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的5个模板。

教学设计是教职员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有序安排教学要素,确定合适的教学计划的一种思路和方案。下面是我给你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学设计,希望你喜欢!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

为《走向大海的小女孩》创作舞蹈动作

教学准备

磁带录音机

教学目标

能为《走向大海的小女孩》创作几个舞蹈动作,并让学生表演。

教学设计

《走向大海的小女孩》的舞蹈设计

1,第一段歌词

第65438节+0-8:双手叉腰,右脚向外踏,左脚落地在右前脚跟,右腿弯曲。然后反方向做。一共两个八拍。

第9-12节:向左跑几步,拿起东西。1八拍。

第13—16节:身体向右转屈膝,双手扣在一起,轻轻摇头。1八拍。

第17-20节:双手护住篮筐,屈膝,小步走。身体先左转,再右转,头部随身体旋转。1八拍。

第265438节+0-24:屈膝,先抬起左脚,左手张开,然后反其道而行之。1八拍。

第25-30节:手臂放在头的两侧,手掌左右摆动。1半八拍。

2.第二段的歌词

31-38节:动作同1-8节。

第39-46节:双脚分开,手臂放在身体两侧,左右摆动。两个八拍。

第47-54节:两个学生面对面手拉手,绕圈跳舞。两个八拍。

Section 56-61:背篮筐,手臂在身体两侧来回摆动,双脚跳起。1半八拍。

3.结论句

身体向左转,右脚尖,双手在嘴前张开,1八拍。然后反方向做一个八拍。

教学过程

1,先教分解动作

2.然后跟着录音跳舞。

3.可以挑选优秀的表演者进行表演。

4.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作品,唱歌,带着音乐读诗,体现文化艺术多样性的特点,让学生沉浸在丰富的诗歌体验中。

(2)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春种心》。

(3)理解还原标记;学习三拍子的指挥图式。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可以用轻快优美的声音唱《春天种下你的心》。

难点:掌握三拍歌曲的节奏。

教学工具

钢琴、录音机、磁带等。

预览要求

看看“春天种下你的心”这句歌词

教师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组织教学,向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校园的早晨》

1,学生听老师再唱一遍这首歌。

2.学生们跟着伴奏带着感情唱歌。

第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组织

随着音乐走进教室。

反复弹奏春之歌的旋律。

(二)引入教学

匹配,匹配:

1,用“春天”说成语。

导读:学生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

老师:说到春天,人们总喜欢用温暖、复兴、生机等词语来描写它带来的美好。

2.说出古诗词中关于“春”的诗句。

3.用音乐诗朗诵《推开春天的门》。

我听到鸟儿在啁啾。

在城市里,有几只春天的鸟。

他们不敢进城。

只在教室外欢呼跳跃。

他们和农村的农民一样朴实。

让我萌发一种亲近感

他们是我的朋友。

就像我偶然遇到的一个亲戚。

他们在寻找未知的虫子。

向同伴发出友好的声音

放学后,我爱上了鸟鸣。

在鸟类的争论中

我推开了春天的门(春之歌的旋律)

(3)欣赏门德尔松的《春之歌》。

1,和秦一起唱A段主旋律。

恢复标记的识别:是指将升高或降低的声音恢复到原来的声音高度。

2.第一次听音乐

问:a .听到主题旋律就发声明。

b、音乐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3.再享受一次。

让学生在听不同段落时用颜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解释原因。

4.暴露话题,简单介绍一下音乐创作的背景和作者。

(4)学习歌曲《春天种下你的心》

1.请学生描述他们的美丽梦想,谈谈他们的理想。

2.听老师唱歌。

3.学生用鲁和秦哼唱旋律。

4.带着感情读第一首歌词,感受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5.听录音,再唱一遍。

注意第一段乐句的异同,唱出来。

6.学唱秦的第一句歌词。

7.自学第二段歌词。

8.学习三倍时间的命令模式。

9.把歌唱完整,边唱边拍手。

(5)表演歌曲

1,讨论用什么样的力度来表达两段的不同情绪。

2、运用多种演唱形式表达歌曲。比如:主唱、合唱;轮流唱歌;界面唱歌等等

3.拍手为歌曲的后半段伴奏。有节奏的“0__X”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歌,一组伴奏。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清新欢快的意境,体验校园歌曲自然质朴的风格。

2.通过听和建模,可以清晰准确的演唱和表达歌曲。

3.感受不同唱法对同一首歌的演绎,尝试创作不同的歌曲表达方式,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材分析:

《早晨》是一首旋律明快流畅的校园歌曲,三声部结构,表现了阳光明媚的早晨人们锻炼身体的快乐场景。两个基本段落的旋律在重复的基础上略有变化,但只是在结尾上,但这种变化会给学生的音准带来一定的困难。三段的语气对比变化。第一段欢快活泼,第二段舒展优美,描绘美景,第三段重复第一段的旋律,歌曲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教学重点:感受和表现歌曲的美。

教学难点:两段的对比和衔接容易导致语调和情感把握不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首先,对话很有趣

老师:同学们,你们今天早上几点起床的?早上起床后你做什么?你知道老师早上做了什么吗?请仔细听。(问题引起好奇,听听老师的模特演唱)

二,新课程教学

1,初步感觉。听歌曲范本,了解歌曲内容,体会歌曲意境,整体感受歌曲。

2.再听一遍歌曲。问题:一首歌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引导学生体验段落间旋律和情感的对比,为歌曲的表现做准备。

3.听游戏。通过游戏,学生可以轻松分辨乐句之间的变化,唱出旋律,突破难点。

4.唱歌。根据学习情况及时指导。

5.听另一种风格的演唱,体验不同风格歌曲的个性表现,为作曲活动做铺垫。

6.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无伴奏合唱的音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歌曲更丰富地表达出来,激发学生创作和演绎的热情。

第三,评价激励

通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来复习这节课。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第四篇教学目标:

首先,我可以学唱《山谷的回声真好听》这首歌

第二,能够识别强弱标志F和P,能够比较声音的强弱。

教学过程:

第一,进口

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天是所有季节中最美的季节。现在是春天了。你愿意带着你的好心情和老师一起去春游吗?那我们开始唱歌吧!(播放课件《春天在哪里》)

1,显示山的图片。

这座山不仅美丽而且神奇(播放回声)

喊叫声和回声是一样的吗?有什么区别?

课件演示:

在音乐中,声音大而重的叫羌,用英文字母f表示。

在音乐中,小而轻的声音称为弱,用英文字母p表示。

2.老师和学生玩回声游戏。

第二,学歌

1,学生闭上眼睛听歌。

好看吗?你喜不喜欢?

2.听歌,熟悉歌词。

3.歌里唱的是什么?当老师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时。

老师教学生有节奏地读歌词。

4.学生们随着音乐轻轻地唱歌。

5.再轻轻地唱一遍这首歌。

6.学生们跟着老师的钢琴一起唱。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重点指导。

7.以不同的角色演唱

(1)师生一起唱。

(2)男生女生一起唱。

(3)指名道姓地唱

第三,比较声音的强弱

我们刚才欣赏了美丽的山脉,现在我们将来到声谷,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美丽的城堡和各种声音。你能比较一下哪个声音强哪个声音弱吗?(展示课件)

第四,寻找它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自然界中,有些声音很强,有些声音很弱。现在让我们去找他们。

学生找到自己的强弱声音,集体交流。

孩子在生活中真的很有心,能表现出那么多强弱的声音。

动词 (verb的缩写)摘要

孩子们,你们今天春游愉快吗?是的,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快乐,还学会了一首优美的歌曲《山谷的回声真的很漂亮》,还学会了F和P表现声音的强弱,真的是很大的收获。天色已晚。让我们带着收获回家唱歌吧!(播放歌曲《山谷的回声真好听》)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5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唱《喇叭花》这首歌,可以让学生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树立环保的态度。

过程和方法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听、表达、配合来表演歌曲。

知识和技能

学生可以跟着节奏,使用合理的身体动作。

二,教学中的难点

焦点

重点是要能完整的演唱歌曲,有表演性。

困难

可以加入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动量节奏。

第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程

上课前,老师展示牵牛花的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花。它的形状像什么乐器?

同学们畅所欲言,牵牛花,牵牛花,像小号。

老师总结:哦!同学说它长得像个小喇叭,能吹出声音吗?今天,我们将学习这首歌曲《喇叭花》,并介绍一个新的教训。

(2)初步感知

1.第一次听歌

并问:歌曲的意境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老师总结: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

再次听这首歌

并问:这首歌的语速是多少?

学生畅所欲言。

老师总结:这是一首中速歌。

(3)学会唱歌

1.进行简单的声乐练习,引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嗓音发声;

2.老师弹钢琴,学生跟着谱子唱,并提示学生音准;

3.教师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注意乐谱中的一字多调;

4.把歌词填进旋律里,把歌完整的唱出来;

5.在带着感情唱歌的情况下,加上歌词下面提示的肢体动作;

(4)巩固提高

(1)老师带领学生做几个基本的舞蹈动作;

(2)学生分组创造自己的动作;

(3)上台评价,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语。

(5)总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喇叭花》这首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希望同学们以后能树立环保意识,同时有发现美的眼睛,仔细观察我们生活中的一草一木,发现更多美好的东西。

最后老师留了一个小任务,回家后把这首歌给父母看,和他们分享音乐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