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概念
墨子不高兴了。孔子,礼乐。
墨子对音乐持否定态度,因为他认为音乐无用,有害于民,所以说它好玩是不对的。墨子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反对当时王公贵族的奢侈享乐是对的,但他反对甚至主张禁绝一切音乐是不对的。
墨子在《乐飞》一书中提到:
1仁者,必竭力宣扬天下之利。除了天下之害,他们会认为法遍天下,利差不多了,弊也就罢了。
人的问题有三个:饿了不能吃,冷了不能穿,工作了不能休息。三人之大苦也。
3.所有的人都会把它想成一个大钟,鸣鼓、竖琴、琴瑟、钹、笙,为的是利天下,除天下之害,但无济于事。所以墨子说,快乐是不对的。
墨子对音乐持否定态度,因为他认为音乐无用,对人民有害。墨子生活在战国战乱频仍的时代,诸侯国相互争斗,国家内部相互争斗、相互篡夺,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日益残酷,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激烈。墨子和墨家成员多为劳动者,他的思想关系到奴隶制进一步瓦解时期破产的私人小阶级的利益。他看到了当时的统治阶级为了制造乐器,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的现象;他看到当时的统治阶级为了让人们演奏和听音乐,强迫人们花费时间,阻碍生产。因此,他断然主张禁止音乐。
首先,儒家充分肯定了音乐的政治作用。孔子非常重视音乐,他对音乐的论述继承了西周以来乐舞与政治、宗教、习俗密切相关的传统。他充分重视音乐的政治功能和宗教功能,要求恢复东周以来已经崩溃的礼乐制度,将其与仪式紧密联系起来,指出音乐依赖于仪式。从史料中可以看出,孔子在实施礼乐的过程中,要求严格遵循西周的礼乐标准。“帝用八,诸侯用六,大夫用四,士用二”(《左传·隐居五年》),这就是孔子。
落实礼乐分级标准,大力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