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演技不好,但因为年纪大被人吹捧成“老戏骨”的演员?

老戏骨这个词语近几年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很多人都用来形容年纪大,演技出色的演员。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老戏骨其实是香港方言,用来形容演艺技能娴熟的影视剧老演员,他们演什么像什么,不仅演技出色,还敬业爱岗。虽然大多数演员演技会随着年纪增加而增长,但也有一些明星纯粹是因为年纪大而被称作老戏骨的,谁因年纪大而被称老戏骨演员?

虽然大多数演员演技会随着年纪增加而增长,但也有一些明星纯粹是因为年纪大而被称作老戏骨的,谁明明演技一般却因年纪大而被称老戏骨演员?

潘长江

关于潘长江的作品,就是一个蹦蹦跳跳的小品《过河》再也没有留下太多的记忆。

最开始知道潘老师是春晚舞台,很多人喜欢这个个头不高很会搞笑的演员,后来又因为看了《举起手来》,对潘老师的印象也越来越深刻!但从那之后,很多网友发现,潘老师演技方面真没啥突破了。

首先,潘长江比较擅长滑稽、耍戏、唱跳,因而他的作品相对寓意不大深刻,线条比较粗浅,正面高大上人物塑造能力明显不足,蹦蹦跳跳,斗嘴耍滑比较多,正因如此他留给受众的精品不多,大作佳品就几乎没有。其次,潘长江离开黑土地,披上军装后他既没有展现硬汉形象的军旅作品,又把自己东北二人转根基遗弃,花很多的时间游走在电视荧屏上,抛头露面在综艺节目上,油腔滑调,指点江山,品评论语。

最好,进京后的潘长江向往“高大上”靠拢“正规军”,但适得其反,作品更加浮躁,更多的体现是哈哈一笑。披上军装的潘长江从不提及自己演二人转时的丑角,二人转在最困难的时刻他离开黑土地,也正是在二人转在最火的时候他掉转阵地,开始收徒弟,演农村剧找到自己根基。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进京的潘长江与留在东北赵本山一比就看出,潘长江与赵本山真的相差甚远。因此我说:离开黑土地,走出大东北,脱离地气的潘长江也就剩下贫嘴油舌和蹦蹦跳跳。

张少华

张少华老师自出道以来参演了《我的丑娘》《娘道》《勇敢的心》《大秧歌》《背着奶奶进城》《我要当八路》《家有一老》《我们的纯真年代》《向着炮火前进》《母亲的战争》《人到四十》《战雷神》《向着胜利前进》《铁梨花》《真情错爱》《何处是我家》等多部电视剧!

《我的丑娘》是张少华成了家喻户晓的悲惨老奶奶。她在剧中扮演一个单亲母亲把儿子抚养长大,儿子娶妻有嫌母亲长的丑,上演了一个悲惨的故事。

整体看下来,除了卖惨、演坏老太太,好像还真没啥大突破,同质化角色太多,观众也从最开始的喜欢,慢慢转变成了路人情,但究其原因还是剧本选择方面差点意思,千篇一律没有亮点。

张少华老师演的戏大多都是贴近底层人民生活,很质朴的一些角色,她在生活中也很朴素。现实生活中的张少华,年少夫妻都是演员,有一个儿子一直有母亲带,一直到14岁才回来,听说张少华现在还住在40平的房子里。挣到的钱还要给儿子还债,80多岁还经常参加演出。

张铁林

提到张铁林,可能很多人依旧想到的就是"皇阿玛"。讲真,演了这么多年的戏,张铁林唯一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恐怕就是《还珠格格》里面的皇阿玛了。

演技的好与坏并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就像这样在《还珠格格》里边,吹胡子,瞪眼睛,扯嗓门儿的皇阿玛让我们深深地记住了张铁林,这就是成功!

因为这部琼瑶阿姨的神剧,仿佛让张铁林成为了皇阿玛专业户。尤其那套表演方式屡试不爽,一招吃遍天下鲜。在《铁齿铜牙纪晓岚》里,张铁林再度饰演了乾隆帝,即使后来他又参演了不一样的角色,也是分分钟让人出戏。

号称"铁三角"的王刚在节目中批评过张铁林的演技,人物形象特点貌似除了"吹胡子瞪眼睛"就没有别的了。甚至多年的老同学张丰毅也曾直面批评他戏演得臭。看来张铁林老师的演技都已经引起同行的不适感了,可悲可叹啊。

结语

好了,以上这几位老戏骨,都曾带给观众经典作品,但都因一些不可抗的因素束缚了演技,也被观众批评没演技。虽然说,每个演员的成长都是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成长,但有时演员的长相框住了戏路,或很难再次超越经典,也不能完全怪他们没有演技!大家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呢?