.用字母来表示是:A B A C A。7.介绍:主题音乐A反复出现多次,每一次重复出现之前都会有一个新的旋律出现。这就是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我们把这种曲式结构,叫做回旋曲式。实践证明以上教学案例的成功,应归结为教师对教材的正确了解,不走两个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