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路
若干个选择的串联组成了人的一生,我们无法像电流一样可以同时走数条相平行的通路,选择了某一条路,注定看不到另一条路的风景。
选择成为一名医生,就注定要终身与一本比一本厚的专业书籍为伴,在别人都享受节假日时仍要守护在病人身边;
选择成为一名警察,就注定要奔波于各种案件之间,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为受害者伸张正义,守护一方人平安;
选择成为一名白领,就注定要在各种文案会议之间奔波,为完成业务指标而熬夜、喝下一杯杯咖啡……
也许会羡慕公务员们可以朝九晚五、准时休假;也许会羡慕企业家们一个想法就可以创造数百万甚至上亿的利润;也许会羡慕明星们可以衣着鲜艳、收入惊人。
但我们最终还是选择自己走的这条路,无论别人的路有惊险或平坦、景色诱人或平淡,我们终究体会不到。
对于另一条路,我们所见到的、听到的都只是其他体验的叙述而已。更多时候,我们只能看到他人的光鲜、惬意,而无法体会隐藏在背后的痛苦与挣扎。明星们也会因为过度曝光而痛苦,公务员也回因为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而郁郁寡欢。
所以可以偶尔羡慕一下别人的风景,但更重要的是走好自己这条路。
若是后悔,觉得走不下去怎么办?
若是可以说服自己,再继续往下走一段,走着走着,也许会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大学时,有一段时间对自己学的专业特别不满意,对学的内容没有兴趣,但是为了考试还还必需听课、背书。每天过得很痛苦,于是找学长学姐求助,一位学姐说:“若是可以,想想你的不满是来于什么地方,再坚持一段时间,也许会发现这个专业不像你想象中那么差。”
有时候我们对某件事情甚至某个人产生厌恶,可能是由于当时我们所处情景的影响,我们可能无形中将自己的压力、焦虑投射到某事上;当我们的焦虑或压力缓解时,可能厌恶也会随之消失。或者可能我们的认知水平有限,无法全面认识我们所走的这条路,继续走下去,再回头整体来看,也许正是我们所想过的生活。
这里的坚持不是“将就”而是在重新更客观审视、思考自己所走的路、所过的生活。
若是实在无法坚持,改变方向,选择另一条路。虽然生活中无法回到当初做选择的时候,但是可以选择改变方向。一些同学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在大学时选择转专业,也有朋友因为无法适应工作而选择另起炉灶。当是在无法走下去,不要将就,果断的去开始另一段旅程,但是要在确定自己不是因为三分钟热度的热情之后再开始。
再次遇到选择的时候,如何做选择?
如何选择,不同人给出的答案是千奇百怪。以选择职业为例,一千人会有种一千种不同的考虑。有人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职业,因为他们认为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有人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这样可以过得更轻松;有人会以父母的选择为重,因为父母的丰富的经验会帮他们选择更为保险的职业;有人根据职业测评的结果,因为他们认为软件分析的结果很准确……
哪一种选择最佳?
没有最佳,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就像女生选化妆品,在网站上看了各种种草、排行榜,听了闺蜜各种推荐,但是买来使用,却发现自己对它过敏。
每个人成长环境、性格、爱好、特长、人际网络等各方面各不相同,他人的经验只能当做经验去听,而不可当做模板去复制。若是想做出最适合自己选择,尤其是涉及人生走向的关键选择,建议 列“选择单” 。
首先,列出自己有几条路可选;
其次,尽量列出自己所想出的“选”或“不选”每条路的理由,同时列出自己最关心的五种因素并对每条道路进行评分;
再次,询问有类似经历的前辈、权威人士或上网查询相关经验,标记与自己想法重合的点,重新审视自己对每条路的认知,重新评分;(与自己想法有较大出入的,尽量获取更多信息,重新考虑是否将其列入备选道路中)
最后,对每条道路的五种因素进行评估,综合判断每条道路适合自己的程度。
上述“选择单””是在时间较充裕而对可选择的若干条的道路各具特点的情况下使用。若特别注重某因素,也根据某因素直接进行排序,辅以其他因素进行选择。
实践才是检验道路合适的唯一方法,若是有机会,可尽量多尝试。
人生只有一次,我们能过的生活只有一种,用心选择每条路。若是选择了一条路,希望可以用心走下去,不要因为别人的三言两语而动摇,不要因为一些诱惑就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