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地的绘制

1.知识地图绘制的关键是使它包含的直观信息量尽可能少,以减少以后的维护成本。由于知识的产生是动态的,绘制知识地图时知识也在产生,因此绘制知识地图时要注意其动态性和扩充性,尽量减少对结构的控制,将其设计成灵活的分布式的输入输出结构,以反映知识的不断增长和更新。直观的地图信息应限于满足最实用的需求,而通过知识源链接可使用户获得更多的信息。

2.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知识地图中包含的信息数量以及链接的建立应考虑最终用户的使用,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要防止信息过载。不一定求全但一定要实用方便,这是对知识地图这一工具的基本要求。

3.鉴于知识地图广泛的覆盖范围及其复杂性,必须事先确定其基础结构。应尽可能预先明确知识地图的设计特性,如构成成分、节点关系的定义以及链接数据的存贮方法等。

4.使用过程中必须不断更新,以保持其时效性和准确性。要制订知识地图的维护发展策略,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更新,更新时应该尽可能地从基础用户那里获得最新最准确的信息。

5.知识地图的风格要与组织文化相匹配。 1.成立一个由主要负责人、技术人员和关键用户组成的工作小组。

2.识别关键用户群,如企业员工、业务伙伴、客户等,明确用户的需求。

3.明确知识地图的目标、适用范围、基础结构、构成要素、节点关系的定义、链接数据的存贮方法等。

4.评价和选择开发工具。

5.确定知识地图的管理者,维护程序等。

6.在知识分类的基础上弄清知识在企业中的存贮情况,确认知识关联,绘制初步的知识地图。

7.扩充知识地图的内容,并在反复测评进和完善。

创建知识地图所需要的信息通常在企业中以分散的、未成文的形式存在。例如,每个员工头脑中都有关于自己的专长以及习惯到哪里获得特定知识的经验,可通过调查问卷或访谈的方法获得这些知识,再通过推荐相关知识源最终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地图中可以用符号或图标(如专家的照片或录像片段)来表示知识源。 1.主题明确

所谓主题,即说明知识地图的性质,是专家知识地图、产品知识地图、技术知识地图,还是综合性的知识地图等等。明确知识地图的主题以后,知识地图应围绕主题来构建,以确保知识地图的表现深度。过多的内容将喧宾夺主,易让使用者迷失方向。

2.目标确定

所谓目标,即知识地图建立的初衷,建立知识地图所要达到的目的。确定了所构建的知识地图究竟用于什么目的、实现什么目标,才能根据目标、围绕主题来建立知识地图中的知识关联,使知识地图的表达更加明晰。

3.对象确定

所谓对象,是指知识地图所服务的人群。明确客户对象以后,就可以在构建之前对知识地图服务对象的主要特征、使用需求和使用习惯进行深入分析。精准的定位有助于根据服务对象的使用习惯设计查询入口,确保用户使用方便。

4.实用性和适用性

实用性和适用性是用来评估知识地图的指标之一。实用性用来评估知识地图能否方便地解决实际问题,满足用户的需求。适用性则指知识地图中知识的存在方式是否围绕了知识地图的主题需求。实用性和适用性最能直接反映知识地图的构建效果。

5.可获取性

可获取性是指知识地图是否符合目标对象的使用习惯,便于目标对象以其熟悉便捷的方式获取知识。可获取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地图内的知识和索引完备,能有效满足用户提出的知识需求。因此,在构建知识地图时,就要重视知识的挖掘工作,特别是隐性知识的挖掘;二是知识地图系统界面友好,操作便捷,方便用户的使用。

6.***享和权限界定

***享和权限界定是一组博弈。实现知识***享是企业知识地图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组织内的知识是通过***享来实现知识增值的,知识***享的程度越大,知识地图的价值也就越大。然而,知识属于组织的无形资产,知识地图在揭示知识时,***享范围越大,风险相应会越大(即重要敏感知识越容易被泄漏),因此必须对某些敏感知识设定相应的权限,规定只有一定级别的人员才可以搜索到这些知识。在构建知识地图时,知识***享和权限界定是一种博弈,既要通过权限设定控制知识地图带来的风险,又要最大程度地实现组织的知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