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间美术有哪些?

剪纸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蒙古族刺绣

蒙古族刺绣以衣着装饰为主,花纹图案流传于游牧民族的签、绷、缭、缀、纳、雕、刺直隐缝绷、云水纹等蒙古族缝纫技艺。蒙古服饰的刺绣和蒙古包盖毡的刺绣以及马具的刺绣等,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形象、朴实、亲切、精美等诸多技艺特点,给人们极大的感召力。

蒙古族图案

图案一词,蒙语统称为“贺乌嘎拉吉”。从蒙古族图案来看,美好的幻想,艺术夸张及生活的真实描写,是蒙古族图案的主要特征。 因为盘羊的犄角卷曲好看,所以一般类似犄角形卷曲纹样称为“乌嘎拉吉”,而其它类型纹样称为“贺”,随着日用工艺品和图案艺术的发展,人民把一切器物的造型设计和各种纹样都称为图案了。所以图案,就是一切器物的造型和一切器物的装饰的平面设计图。

阿拉善佛教岩刻

阿拉善佛教岩刻分布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境内广宗寺和福因寺两处,是内蒙古地区规模最大的佛教岩刻群。阿拉善佛教岩刻具有鲜明的草原文化特征和藏传佛教文化特征,是在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本人的强烈影响下产生的藏传佛教文化传播载体,它将200多年的藏传佛教历史、文化、艺术信息和阿拉善佛教艺人的技术信息保留了下来,是研究阿拉善历史、宗教文化和民族民间艺术不可多得的实证。

哈尼卡

“哈尼卡”是玩具纸偶,是达斡尔族小女孩喜爱的玩具。它由剪纸的人物头形和圆锥形的人体组合而成,可以站立,有几厘米到20多厘米高。制作“哈尼卡”时,先用一张白纸对折剪出对称的各种人物“哈尼卡”头形。头形剪出后,把它用浆糊贴在一根小细棍上。其身体部分是用红、黄、绿等各色彩纸做的圆锥形,把贴有剪纸头形的小细棍插进圆锥形身体的上部,“哈尼卡”便成形了。再根据男女老幼不同的“哈尼卡”,给它配上各种彩纸剪制出的长短衣袍、坎肩、马褂,在领口、大襟、下摆、袖口处,配贴各色装饰花边;还为男性“哈尼卡”戴上礼帽、腰带等。

蒙古族服饰图案

蒙古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具有民族风格的花纹图案。其中有以五畜和花鸟为内容的动植物图案,以山、水、云、火为内容的自然风景图案,以吉祥如意为内容的“乌力吉(吉祥)”图案等。这些富有草原生活气息的民间图案,其表现手法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蒙古民族服饰的很多部位均有各种图案装饰。例如帽子、耳套、长袍、坎肩、摔跤衣、赛马服、靴、鞋、烟荷包、鼻烟壶褡裢、碗袋、针线包等,都有一定格式的图案装饰。

从图案的不同缝纫工艺方面,可分为驱针图案、缉针图案、盘针图案、绣花图案、贴花图案、抠花图案、编结图案等。从图案的不同风格方面,可分为哈南图案、阿鲁哈图案、云纹图案、犄纹图案、“乌力吉(吉祥)”图案、花鸟图案、龙凤图案、山水图案、蝴蝶图案、字形图案、团花图案等。

面塑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图什业图王府刺绣

图什业图王府服饰刺绣起源于清代,是图什业图王府世袭传承的一种蒙古族民间工艺美术技艺。现在,这种刺绣工艺只剩下一位传人,就是居住在科右中旗代钦塔拉苏木的蒙古族妇女张春花。她在外祖母查干花拉是当年图什业图王府中一名非常出色的绣女,在宫廷里给王爷、王妃们设计图案并制成绣品,而且数量被严格限定,一件也不能多。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王爷府”作为封建时代的产物也被取消,这些手艺才敢传给外孙女,昔日的宫延刺绣工艺才得以流向民间。

扎鲁特刺绣

扎鲁特蒙古族刺绣起源于元朝,是蒙古族文化遗产中十分珍贵的艺术财富。蒙古族刺绣以衣着装饰为主,花纹图案流传于游牧民族的签、绷、缭、缀、纳、雕、刺直隐缝绷、云水纹等蒙古族缝纫技艺。蒙古服饰的刺绣和蒙古包盖毡的刺绣以及马具的刺绣等,以鲜明的悯恤热塑、地方特色和形象、朴实、亲切、精美等诸多技艺特点,给人们极大地感召力。

武家泥塑

武家泥塑与南北两大泥塑流派迥异,它既没有“天津泥人张”的逼真写实,也没有惠山泥人细腻的装饰感,却有着塞外的粗犷和质朴。武家泥塑是在半农半牧社会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民间工艺,是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交融的产物。它的题材、内容、表现形式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题材选择、制作工艺和色彩运用都趋于质朴、粗犷与厚重。

武家泥塑最为传神的工序在于画泥人的眼睛。武文胜说,每个人画的眼睛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画的眼睛顾盼生情,而有的人画的眼睛却呆若木鸡。虽然人人都会做泥塑,但真正能画好眼睛的人却不多。当时村里上百人制作泥塑,只有三四个人画眼睛画的最传神,于是家族里人做好泥人就拿着鸡蛋求这三四个人画眼睛,一个鸡蛋可以给画两三个泥人的眼睛。传神的双眼、粗狂质朴的造型、鲜艳的色彩是武家泥塑的主要特点

炕围画

炕围画是一种民间的室内装饰画,亦称“墙围画”。在我国北方较流行。作为山西地方文化中一支地域性很强的造型艺术形式,是壁画、建筑彩绘、年画的复合体。晋东南地区、吕梁地区、晋中地区、忻州地区、雁北地区均有分布,其中尤以原平、代县的炕围画最为著名。

达斡尔族刺绣:

刺绣是达斡尔族传统的民间艺术的又一个重要方面,临近婚龄的姑娘学做针线活、刺绣是最主要内容之一。新娘出嫁时为大家带去的枕头、布鞋、烟荷包的刺绣水平如何,历来是人们评价新娘的一个重要内容。

剌绣的技法,除平绣、贴补绣外,以折叠绣最有特色。刺绣花样的多以几何纹、吉祥如意以及民间故事中的人物,自然界的花鸟、禽兽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