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走低碳之路,但面临一些问题。请指出主要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法。

目前我国欲走低碳之路,毫无疑问,这既是迎合世界绿色潮流之举,也是中国破解能源资源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大量耗费资源、通过数量扩张实现增长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但是,目前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第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中国低碳化进程不宜过于激进。中国仍属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不足3900美元,面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消除贫困等多重压力,发展仍是第一要务。而大搞“看上去很美”的低碳经济,意味着发展的延缓甚至停滞,这对于还有大量贫困人口的中国而言,付出的代价需要权衡。

第二,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减排难度较服务业为主的国家大得多。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能源消费仍将稳步增长,传统意义上的污染行业依然存在增长空间,污染减排压力有增无减。据官方估计,按现在能源资源消耗水平测算,到2020年,污染负荷或增加2到3倍。

第三,快速城镇化对环境造成的负荷不断加重。未来十余年,中国大量人口将涌入城市,水污染、垃圾污染、汽车尾气污染问题趋于严峻。环保部环境发展中心主任唐丁丁表示,“10年后,中国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产生量将分别比2000年增长约1.3倍和2倍。”

第四,发展资金掣肘减排进度。由前中国气候谈判代表邹骥率队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如果要完成既定的2020年减排目标,今后10年每年需新增投资300亿美元,相当于每个家庭每年多负担64美元。在中国财力并不宽裕,发达国家的资金援助行动迟缓之际,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第五,运行机制不完善和法律体系不健全影响减排效果。虽然中国近期罕见地提出要以铁腕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强化行政问责制,但主要靠行政力量推动的减排面临效应递减的尴尬。而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不到位;监管体系滞后;法律法规不健全,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等多种制度性因素也使得全社会主动减排的动能不足。

解决办法暂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