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纳音乐会

中西合璧的《爱情之死》

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在中国着陆。

“跟着我的手势走应该没有问题。”

——德国指挥家说。

本月3日,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在保利剧院上演。从下午3: 30到下午10,包括幕间休息在内,历时6个半小时,创下了中国最长的歌剧演出纪录。

演奏瓦格纳的歌剧是近年来北京文化市场的时尚。2005年秋,纽伦堡歌剧院在保利上演了四天的《尼伯龙根的指环》,这是日本以外亚洲的首次演出。之前在亚洲只在日本上演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也是如此。事实上,任何瓦格纳歌剧现在都是“中国首演”,因为它篇幅巨大,表演难度极高。与前年的《尼伯龙根的指环》不同,这个乐队和合唱团都是中国人——中国爱乐乐团和合唱团。只有指挥和几个主演是外国人。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进步,不管水平如何,至少这一次,“我来了”和“我会玩了”的问题都解决了。

所谓演唱会歌剧,就是乐队不在乐池,而是像开演唱会一样全部搬到舞台上。歌手不打扮,只穿普通服装,在前台唱歌。这种形式可以节省庞大的舞台美术设计,降低演出成本,同时有助于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在“听”的方面,可以更好地听音乐和唱歌。

3号在北京的演出,考虑到北京的交通问题,应该不会太晚,而且另一方面考虑到选手的身体素质,中间休息时间较长,不得不分成上下半场。上半场从下午3: 30开始,持续三个多小时,然后休息两个小时。下半场从晚上8点开始,到10左右结束。纯音乐时间也是五个小时。这对乐队、演员、指挥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自从前年看了现场的《尼伯龙根的指环》之后,观众们意识到,一个演员表演瓦格纳的歌剧,最重要的是身体素质。没有身体素质的保证,再好的音乐素养,再好的声乐技巧,也发挥不出来。因此,世界著名的瓦格纳歌剧演唱家大多来自北欧、德国和英国,这些地方的演唱者体格健壮,平均体重超过100 kg,语言障碍小。

女主角伊索德是四月份在都灵刚演完同一角色的女高音布瑞尔吗?玛丽亚?荣格《伊索尔德》在五个小时的戏里几乎从头唱到尾,音乐会形式比舞台剧形式更累,因为在舞台剧形式里,演员可以做各种肢体动作,站、走、坐、跪,甚至躺、卧,可以锻炼筋骨,但音乐会形式只能直立。为此,女高音特意提前买了一双“很舒服”的平底鞋,估计就算这样,脚也会肿。男高音弗兰克?范?阿肯是一个新手,第一次在公众面前演唱特里斯坦这个角色。这对他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其实最紧张的还是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从来没有演奏过如此大规模的作品,不仅篇幅长,而且部件很多,像一台完美契合的巨大机器。担任指挥任务的,是德国指挥家克劳斯?韦瑟是中国爱乐乐团的老朋友,之前曾多次与乐团合作指挥音乐会。起初他对中国爱乐乐团能否演奏好这部高难度歌剧表示怀疑,但从5月21日排练到演出,他觉得乐团的技术还行,但对作品的理解还不够。毕竟两国文化差异巨大,乐团演奏者大多不了解古代斯堪的纳维亚的精神特征,对瓦格纳的音乐也不熟悉。既然谈不上“高明”,那就退而求其次,先确定正确再说。“跟随我的手势应该没有问题”——德国售票员说。

主角不太知名,乐团第一次演奏瓦格纳。所以这次演出最大的价值就是可以顺利演出,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莎士比亚的悲剧随处可见。

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的故事源于欧洲中世纪传说,但瓦格纳结合自己的感受对其进行了较大改动,因此他创作的歌剧剧本完全是原创的。剧本分为三幕。第一幕很像莎士比亚的《奥赛罗》的精彩开场——精于使用倒叙手法,并不觉得倒叙是为了倒叙:

开幕式在从爱尔兰到康沃尔的船上,快到目的地了。这就是康沃尔的骑士特里斯坦为了自己的国王马克去爱尔兰,娶了爱尔兰骄傲的公主伊索尔德的船。还有特里斯坦的男仆——忠诚的库维纳尔和伊索尔德的女仆——聪明独立的布兰加尼。伊索德不愿意为这门亲事而死,因为康沃尔和爱尔兰之前就有战争。在战斗中,特里斯坦杀死了对方的一名战士,而这个人就是伊索尔德的未婚夫。特里斯坦本人也受了伤,晕倒在沙滩上,被伊索德发现。伊索德还发现这个人的剑上有一个缺口,他被谋杀的未婚夫头上有一小块钢片,正好与这个缺口吻合。于是伊索尔德拿刀杀了特里斯坦为未婚夫报仇,但她没想到特里斯坦醒来后会用一种无所畏惧却温暖的眼神看着自己,所以她不忍心这么做,而是用自己祖传的秘方治好了特里斯坦的伤。这些背景都是伊索德在歌词中唱到的。

现在,交战国言归于好,马克国王准备迎娶伊索尔德,特里斯坦在押解途中一直刻意避免与伊索尔德直接见面,甚至伊索尔德还亲自命他前去拜谒,找各种借口不来了。这加重了伊索德的悲痛,她决定服毒自杀,顺便带走了傲慢的骑士特里斯坦。女仆布兰加尼是个媒人。她偷偷把自杀用的毒酒改成了爱情用的春药酒。当他们到达康沃尔时,他们喝了酒,自然坠入爱河。

第二幕是在马克国王的宫殿里,出轨的男人和女人在互相倾诉衷肠。他们没想到的是,特里斯坦的好朋友、马克国王的朝臣梅洛一直在暗中监视他们,并适时向马克国王举报。国王马克成功捉奸,公开谴责特里斯坦。为了表示忠诚,梅洛突然给了特里斯坦一把剑,并把他打成重伤。随后,特里斯坦被仆人库维纳尔护送回老家休养。

第三幕的地点移到了特里斯坦的家乡卡莱尔。伊索德冒着生命危险来这里看他。终于见到爱人的特里斯坦非常激动,死在了她的怀里。马克国王是乘船来的。库维纳尔认为他是来挑明责任的,所以他杀了梅洛,然后自杀。马克国王其实是来成全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的,但为时已晚。伊索德终于唱完了最著名的长篇独奏会《爱情之死》,倒在地上与特里斯坦共眠。

从剧情发展和戏剧结构来看,很明显这部剧受莎士比亚悲剧的影响很大,处处可见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奥赛罗的影子。瓦格纳本人并没有拐弯抹角。其实瓦格纳的戏剧风格有更久远的历史渊源,是古希腊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的诗化悲剧。瓦格纳的个人爱情故事在这里也有象征意义:在瓦格纳逃亡瑞士期间,他与出版商维森通克家族关系很好。维森通克的妻子玛蒂尔德长得漂亮,有很高的艺术修养。瓦格纳视其为自己最大的知己,两人陷入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婚外情。而难能可贵的是,维森通克先生以坦荡的态度对待此事,最终让维森通克夫人回心转意。瓦格纳在这件事上其实是一个光荣的失败者。失败或失恋给艺术家带来的灵感往往多于胜利,于是瓦格纳把这种灵感变成了不朽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显然,他本人就是特里斯坦,维森通克夫人就是伊索尔德,维森通克先生就是王马克。

瓦格纳的一生和他的崇拜者和反对者一样有很多优点和缺点。他最大的两个缺点就是喜欢借钱不还,喜欢撬别人的老婆,而且经常是对自己好的好朋友的老婆。维森托克夫人就是如此,他后来的妻子科西玛更是如此。柯西玛是李斯特的私生女,李斯特原本是指挥家汉斯?冯?彪罗的妻子彪罗是瓦格纳的“铁粉”,也是瓦格纳音乐极其卖力的推广者。

瓦格纳的歌剧很难入门,但一旦进门,就停不下来。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是整个西方音乐史上的里程碑。这是因为,它一方面牢固地确立了“连续歌剧”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大量使用半音,把调性变成了音乐海洋中的孤岛,从而为20世纪的无调性音乐打开了第一扇门。从那以后,整个西方歌剧发生了变化,比瓦格纳晚的作曲家在创作歌剧时都受到了他的影响,即使是最纯粹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威尔第和普契尼。

瓦格纳的歌剧,除了《纽伦堡的著名歌唱家》之外,都充满了矛盾、焦虑、灵魂穿越,以及伟大女性为拯救男性乃至整个世界而做出的自我牺牲。他在音乐中寻求新的表现手法,以达到表达其哲学思想的目的。在瓦格纳的歌剧中,为了突出戏剧性,牺牲了唱功。全剧由主导动机的呈现和发展构成,既没有一定的传统音乐结构,也没有完整的演唱旋律。在和声中,高度半音和不协和和弦被广泛使用。所以,瓦格纳的歌剧乍听起来都很“难听”,但只要多听、熟悉,就会越来越发现其中的奥妙,因为这样做可以使歌剧中的音乐形成对人物性格和戏剧哲学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表达。瓦格纳的歌剧很难入门,但一旦进门,就停不下来。

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是希特勒。他是瓦格纳的超级粉丝。当他还是个穷学生时,他经常买站票去听瓦格纳的歌剧。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据说希特勒最喜欢的歌剧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后听了30多遍。这从他最后和伊娃一起自杀就可以看出来。

中国改革开放前,瓦格纳的歌剧一直备受诟病。后来由于演出条件的限制,直到20世纪(265,438+0)才在上海演出《流浪的荷兰人》。过了好几年,《尼波龙根的指环》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才相继上演。从满座的观众和小道消息来看,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通豪泽、洛亨格林、纽伦堡和帕西法尔的著名歌手也将陆续演出。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