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出西方翻译理论路线的是
西方翻译理论路线图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提出的。
奈达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他长期致力于翻译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翻译理论和思想。他的翻译理论主要基于语言学和交际理论,他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活动,是原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转换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的核心是传达原文的意思,而不是简单地复制原文的形式或风格。因此,奈达主张在翻译过程中,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同时根据目标语的语法、词汇和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转换,以使译文能够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奈达的翻译理论对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理论不仅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指导,也为翻译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奈达的翻译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哲学、科学、政治等领域的翻译实践中,成为西方翻译理论的重要代表之一。
奈达还提出了“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的概念,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尽量保留原作的信息和风格,使译文读者能够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和体验。这一概念对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后来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翻译理论包括的内容:
1、翻译的定义和性质:翻译理论首先要明确翻译的定义和性质,即翻译是什么,它与语言的关系是什么,以及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翻译的标准和原则:翻译理论要提出翻译的标准和原则,即翻译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准则和要求,如何保证翻译的准确性、流畅性和可读性。
3、翻译的方法和技巧:翻译理论要介绍各种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如直译、意译、音译、加注、省略等,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语境和文体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4、翻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翻译理论要探讨翻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翻译传统和特点,以及翻译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5、翻译的跨学科性:翻译理论要关注跨学科的研究,从语言学、文学、文化学、社会学等不同角度研究翻译问题,探讨翻译的跨学科性和跨文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