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的最让你感动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我对你不抱什么幻想,”他说,“我知道你愚蠢、轻浮、没有头脑,但是我爱你。我知道你的目标和理想既庸俗又普通,但是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二流货色,但是我爱你。”
以上两段引自英国作家毛姆的小说《面纱》(《The painted veil》)。我最喜欢的两部爱情片,一部是《巴黎野玫瑰》(《三十七度二》),另一部就是《面纱》。好像一直以来我都沉迷于这种畸形的,不被看好的,结不出好果子的爱情走不出来。喜欢这种爱情的人,在现实爱情里,也许也不会有好下场。
《面纱》讲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虚荣的女主角凯蒂一心靠嫁人跻身上流社会,过上满足的生活却未能遂愿,最后嫁给仅见过几面的,痴痴追求她的医生瓦尔特·费恩,并在婚后随丈夫瓦尔特·费恩来到当时作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
婚后她才发现,walter不是她喜欢的类型,她喜欢会说甜言蜜语的,主动的,富有侵略性的,地位高的男性,而walter是个沉默的,生性孤僻的,不爱表达内心的,专注于医学研究的医学博士。凯蒂对瓦尔特感到失望而无趣。在香港,她遇到了香港助理布政司查理·唐生,并和他偷情。
后来,他们的事被瓦尔特发现,并说了最上面那段话。
瓦尔特给凯蒂两个选择,他不提出离婚,除非唐生愿意离婚并娶她;要么,随他去当时的桂林,那里正值疯狂流行的霍乱瘟疫。凯蒂中越绝望地认识到,唐生不会离婚来娶她,她只能冒死去瘟疫地。
正是在桂林,那个美丽而恐怖的地方,凯蒂见到了丈夫的另一面。博学、渊博、爱心,但对凯蒂,他始终无法原谅。
他们在桂林度过了一段动荡而特殊的日子。凯蒂发现自己怀孕了,而孩子的父亲,似乎不是瓦尔特,这是在两人关系有所缓和后的致命一击。
不久,瓦尔特在给病人医治瘟疫时受感染,即将死亡,凯蒂赶过去营地看瓦尔特,瓦尔特断气前对凯蒂说,“死的却是狗”。这是一句很费解的话,这句话出自《挽歌》,讲了一只狗咬了主人,但因为主人血液有毒,狗死了。瓦尔特把自己比喻为“狗”,把凯蒂比喻为“主人”,这是瓦尔特悲剧性的一生,明知结局会怎样。
很多人认为瓦尔特是自杀的,即故意感染霍乱,这是他对凯蒂怀孕做的最后的抗争,因为爱,因为太爱。他原本想用这里的生活惩罚凯蒂,没想到最后还是选择惩罚自己。
瓦尔特死后,凯蒂回到英国,生下了腹中子,自己生活。
这部小说在2006年拍成电影,由诺顿和奥米娜主演。我看了电影,也看了小说。我始终觉得,小说和电影都很优秀,但他们有微妙的不同。
在小说里,凯蒂最后也没有爱上瓦尔特,但她变了一个人;在电影里,凯蒂也许爱上了瓦尔特,谁知道呢。
至于我更喜欢哪一个,我想都喜欢吧,小说更具思辨性与现实性,而电影,更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